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
步被称为节M约P劳K动(型1 )的技术进M步P 。K ( 0 )
r
❖ ③如果, MP L (>1 )
那M么P技L术( 0进)步则为节约资本型的。 w
❖
由于假设资本—劳动比不变,所以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在实施效果上等同于同等的扩大了资本和劳
动的投入。因此,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的总量生产函数可表述为Y=A(t)F(K,L)。
MP K (1) MP L 技术进步
❖ (1)定义:在资本—产出比(K/Y)不变的条件下,使得利润和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率不发生 变化的技术进步。
❖ (2)类型:
❖
① 如果资本的边际产量MPK在技术进步前后保持不变,则称该技术进步为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
在发挥作用,但要素总投入所起的作用趋于下降。
(二)技术进步对经济结构变迁的影响
❖ 1、技术进步带来新产品,并导致各种生产要素和商品的价格变化,从而改变各种经济活动的比较利益, 使总产出的产品组合即产品结构发生变化。
❖ 2、促使社会分工发展和专业化水平提高。 ❖ 3、直接或间接导致市场结构变化。 ❖ 4、就业结构也发生变化。
二、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 (一)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经济增长可以由劳动力投入的增加、资本投入的增加而实现,也
可以由这些投入要素产出效率的提高而实现。前者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后者是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为
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投入要素是很重要的,但由于资源是稀缺的,因而可以通过提高投入要素的产出
的比重相对增加。
❖
节约资本型的技术进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有利于劳动要素的技术进步。
1、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
❖ (1)定义:在资本-劳动比不变的条件下,使得利润和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率不发生变化的技术进 步。可通过a、c点描述。
y
c
b a
d
T1
说明: T0曲线描述技术进步之前的
生产情况。
T1曲线描述的是技术进步后的生 产情况。
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
❖ 2、广义的技术进步
❖
是指产出增长中扣除劳动力和资金投入数量的因素后,所有其他产生作用的因素之和,又称为全要
素生产率。
❖
其内涵由六个要素组成:(1)资源配置的改善;(2)生产要素的提高;(3)知识进步;(4)规
模经济;(5)政策的影响;(6)管理水平。
❖ 3、技术进步的三种具体表现形式
❖ (1)给定同样的投入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即生产率的提高;
❖ (2)现有产品质量的改进;
❖ (3)生产出全新的产品。
(二)技术进步的类型
❖
根据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不同,可将其分为:
❖
中性技术进步:使得利润和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率不发生变化的技术进步。
❖
节约劳动型的技术进步:使国民收入的分配有利于资本,即资本要素的所得—利润—在国民收入中
即技术并不受经济系统中变量的影响,只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代表性理论是索洛模型——在平衡
增长的路径上,人均产出的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的变化率。即采用相同技术的国家其生产率增长速度是
相一致的,但亚非拉一些国家的发展却并不是这样。
❖
新增长理论是在继承和批判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他把技术进步看作是内生变量,认为
❖
定义:在劳动—产出比(L/Y)不变的条件下,使得利润和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率不发生变
化的技术进步。
❖
若果劳动的边际产出MPL在技术进步前后保持不变,则该种技术进步称为索洛中型技术进步。
❖
由于假定劳动—产出比不变,所以索洛中型技术进步等同于扩大了资本的投入,因而可将其生产函
数表述为:Y=F(A(t)K,L)。
T0
a、c两点的资本—劳动比相同; a、d两点的资本—产出比相同;
a、b两点的劳动—产出比相同。
0
技术进步的类型
k
❖ (2)分析 ❖ 后资设本M与P劳k(0动)和的M边P际L(0产)分量别。为技术进步前资本与劳动的边际产量,MPK(1)和MPL(1)分别为技术进步
❖ 则有:
MPK (1) r(1)
MPK (0) r(0)
❖ ①如果, MPL (1) w(1) 则技术进M 步并PL不(0改)变国w民(收0)入分配的比例,因此
❖
❖ 根据定义,该M 技术PK进(1步) 为希M克斯PK(中0性) 的; ❖ ②如果, MP>L(1) 那M么PL技(术0)进步使得 提高了,即技术进步使得国
❖ 民收入分配有利于资本要素,也就是说,相对于资本而言,劳动较以前变得相对充裕了,因此该技术进
(三)技术进步、创新与社会发展
❖ 1、技术创新的概念及分类
❖
概念:约瑟夫·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用过
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到生产体系中去。其包括以下五种情况:引进新产品;采
用新技术或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引入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技术进步与其他经济变量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代表人物为:罗默和卢卡斯。罗默沿用了阿罗“干中
学”的思想,提出了具有外溢性知识的增长模型。卢卡斯通过引进人力资本累积因素来解释经济增长的
内生性。
❖
除此之外,一些经济学家对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如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和
库兹涅茨曾对经济增长的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知识进展的作用在明显增强,资本等其他因素也
❖
技术创新的分类: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科技研究所认为,技术创新主要划分为四类:
❖
② 如果MPK在技术进步后增加了,则称该技术进步为节约劳动型的技术进步;
❖
③如果MPK在技术进步后减少了,则称该技术进步为节约资本型的技术进步。
❖
由于假定资本—产出比不变,所以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等同于扩大了劳动的投入。因此,哈罗德中
性技术进步的总量生产函数可写为:Y=F(K,A(t)L)。
3、索洛中性技术进步
效率来支持经济的增长是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的目标。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是实现经济
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技术进步能节约一种或几种要素或者改变要素结合的方式,从而节约资源,提高
生产效率。
❖
早期的发展经济学家并没有认识到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性,他们普遍认为资本才是经济发
展的决定因素。是新古典增长理论首先把技术引入了模型中,新古典增长理论把技术进步看作是外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