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队列研究教案

第4章队列研究教案

2.失访偏倚的防止
3.信息偏倚的防止
4.混杂偏倚的防止
三、常见偏倚的估计与处理
1.选择偏倚与失访失倚
2.信息偏倚
4.混杂偏倚:
第五节研究的优缺点(熟悉)
一、优点
1.由于研究对象暴露资料的收集在结局发生之前,并且都是由研究者亲自观察得到的,所以资料可靠,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倚。
2.可以直接获得暴露组和对照组人群的发病或死亡率,可直接计算出RR和AR等反映疾病危险关联的指标,可以充分而直接地分析暴露的病因作用。
PAR=It-I0
5.剂量反应关系的分析
第四节 偏倚及其防止
一、常见偏倚的种类
1.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
2.失访偏倚(lost to follow-up)
3.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
4.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
二、常见偏倚的预防
1.选择偏倚的防止
病例
非病例
合计
发病率
暴露组
a
b
a+b=n1
a/n1
非暴露组
c
d
c+d=n0
c/n0
合计
a+c=m1
b+d=m0
a+b+c+d=t
二、人时的计算
1.以个人为单位计算暴露人年(精确法)
2.用近似法计算暴露人年
3.用寿命表法计算人年
三、率的计算
(一)常用指标
1.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
1.抽样方法
2.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比例
3.预先估计一下失访率,适当扩大样本量
(二)影响样本含量的几个因素
1.一般人群(对照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p0
2.暴露组与对照组人群发病率之差
3.要求的显著性水平
4.效力
(三)样本含量的计算
五、资料收集与随访
(一)基线资料的收集(掌握)
获取基线资料的方式一般有下列四种:
4.由于消耗太大,故对研究设计的要求更严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暴露人年的计算较繁重。
a)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等,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使分析复杂化。
第1学时
强调为分析性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概念比较
历史性队列与前瞻性比较,强调本质皆为前瞻性
与病例对照比较异同点
2.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
3.标化比
(二)显著性检验
1. U检验:
2.其他检验方法:
四、效应的估计(重点掌握)
1.相对危险度(RR)
lnRR的95%可信区间= ,其反自然对数即为RR的95%可信区间。
2.归因危险度(AR)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4.人群归因危险度(population attributa结局
三、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
(一)研究现场
(二)研究人群
1.暴露人群的选择
(1)职业人群
(2)特殊暴露人群
(3)一般人群
(4)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2、对照人群的选择
(1)内对照
(2)特设对照
(3)总人口对照统计资料作比较。
(4)多重对照
四、确定样本大小
(一)计算样本量时需考虑的几个问题
1查阅医院、工厂、单位及个人健康保险的记录或档案;
2问研究对象或其它能够提供信息的人;
3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4境调查与检测。
(二)随访(掌握)
1.随访对象与方法
2.随访内容
3.观察终点
4.观察的终止时间:
5.随访的间隔
6.随访者
六、质量控制(掌握)
1.调查员的选择:
2.调查员培训:
3.制定调查员手册:
与病例对照比较异同点
第2学时
结合CS2长期低剂量的暴露与冠心病的关系
重点介绍在实际研究中如何选择相应暴露人群
在实际情况中应选择何种对照
各因素对样本量大小的影响
估计失访率,增加相应样本量
结合职业流行病学介绍如何获取基线信息
第3学时
本节为难点
强调规范的资料整理格式
人时概念
不同情况下如何选择计算人时的方法
授课章节
第四章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授课对象
预防本科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时间
第五学年上学期
授课地点
科技楼 401
教学
目的
与要

1.掌握列研究的定义、特点、用途及种类;
2.熟悉队列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因素的确定,结局的确定,对象的选择,样本含量,资料收集;
3.掌握队列研究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本研究中的偏性及其防止;
4.4.掌握队列研究优点与局限性。
教学
重点
与难

1.队列研究原理;
2.队列研究的实施;
3.暴露与疾病关联程度的指标计算与意义;
4.队列研究偏倚及控制。
教学
方法
讲授
教具
教学课件
思考题
1.暴露与疾病关联程度的指标计算与意义。
2.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比较。
讲授内容
注解
第四章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4.监督:
1由另一名调查员作抽样重复调查;
2人工或用计算机及时进行数值检查或逻辑检错;
3定期观察每个调查员的工作;
4对不同调查员所收集的变量分布进行比较;
5对变量的时间趋势进行分析;
6在访谈时使用录音机录音等。应注意将监督结果及时反馈给调查员。
第三节资料的统计分析(掌握)
一、基本整理模式
队列研究资料归纳整理表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二、基本原理(掌握)
(一)队列研究的类型及特点
1.类型
1)前瞻性队列研究
2)历史性队列研究
3)双向性队列研究
2.特点
1)属于观察法
2)设立对照组
3)由“因”及“果”
4)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
(二)队列研究的目的
1.检验病因假设
2.评价预防效果
3.研究疾病自然史
第二节队列研究的实施(掌握)
1.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的研究对象数量太大,一般难以达到。
2.由于随访时间较长,对象不易保持依从性,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失访偏倚。同时由于跨时太长,研究对象也容易从半途中了解到研究目的而改变他们的态度。
3.研究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较多,其组织与后勤工作亦相当艰巨。
强调各种指标的适用情况
各种效应估计指标的定义、意义及适用情况
第4学时
队列研究中最常见的偏倚为失访
与其他研究偏倚预防方法相同
与其他研究偏倚预防方法相同
与病例对照研究比较记忆
本章要求的英文单词:
cohort study队列研究
3.由于病因发生在前,疾病发生在后,因果现象发生的时间顺序上合理,加之偏倚较少,又可直接计算各项测量疾病危险关联的指标,故其检验病因假说的能力较强,一般可证实病因联系。
4.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有时还可能获得多种预期以外的疾病的结局资料,分析一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5.样本量大,结果比较稳定。
二、缺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