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总论)模拟试卷4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总论)模拟试卷4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总论)模拟试卷4(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下列关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B.《伤寒论》提出“三因学说”√C.《脉经》第一次全面系统论述24种脉象D.《神农本草经》将药物功效分为寒、热、温、凉四性解析:解析:宋金元时期的陈言(字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根据张仲景“千般灾难,不越三条”的论点,将病因归纳为:外感六淫为外因;七情内伤为内因;而饮食所伤、叫呼伤气、虫兽所伤、跌打损伤、中毒、金疮等为不内外因。

因此B选项错误。

《伤寒论》的主要学术贡献是:《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的诊治理论。

该书为东汉张机(字仲景)所著,后经王叔和整理,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分,前者以六经辨伤寒,后者以脏腑论杂病。

该书提出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论治原则,使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下列哪一位不是“金元四大家”(分数:2.00)A.刘守真B.张戴人C.李明之D.张洁古√解析:解析:金元时期的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等人,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后人尊称为“金元四大家”。

3.创立了温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的温病学家是(分数:2.00)A.吴鞠通√B.叶香岩C.薛雪D.吴有性解析:解析:吴瑭字鞠通,著《温病条辨》,创立了温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指出:“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

4.开中国医学伦理学之先河的著作是(分数:2.00)A.《千金方》√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D.《难经》解析:解析:唐·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详述了唐以前的医学理论、方剂、诊法、治法、食养等,提出的医生在医德方面的要求和所要达到的境界,可谓开中国医学伦理学之先河。

5.下列关于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的论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改正了古医籍中在人体解剖方面的某些错误B.肯定了“灵机记性不在脑在心”√C.发展了瘀血理论D.创立了多首治疗瘀血病证的有效方剂,对中医学气血理论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解析:解析:清·王清任字勋臣着《医林改错》,主要贡献为:改正了古医籍中在人体解剖方面的某些错误;肯定了“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发展了瘀血理论;创立了多首治疗瘀血病证的有效方剂,对中医学气血理论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6.“有诸内,必形诸外”反映了“整体观念”中的(分数:2.00)A.五脏一体观B.形神一体观C.病理上的整体性√D.诊治上的整体性解析:解析:“有诸内,必形诸外”《孟子·告子下》,局部病变大都是整体生理机能失调在局部的反映。

7.辨证论治中,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是(分数:2.00)A.病B.证√C.症D.主诉解析:解析: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8.提出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论治原则的经典著作是(分数:2.00)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医宗金鉴》D.《景岳全书》解析:解析:《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的诊治理论。

该书为东汉张机字仲景所著,后经王叔和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分:前者以六经辨伤寒,后者以脏腑论杂病。

该书提出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论治原则,使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下列哪项专著的成书,不是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分数:2.00)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神农本草经》D.《医宗金鉴》√解析:解析: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着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10.下列哪项关于刘完素的叙述是不正确的(分数:2.00)A.河间学派创始人B.倡导火热论C.认为“六气皆从火化”D.后人称其为“火热派”√解析:解析:刘完素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问,倡导火热论。

他认为“六气皆从火化”,化火化热是外感病的主要病机,而内伤病中“五志过极皆为热甚”。

百病皆因火热,故在治疗中力主以寒凉清热,后人称其为“寒凉派”。

代表作有《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等。

二、 B1型题(总题数:4,分数:16.00)A.巢元方 B.张景岳 C.孙思邈 D.陈无择(分数:4.00)(1).指出疥疮是由疥虫所致的是(分数:2.00)A. √B.C.D.解析:(2).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作者(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隋.巢元方写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此书分述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诸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和症状;特点是重于病源的研究,如指出疥疮是由疥虫所致。

书中对“绦虫”、“漆疮”、“肺结核”、“天花”、“脚气病”等也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解说。

诸证之末多附导引法,但不记载治疗方药。

书中关于肠吻合术、人工流产、拔牙等手术的记载,都是世界外科史的首创,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外科手术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

唐.孙思邈写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此书详述了唐以前的医学理论、方剂、诊法、治法、食养等。

他提出的医生在医德方面的要求和所要达到的境界,可谓开中国医学伦理学之先河。

A.《温病条辨》 B.《湿热条辨》 C.《温热论》D.《脾胃论》(分数:4.00)(1).薛雪的著作是(分数:2.00)A.B. √C.D.解析:(2).“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的观点可见于(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薛雪,字生白著《湿热条辨》,对温病中湿热病的病因、症状、传变规律、治则治法等作了简要阐述,对温病学说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吴瑭,字鞠通著《温病条辨》,创立了温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指出:“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

A.“脱卫”病 B.“脱营”病 C.“失精”病 D.“气郁”病(分数:4.00)(1).《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尝贵后贱”可致(分数:2.00)A.B. √C.D.解析:(2).《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尝富后贫”可致(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尝贵后贱”可致“脱营”病,“尝富后贫”可致“失精”病,并解释说:“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蹙为挛。

”《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尝贵后贱”可致“脱营”病,“尝富后贫”可致“失精”病,并解释说:“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蹙为挛。

”。

A.刘完素 B.朱震亨 C.赵献可 D.张锡纯(分数:4.00)(1).“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结论提出者是(分数:2.00)A.B. √C.D.解析:(2).通过《医贯》提示要重视“命门之火”在养生、老年病、慢性病的作用的是(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传河间之学,创造性地阐明了相火的常变规律,认为相火有“生生不息”功能,“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而相火妄动,即属邪火,能煎熬真阴,从而得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结论。

治疗上倡导“滋阴降火”,后人称其为“滋阴派”。

代表作为《格致余论》。

赵献可在哲学思想上受《易经》影响较大,在医学上又遵从李东垣、薛己,属于温补学派。

赵献可提出命门为人一身之主,而不是心,命门的水火即人的阴阳。

“七节之旁,中有小心”说。

三、 X型题(总题数:7,分数:14.00)11.下列能体现中医学整体观念内涵的是(分数:2.00)A.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B.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观C.人与自然界保持统一√D.形神合一的统一观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中医学整体观念的认识。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为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从这一观点来认识和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是认为人与自然界也保持着统一的关系,所以正确答案是A、C。

而选项B、D中提到五脏为中心的统一观和形神合一的统一观,不能概括整体观念的全部,仅仅是它的一部分,是运用整体观念去认识生命活动的功能特点,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具体应用。

12.秋冬气候寒凉.人体在生理上可反应为(分数:2.00)A.江南地区,人体腠理多稀疏B.北方地区,人体腠理多紧密C.皮肤致密,少汗多尿√D.阳气收敛,气血易趋于里√解析:解析:本题根据题干可知考查的是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秋冬天寒,阳气收敛,气血容易趋于里,则人体皮肤致密,腠理闭塞,故少汗而多尿。

人体四季通过汗尿的变化,体现人体阴阳气血进行着适应性的生理调节,体现了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关系,体现了天人相应。

而A、B选项都是指地方区域对人体的影响,所以此题答案是CD。

13.明代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分数:2.00)A.李中梓B.赵献可√C.张介宾√D.吴又可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命门学说”的提出。

以薛己、张介宾、赵献可为代表的温补学派,重视脾肾,提出了“命门学说”,认为命门寓有阴阳水火,为脏腑阴阳之根本,是调控全身阴阳的枢纽。

李中梓提出了“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所以此题答案是BC。

吴又可是温病四大家之一,著作是《瘟疫论》,创“戾气”学说。

14.被称为“金元四大家”的医家有(分数:2.00)A.朱丹溪√B.张仲景C.刘完素√D.陈无择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金元四大家。

金元四大家是刘完素,为寒凉派,强调“六气皆从火化”。

张从正,为攻下派,提出“邪去则正安”。

李杲为补土派,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朱丹溪滋阴派,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

所以此题答案是AC。

15.刘完素提出的理论有(分数:2.00)A.六气皆从火化√B.五志过极皆能生火√C.邪去则正安D.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金元四大家的学术思想。

刘完素是寒凉派,强调“六气皆从火化”和“五志过极能生火”。

而“邪去则正安”属于张从正的主张,他是攻邪派;“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是朱丹溪的主张,他是滋阴派。

所以答案是AB。

16.下列体现异病同治的是(分数:2.00)A.久痢脱肛采取提升中气的方法√B.胃下垂采取提升中气的治法√C.子宫脱垂采取提升中气的治法√D.直肠脱垂采取提升中气的治法√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异病同治”的内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