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病的中医饮食疗法一、饮食疗法的历史渊源中医饮食疗法,又称药膳疗法,既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说它古老,因为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说它新,因为近年来在兴起的一股药膳热潮中,不仅有药膳饭店,药膳专著、药膳科普读物等相继问世,而且药膳方法也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取得了甚至超过单纯药物治疗的满意效果。
受到医药界的普遍关注,有发展成为药膳保健疗法专科的趋势,它以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为主,结合现代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研究,发挥其保健益寿,防病治病的作用,将苦口良药变成可口良药,成为人们乐于接受而又行之有效的理想治疗手段。
药膳,顾名思义是以药为膳食,以膳食为药物,即所谓的食疗,食养,是指用食物养生防病,保健延年。
药膳还有一个含义,就是用药物与食物相配伍,烹制成具有保健治疗作用的佳肴。
因为它作用广泛,疗效更好,能使药借食味,食借药力,发挥协同作用,变苦口的药物为美味佳肴,因此符合当今的社会需求。
我们经常讲药食同源,意思是说药物和食物是同一个来源,即来源于大自然。
远古时期,我们祖先在寻找食物时,有时误食某些食物,引起各种中毒症状,如呕吐腹泻等,有时吃了某些食物,又使中毒症状减轻,甚至消失。
在反复的生活医疗实践中,人们积累了饮食的知识,逐渐对食物有了了解。
哪些是药,哪些是食物,哪些有毒,哪些无毒,逐渐在人们的脑海里有了区分。
传说神农“曾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反复试用,才积累了最初的医学知识,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生活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其中记载的许多食疗理论和方剂,至今仍在为人类健康服务。
如《黄帝内经》记载的13方中,10首属于内服方,其中6首是食疗方。
最典型的食疗方是乌贼骨丸,用于治疗血枯病。
配方中有茜草、乌贼骨、麻雀卵、鲍鱼等,将前三味共研为丸,鲍鱼汤送服,它既是美味佳肴,又是治疗良方。
由此可见,《黄帝内经》开创了药膳治疗学之先河。
继《黄帝内经》之后,开拓性地运用药膳疗法而卓有成就的,是被尊为医圣的张仲景,他著的《伤寒杂病论》中的猪肤汤、百合鸡子汤、当归生姜羊肉汤是典型的药膳方。
现存最早的药膳食疗专著是唐代百岁名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食治篇”,以及他的弟子孟冼的《食疗本草》。
晋代葛洪在肘后方中记载了用海藻治瘿病(甲状腺肿),猪胰治消渴(糖尿病),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记载了用胎盘治虚损。
宋代官方出版的国家医方著作《太平圣惠方》和《圣济总录》都收录了不少药膳方。
《太平圣惠方》记述了28种病的药膳方法,如牛乳治消渴病,鲤鱼粥、黑豆粥治水肿,杏仁粥治咳嗽,葱豉茶治头痛发热等等。
《圣济总录》专设“食治”门,共载30条药膳方法。
更值得的一提的是,陈直著的我国现存最早的老年病学专著将药膳疗法列为治疗老年病的首位,全书载方231首,其中药膳方162首,他指出:“老人之性,皆厌于药,而喜于食”。
“凡老人之患,宜先以食治,食治未愈,然后命药”。
“食治贵不伤其脏腑也”。
所以他对老人的疾病,尤其是慢性病,都主要采用药膳治疗。
元代宫廷饮膳御医忽思慧著的《饮膳正要》,也是一部很有影响力的药膳学专著,在皇宫贵族中兴起了一股药膳保健风。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载了大量的延年益寿的食物性药物,仅收录具有保健治疗的药酒就达75种之多,其中刺五加酒是著名的延年益寿药酒,这种滋补强壮的药酒也属于药膳范畴,因为酒是供人们饮用的,是由粮食加工出来的产品。
当时有人讲:“宁得一把五加皮,不要金玉满车皮”,由此可见,当时古人对饮食疗法,养生保健是多么的重视,清代大医学家叶天士称得上善用药膳治病大师,在他的《临证指南医案》中不乏用药膳治疗成功的病例。
他经常强调用血肉有性之品调补精血,所以常用动物食品牛乳、海参、花胶、猪脊髓、鸡等配合中草药制成药膳方治疗肾精亏损的病症。
至于谷、菜、果类食物,在他的处方中也经常出现,如治肾虚方中常用核桃肉、黑芝麻、桑椹子等,养肺胃阴之方中常用梨汁、蔗汁、冰糖,健脾方中常用苡仁、扁豆、莲子、粳米等等。
1二、药膳应用原则应用药膳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乱用,滥用。
药膳有两个职能,一是保健增寿,二是治疗疾病。
保健增寿是指健康无病或无大病的人,平时吃用具有保健作用的药膳以预防疾病,即中医所说的“治未病”。
人不生病,寿命自然就会延长。
当然有的药膳具有抗衰老,减缓衰老发生的作用,这样也能延长寿命,这一类的药膳称为保健增寿药膳,主要不是用于病时,而是用于平时或病后调养的。
故古人称为“食养”。
因此,身体很强壮的青少年就不一定要吃药膳,要吃也只宜服用一般的健脾开胃的药膳。
对于虽然无大病,但体质偏虚者,适当选用补虚的药膳,一旦虚证得到纠正,就不宜再服食,以免造成新的不平衡。
对于中老年人,无病也可以吃健脾补肾的药膳是有益的。
因为中年以后,虽然自己不察觉,也可能存在偏虚的情况。
如脾肾逐渐虚弱,特别是肾虚,随着肾气虚衰,人也一天一天衰老。
所以平时经常吃健脾补肾的药膳,既可防病,又防衰老。
凡属补虚防衰的药膳,不是吃一两次就能起作用的,要坚持长期服用才见功效。
饮食疗法并非百病皆治,它的适应范围不如药物疗法。
因为并非什么药物都可以做成药膳。
尽管如此,药膳还是能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比较难治的慢性病和老年病。
对于急性病的实热证,则主要用于病后调养和辅助治疗。
药膳的最大特长是治疗中医辨证属于虚证的疾病。
饮食疗法不但强调“饮食致病”,而且重视“饮食治病”。
在具体运用饮食疗法时,首先要强调合理膳食,营养均衡,还要辨证施食。
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提法,即是说顺应自然阴阳变化而选择合适性味的药物或食物进行养生食疗。
另外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的食疗原则,即当气候寒冷时,避免用寒凉食物,当气候温热时,避免用温热食物。
如冬季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夏季用桑菊饮,冬瓜绿豆荷叶之类。
中医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
意思是说对于治疗寒证要用热性药物,治疗热证用寒凉药物,选择食物进行食疗也是如此。
因此食物的寒凉或温热偏性是指导辨证施食的依据。
每一种食物都有其性味归经所属。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食物的性味:1.寒性食物:马齿苋、蒲公英、苦瓜、莲藕、甘蔗、西红柿、柿子、马蹄、紫菜、海藻、海带、竹笋、慈菇、西瓜、香蕉、冬瓜、黄瓜、田螺等。
2.凉性食物:茄子、白萝卜、冬瓜皮、丝瓜、菠菜、芹菜、绿豆、豆腐、小麦、柑橘、苹果、雪梨、枇杷、橙子、西瓜皮、芒果、菱角、苡米、茶叶、蘑菇、鸭蛋等。
3.热性食物;花椒、辣椒、肉桂、芥子等。
4.温性食物:韭菜、小茴香、生姜、葱、香菜、香花菜、大蒜、南瓜、木瓜、糯米、酒、醋、龙眼肉、杏仁、桃、石榴、乌梅、荔枝、粟子、大枣、核桃、鹿肉、鸡肉、羊肉、狗肉、猫肉、猪肝、猪肚、鹅蛋、麻雀、鳝鱼、淡菜、海参、熊掌、鲢鱼、虾等。
5.平性食物:洋葱、白薯、南瓜子、土豆、黄花菜、香蕈、白菜、芋头、扁豆、大米、玉米、花生、白果、百合、桃仁、枣仁、莲子、黑芝麻、无花果、李子、葡萄、白木耳、黑木耳、海蛰、黄鱼、泥鳅、青鱼、鲤鱼、猪肉、牛肉、鹅肉、龟肉、鸭肉、鲫鱼、鸡蛋、鸽蛋、燕窝、鹌鹑、鹌鹑蛋、蜂蜜、蜂乳、榧子、芡实、牛奶等。
中医认为,肝开窍与目,肝主藏血,肝受血而能视,其意思是说:眼睛视力的好坏,与人体肝脏贮藏血液的多少有关,肝的功能是否正常,往往可以影响眼睛的功能。
由此可见,肝与眼睛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
因此,运用饮食疗法治疗眼科疾病,多选用入肝经的食物。
例如:马齿苋、西红柿、丝瓜、木瓜、韭菜、枇杷、桃仁、山楂、杏仁、樱桃、乌梅、桑椹子、荔枝、芒果、无花果、李子、酸枣仁、枸杞子、黑芝麻、酒、醋、鳝鱼、虾、蟹、淡菜、蚌肉、猪肝、羊肝等等。
三、常见证药膳疗法中医临床立法处方的主要依据就是“证”,因此,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一大特点。
辨证,是中医认识疾病的方法,是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分析判断疾病发展阶段的证候。
一种疾病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证候。
同样的一种疾病在不同人身上,由于体质不同,所处环境不同,也可表现出不同的证候。
所以中医对一种病的治疗,常常因人而异。
同一种病有不同的证,因而有“同病异治”之论。
不同的病可出现相同的证候,所以有“异病同治”之说,运用食物治疗疾病,一定要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亦可叫辨证施食。
中医眼科疾病的饮食疗法,多以治疗虚证为主。
治疗各种虚证,是中医的特长,以药膳治虚证更具独特的优势。
临床上各式各样的虚证很多,归纳起来不外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血两虚,阴阳俱虚六大类,每一类虚证都有相应的药膳治疗。
结合眼科临床辨证,肝阴不足,可以出现两目昏花,干涩不舒或夜盲等,如属肝肾阴虚,不能制约肝阳,致肝阳上亢,迫血妄行而出现眼底出血等一系列症状。
失血过多或心神过耗,以致心阴亏损,虚火上炎者,每见两眦淡红,血络隐现,微痒不痛或视力缓降等虚证眼病。
肺热亢盛,灼伤肺阴,导致虚火上炎而出现白睛出血、涩痛等虚热证。
脾胃阳虚,湿从内生,聚而成痰,则可出现玻璃体混浊,眼前飞蚊症,眼底视网膜水肿,渗出,还可出现肌肉萎缩,上睑下垂。
肾阴虚或阴阳俱虚,可以引起白内障,黄斑变性等老年性眼病。
四、药膳常用养眼食物玉米性味甘平,含亚油酸、卵磷脂、维生素A,B,E等。
长期食用可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是心血管疾病,肥胖病,糖尿病眼底出血患者的理想食品,玉米的花穗叫玉米须,有很好的利尿、降血压、止血和健胃作用。
玉米粥是一个很好的保健药膳,建议大家多吃玉米粥,既能保健美容,又能延年益寿。
黄豆性味甘平,黄豆被人们誉为“绿色的牛乳”和“植物肉”,所含蛋白质最丰富,500克黄豆相当于1000多克瘦猪肉或1500克鸡蛋或6000克米饭的蛋白质含量,黄豆含植物油也多,出油率达20%,所以黄豆既是粮,又是油,一身二职,另外黄豆含有A,B,C,D等多种维生素。
矿物质中钙、磷、铁含量最高、所含的铁不但多,而且容易吸收,黄豆芽的营养价值比黄豆更高,豆腐含胆固醇少,所含蛋白质易被消化吸收、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人的有益食品。
绿豆是药食两用的食物。
李时珍称其为“济世之良谷也”。
绿豆性味甘寒,有消暑解毒,利尿消肿,除烦止渴之功。
民间在盛夏炎热季节,把绿豆汤作为清凉饮料。
绿豆粉,绿豆芽也都是药膳的重要原料。
芝麻一身两职,药食两用,是滋补药膳中用得最多的食物,其性味甘平,有补肾益脑、养阴润燥、益气养血之功。
历来将芝麻作为长寿食品。
芝麻主要含亚油酸,卵磷脂及多种矿物质,可以防治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眼底出血及老年黄斑变性,因此将芝麻制成芝麻酥、芝麻糖长期食用,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蘑菇又称冬菇或香菇,也是药食两用的食物,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食品,香茹含香茹多糖,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对病毒感染及癌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另外,香茹还含有一种核酸类物质,能够降低血中胆固醇及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
历来尼姑和尚多长寿,与他们长期食用植物性食物如蘑菇、木耳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