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 封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官庄中学七年级生物月考考试试卷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下图表示的生理过程为A.植物细胞的生长B.植物细胞的分裂C.植物细胞的分化D.动物细胞的分裂2.下列人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① 人体 ② 组织 ③ 细胞 ④ 系统 ⑤ 器官A. ③→②→⑤→④→①B.①→②→③→④→⑤C. ③→⑤→②→④→①D.①→②→⑤→④→③3.下图所示植物的结构中,属于器官的是4.如图表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过程①表示细胞生长B .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C .过程③表示细胞分裂D .过程②染色体会减半5.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细胞分裂范围的是( ) A.细胞质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有一个细胞核 B.细胞核平均分成两份C.液泡渐渐胀大,几个液泡并成一个液泡D.细胞内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6.我们济南所产玉龙雪桃,果肉细腻,含糖量高,已被列入山东名优特产,载入中国名果录。
市场上出售的雪桃属于:( ) A.营养器官 B.营养组织 C.生殖器官 D.保护组织7.我们知道心脏一直不断地跳动,这需要提供足够多的能量来支持,所以你认为心肌细胞和体内脂肪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可能( ) A.心肌细胞多 B.脂肪细胞多 C.一样多 D.无法判断8.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我们每个中国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列移栽植物所采取的措施中,哪一组不利于植物的成活?( )①带土移栽 ②移栽后过量施肥 ③剪掉部分枝叶 ④在强光下移栽 ⑤适量浇水A.①③B.②④C.③⑤D.①⑤ 9.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是与 分不开的(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A.细胞的生长和分化B.细胞的分裂C.细胞的分裂和生长D.细胞的生长10.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盛水烧杯内各插有1根树枝,且两根树枝的树叶一多一少,开始时天平两端平衡。
现将此装置移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左侧上升。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植物的(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分解作用 11.细胞不能无限制长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细胞长得太大,影响生物体的整体美观B .细胞体积增大,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变小,表面积的吸收能力不能满足细胞需要C .细胞长得太大,就不能进行分裂D .细胞长得太大,相互之间就会挤压,最终细胞会被挤破12.在学习了植物的类群后,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玉米、花生、水绵、葫芦藓、肾蕨和马尾松六种植物的特点,按下表的标准进行了分类。
其中②和⑥表示的植物分别是( )A.玉米和肾蕨B.花生和水绵C.马尾松和葫芦藓D.肾蕨和水绵12. 制作叶横切面临时装片时,正确的切片方法是( )。
A. 迅速地一次切割 B. 缓慢切下 C. 迅速来回拉切 D. 缓慢来回拉切13. 下面关于叶片结构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叶片上气孔可以开闭,能控制水分的散失速度 B. 一般叶片上表皮气孔多,下表皮气孔少 C. 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D. 叶片呈绿色,是因为叶肉细胞中含大量叶绿体14. 人在天热时会出汗,和植物蒸腾作用共同的意义是( )。
A. 排出废物B. 排出多余水C. 散热D. 促进物质运输 15. 下列哪种植物一般没有蒸腾作用?( ) A. 藻类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被子植物16.小麦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其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用于籽粒的生长和发育,该期间小麦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 .光合作用B .蒸腾作用C .果实的生长发育D .秸杆的生长发育 16.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 )A .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B .组织→器官→细胞→植物体C .器官→组织→细胞→植物体D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17.体细胞分裂后,新细胞的遗传物质 ( )A .和原来细胞一样B .比原来细胞多一倍C .比原来细胞少一半D .差不多 18.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不包括是( )密 封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A .有茎、叶和假根B .靠孢子繁殖后代C .无根、有茎和叶的分化D .多数生活在水中 19.在植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植物是( )A .藻类植物B .蕨类植物C .裸子植物D .被子植物20.松树属于裸子植物的,依据是种子没有_______包被着,是裸露的。
( )A .种皮B .胚C .果皮D .种皮和果皮21.藻类植物,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都不形成的器官是( ) A .根 B .茎 C .叶 D .种子 22.炎热的夏天,树林里空气湿润,凉爽宜人,主要原因是( ) A .光合作用降低了二氧化碳浓度和空气温度B .呼吸作用吸收了大量的热,降低了空气温度C .蒸腾作用降低了树林的温度,提高了大气湿度D .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水分,提高了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23. 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蒸 腾作用能带动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以及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B.蒸腾作用的结果是把植物体内的水全部散失掉C.蒸腾作用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表现D.蒸腾作用晚上要比白天旺盛24.号称“世界爷”的巨杉,树高可达142米,影响水分输送到树梢的生理活动是(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 25.在大气湿度高时,发育中的果实内常缺钙,因为此时( )。
A.大气湿度高,蒸腾作用弱,影响钙的吸收B.大气湿度高,呼吸作用弱,影响钙的吸收C.大气湿度高,蒸腾作用弱,影响钙的运输D.大气湿度高,呼吸作用强,影响钙的运输二、非选择题(50分)26.根据下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6分)。
(1)此图表示________细胞的分裂过程。
(2)图中经过分裂形成的新细胞是________;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是________。
(3)成熟的细胞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4)在细胞分裂前数量已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的是________ 。
27.图5-2-1是植物细胞形成组织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完成下面问题(每空1分,共6分)。
图5-2-1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1)A 表示植物体最初进行分裂时的细胞群,A 具有强烈的 能力。
A 在进行多次的分裂之后,伴随细胞的生长,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 方面发生了变化,如B 细胞群细胞呈扁平的不规则形,细胞壁厚,起 作用;而D 细胞群细胞呈 形,细胞壁薄,内含大量的 。
这样形成的明显不同的细胞群叫做 。
(2)细胞 的结果是产生了不同的组织,但仍有一群细胞仍保持着分裂的能力。
28.李兰同学对生物学科尤其感兴趣。
一天她看到妈妈从市场买回了许多西红柿,她便取出几个,结合生物课上学到的知识,认真地开始进行研究分析(每空1分,共6分)。
(1)她切开一个西红柿,发现有许多汁流出。
这些汁水是细胞液,它们来自细胞结构中的 。
(2)她取出另一个西红柿,用开水烫过后撕下一层薄薄的表皮,这层表皮属于 组织;表皮以内是由一些亮晶晶的小颗粒组成的果肉,这些小颗粒是 ,里面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由他们组成的果肉属于 组织;果肉细胞之间,还有一些丝状物,它们起到支架作用,并能把营养物质运输到果肉细胞中,所以这些丝状物中包含 组织和 机械组织。
(3)通过前面的观察、研究和分析,她知道西红柿是由四种组织构成的,并且通过课上学习她知道西红柿的果实在其繁殖中有着重要作用。
于是,她得出结论:西红柿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
29. 实验操作题(每空1分,共5分)甲、乙两同学,一位同学完成的是“制作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另一位同学完成的是“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
请根据他们所做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同学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的是一滴生理盐水,他制作的是 细胞临时装片。
(2)乙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他所制作的临时装片时,看到的细胞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该细胞物像移到视野中央,他应该向 移动装片。
)两位同学在绘细胞结构图时,图中比较暗的地方,应该用铅笔 来它们发现: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有 和 ,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这些结构油菜是两年生的草本植物,第一年长成完整植株,第二年抽薹、开花、结果。
图531A. ;B. ;C. ;D. ;E. ;F. 。
(2)根据功能可以将上述器官分成两类,其中属于生殖器官的是 ,属于营养器官的是 。
(填序号)31.小明发现园林师傅在移栽植物时,常常剪掉部分枝叶,这是为什么呢?于是,他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进行验证(9分)。
(1)针对小明的疑问以及所做的实验设计,他作出的假设应该是 。
密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2)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两小时后,请你预期,塑料袋内壁上水珠较多的是装置 ,这说明 是植物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3)若往甲瓶中滴入红墨水,一段时间后取出枝条纵切,会发现枝条的木质部被染红了,这是因为木质部中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 。
(填导管或筛管),它属于 组织。
(4)上述的研究方法属于 法。
(5)如果将其中的一片叶片纵切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图),6是 ,它是气体和水分进出植物体的门户,它由一对 细胞组成。
(6)1和3组成叶片的表皮,它属于 组织。
32. 取四株大小相同且叶数相同的嫩枝,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依图(1)所示的方法进行处理:实验开始时,先将各个装置的质量调整至80g ,其后每隔4h 记录各个装置的质量变化。
实验结果用下面曲线图(2)表示(1-3题,每空1分;第4小题每空2分,共10分):(1)曲线Ⅰ代表 组装置的质量变化,原因是 。
(2)曲线Ⅱ代表 组装置的质量变化,理由是 。
(3)曲线Ⅲ代表 组装置的质量变化,原因是 。
(4)由上述实验结果得出:① 。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