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健康知识培训ppt课件

职业健康知识培训ppt课件

职业健康知识培训
1
一、几个名词定义:
1、职业危害的定义: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 接触生产性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而对劳动者身 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
2、法定职业病的定义: :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 而引起的疾病,并符合国家《职业病目录》中公布的疾病。
噪声的防护措施: 1、控制声源: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强噪音的机械设备;
2、控制声音传播:采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吸收声能;
3、个体防护:佩戴耳塞、耳罩、帽盔等防护用品;
4、健康监护:进行岗前健康体检,定期进行岗中体检;
5、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适当安排工间休息,休息时离开 噪音环境。
7
粉尘: 职业接触限值:PC-TWA 8MG/M3
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5
四:本单位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噪声、粉尘、高温、溶剂汽油,以及其他特殊工种等。
噪声: 职业接触限值:限值为85db。(8小时等效声级)
噪声的危害: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会引起听力减弱、下 降,时间长可引起永久性耳聋;并引发消化不良、呕吐、 头痛、血压升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症。
噪声职业禁忌症:1、各种原因引起的永久性感音神经听力 损失;2、中度以上传导性耳聋;3、双耳高频听阈大于 40db; 4、2期和3期高血压;5、气质性心脏病
噪声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听力损伤(GBZ49)
6
目前职业健康监护重点人群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01工区 (收取岗位和压出线的吹风装置)和012工区(缠绕、热帖、 裁断)
3、职业禁忌的定义: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 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 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 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4、职业健康检查的定义:指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 所进行的医学检查。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 急健康检查。
4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目录》共有十大类113种职业病
主要为: 1、粉尘类 2、放射性物质类 3、化学物质类 4、物理因素
5、生物因素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 眼病的危害因素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9、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9
汽油: 职业接触限值:限值为300mg/m3。
汽油的危害:有麻醉作用和皮肤粘膜刺激作用。长期接触 可致周围神经炎。
急性中毒:接触后出现出现头痛、头晕、恶心,重者引起 神志丧失甚至死亡。对眼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慢性中毒: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退;其后四肢 远端逐渐发展成感觉异常、麻木,触、痛、震动和位置等 感觉减退。进一步发展为两下肢无力,肌肉疼痛等。
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病损的发展。 1.对职业接触人群,开展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2.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监测,发现问题立即采取防制对策。
三级预防: 又称临床预防。使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得到及时、合理的处理,防止疾病 恶化及复发,防止劳动能力丧失。对慢性职业病患者,通过医学监护、预防并发症和伤 残。通过功能性和心理康复治疗,做到病而不残,残而不废,职业禁忌症:
过敏性皮肤疾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职业病: 职业性溶剂汽油中毒(GBZ27)
汽油致职业性皮肤病(GBZ18)
目前职业健康监护重点人群分布区域:02工区成型、012伞帖、巨胎成型、 物流一工区打浆等
汽油的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作业场所加强通风 。 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带防毒面、必要时戴化学全防护 眼镜、穿工作服。 其它:避免长期反复接触、必要时戴防护手套、工作 现场禁止吸烟。
粉尘导致的职业病:尘肺(GBZ70) 目前职业健康监护重点人群分布区域:00工区
粉尘的防护措施:
1、综合防尘,即改革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尽量将手工操作变为机械化、自 动化和密闭化、遥控化操作; 2 、使用个人防尘用品(防尘口罩、面罩等),做好个人防护。 3、健康体检 即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工人进行就业前的健康体检,对患有职 业禁忌症、未成年人、女职工,不得安排其从事禁忌范围的工作;对在职的 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不宜从事接尘工作的职 工,要及时调离;对已确诊为尘肺病的职工,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安排 合理的治疗或疗养,患者的社会保险待遇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4、加强维护 对除尘系统必须加强维护和管理,使除尘系统处于完好、有效 状态。
2
二、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1、当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对策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 应优先考虑预防与控制对策上的要求;
2、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对策应遵循消除、预防、减弱、 隔离、连锁、警告的顺序;
3、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对策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 有效性、以及经济合理性。
4、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对策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方面法 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
3
三、什么是职业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亦称病因预防:即从根本上消除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1.技术措施 以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以封闭的设备替代半封闭、敞开式的设备;使 用远距离操作或自动化、半自动化操作,防止有害物质跑、冒、滴、漏;加强通风、除 尘、排毒措施。 2.组织措施 合理组织、安排劳动过程,建立、健全劳动制度,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卫 生法规、法律和标准。 3.卫生保健措施 做好就业前体格检查,发现易感者和就业禁忌证;做好卫生宣传、健 康教育;注意平衡膳食和保健食品供给、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粉尘的危害:
局部作用:接触或吸入粉尘,首先对皮肤、角膜、 粘膜等产生局部的刺激作用,并产生一系列的病变。
粉尘对肺部的作用:有尘作业人员长时间吸入粉尘,能引 起肺部组织纤维化病变,硬化,丧失正常的呼吸功能,导 致尘肺病 。
8
粉尘的职业禁忌症:活动性肺结核、慢性阻塞肺病 、慢性间质性肺病、伴 肺功能损害的疾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