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测试晶体管主要参数
一.实验目的
掌握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测试晶体管的特性和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1)XJ4810晶体管特性图示仪
(2)QT 2晶体管图示仪
(3)3DG6A 3DJ7B 3DG4
三.实验原理
1.双极型晶体(以3DG4NPN 管为例)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的测试原理
(1)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入电阻i R ,在共射晶体管电路中,输出交流短路时,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之比为i R ,即
=常数CE V B BE
i I V R ∂∂= (1.1)
它是共射晶体管输入特性曲线斜率的倒数。
例如需测3DG 4在V CE =10时某一作点Q 的R 值,晶体管接法如图1.1所示。
各旋扭位置为
峰值电压%
80% 峰值电压范围
0~10V 功耗电阻
50Ω X 轴作用
基极电压1V/度 Y 轴作用 阶梯选择
μ20A/极 级/簇
10 串联电阻
10K 集电极极性 正(+)
把X 轴集电极电压置于1V/度,调峰值电压为10V ,然后X 轴作用扳回基极电压0.1V/度,即得CE V =10V 时的输入特性曲线。
这样可测得图1.2:
V CE V B BE
i I V R 10=∆∆= (1.2)
根据测得的值计算出i R 的值
图1.1晶体管接法 图1.2输入特性曲线 (2)输出特性曲线、转移特性曲线和β、FE h
在共射电路中,输出交流短路时,输出电流和输入电流增量之比为共射晶体管交流电流放大系数β。
在共射电路中,输出端短路时,输出电流和输入电流之比为共射晶体管直流电流放大系数FE h 。
晶体管接法如图1.1所示。
旋扭位置如下:
峰值电压范围
10V 峰值电压%
80% 功耗电阻
250Ω X 轴
集电极电压1V/度 Y 轴
集电极电流2mA/度 阶梯选择
μ20A/度 集电极极性 正(+)
得到图1.3所示共射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由输出特性曲线上读出V V CE 5=时第2、4、6三根曲线对应的C I ,B I 计算出交流放大系数B
C I I ∆∆=β (1.3) FE h >β主要是因为基区表面复合等原因导致小电流β较小造成的,β、FE h 也可用共射晶体管的转移特性(图1.4)进行测量只要将上述的X 轴作用开关拨到“基极电流或基极源电压”即得到共射晶体管的转移特性。
这种曲线可直接观察β的线性好坏。
C
B
E
图1.3 共射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 图1.4共射晶体管的转移特性
2.N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3DJ7)DSS I 、P V 、m g 的测试原理
使用XJ4810半导体管特性图示仪配上XJ27100场效应管配对测试台检测场效应管的直参数比较直观方便。
(1)最大饱和电流(DSS I )
当栅0=GS V ,漏电压DS V 足够大时,对应的漏源饱和电流,为最大饱和电流。
它反映场效应管零栅压时原始沟道的导电能力,显然这一参数只对耗型管才有意义。
对于增强型管,由于0=GS V 时尚未开启,当然就不会有饱和电流。
(2)跨导(m g )跨导是漏源电压一定时,栅压微分增量与由此而产生的漏电流微分增量之比。
即
DS V GS DS
m V I g ∂∂= (1.4)
跨导表征栅电压对漏电流的控制能力。
是衡量场效应管放大作用的重要参数。
类似于双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测量方法也很相似。
跨导常以栅压变化1V 时漏电流变化多少微安或毫安表示,它的单位是西门子,用S 表示1S =1A/V 。
(3)夹断电压P V 和开启电压T V ,夹断数电压P V 是对耗尽型管而言。
它表示在一定漏源电压DS V 下,漏极电流减小到接近于零(或等于一规定数值,如A μ10)时的栅源电压。
开启电压T V 是对增强型管而言,它表示在一定漏极电压DS V 下开始有漏电流时的栅源电压值。
(4)输出特性及参数测量
仪器面板各旋钮位置如下:
0 0.02 0.04 0.06 0.08 0.10 0.12 0.14 I C (mA)
10
I B (mA)
峰值电压范围0~10V
集电极扫描极性正(+)
功耗电阻250Ω
X轴作用集电极电压1V/度
Y轴作用集电极电流1mA/度
阶梯作用重复μ
200A/度
阶梯级性负(-)
阶梯选择0.2V/度
上述旋钮调好后可得到图1.5所示0
≤
GS
V输出曲线。
图 1.5输出曲线
①
DSS
I测量(条件V
V
GS
=,V
V
DS
10
=)
在负栅压情况下,取最上面输入特性曲线(0
=
GS
V)它对应于X轴10
=
DS
V
时的Y轴电流,便为
DSS
I值。
另一种方法是,将零电压与正常键置在“零电压”处,荧光屏只显示0
=
GS
V
的一根曲线,可读得10
=
DS
V时的
DSS
I值。
②
m
g测量(条件:0
=
GS
V,10
=
DS
V)
一般情况下的测量最大
m
g值,即测量
DSS
DS
I
I=时的
m
g值。
在图中0
=
GS
V的曲线上,对应V
V
GS
10
=的点可得:
10
=
∆
∆
=
DS
V
GS
DS
m V
I
g(1.5)
③
P
V测量
利用负栅压时的输出特性,从最上面一条曲线向下数,每条曲线间隔-0.2V
栅压,一直数到
DS
I近示零(对应于V
V
DS
10
=处)便为
P
V值。
(5)转移特性及其参数测量
在上述旋钮位置中只将X 轴作用置于基极电流或基极源电压。
可得到转移特性曲线图形。
由于测量各参数的条件之一为V V DS 10=,因而需将漏极电压调整到10V 。
调整方法是:将X 轴扳回到集电极电压2V/度,光点移至坐标左下角,然后调节峰值电压,便得到输出特性曲线,使0=GS V 的最上面一条曲线向右延伸至10V 。
再针X 轴作用扳回“基极电流或基极源电压”,光点移回右下角,即可得图1-6中,10≤GS V 的曲线,注意在测量过程中,不要再调节峰值电压旋钮,否则V V GS 10=的测量条件将改变。
图1.6转移特性曲线
此时,曲线与坐标右侧线(0=GS V )的交点为DSS I ,曲线斜率为gm ,DS I 接近0时对应的GS V 值为P V
四.实验步骤
1.接通电源,指示灯发亮,预热3~5分钟后使用。
调整辉度以适中的亮度,调节聚焦使亮线(或亮点)清晰。
2.将集电极在全部旋钮都调到预见需要的范围
3.y 轴作用调到需读测范围
4.x 轴作用调到需读测范围
5.阶梯信号调到需读测范围
6.被测管未测之前,应首先调整阶梯信号的起始级在零电位的位置。
当荧光屏上已观察到基极阶梯信号后,再按下“零电压”,观察光点停留在荧屏上的位置,复位后调节“阶梯调零”控制器,使阶梯信号的起始级光点仍在该处,这样阶梯信号的零电压即被准确地校准。
五、实验结果分析
双极性晶体管的参数
1.输入电阻
共射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如下:
由图中可以读出ΔV BE=0.008V ,ΔI B=0.02mA,所以由(1.2)可以算出R i=400Ω2.交流放大倍数
共射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如下:
由图中可以读出ΔIc=2mA,ΔI B=0.02mA所以由(1.3)可以算出β=100
共射晶体管的转移特性曲线如下:
由图中可以读出ΔIc=2.2mA ,ΔI B=0.02mA,所以由(1.3)可以算出β=110
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参数
1.最大饱和电流
结型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如下:
从图中可以读出I DSS=6.8mA
2.跨导
结型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曲线如下:
从图中可以读出ΔI DS=0.6mA,ΔV GS=0.2V,由(1.5)可以算出跨导g m=0.3mS 六、实验感想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晶体管以及场效应管的参数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其工作原理以及工作过程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实验操作比较简单,关键是对仪器的使用,由于做实验的机会非常之少,接触以及使用仪器的机会也不是很多,所以只能是每次实验的时候都要再重新学习抑或温习。
因此应该珍惜每次的实验机会,掌握住仪器的使用,以便下次使用时能比较方便。
做实验需要非常仔细,认真做好实验数据记录,再做好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