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散步——记叙文写作升格训练

散步——记叙文写作升格训练

记叙文写作升格训练
——六笔法写作
应用创新点
本课采用的教学形式是板块式教学,在教学上注重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从而在写作上突破写作格式,达到由阅读到写作的统一。

教材分析
《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的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入牧歌式的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莫怀戚先生写作上采用了非常标准的六笔法,可以依靠这篇文章进行写作课教学。

本课教学上采用板块式结构。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认知、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学生对记叙文写作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把握,希望借助这篇文章帮学生理清记叙文写作的整体思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学习六笔法,并尝试用六笔法进行写作训练。

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

学会利用教材提炼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关爱和对环境的关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以及本课六步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课文深长的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

学会将六步法进行迁移拓展。

教学过程
1.导入:《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具体要求
1.概括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信息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结构层次
3.分析文章特色,领会表现手法
4.赏析文章内涵,体味重要词句
5.探究作品意蕴,联系现实拓展
同时对议论类文本的阅读提出如下具体要求
“以课本同类文章所涉及知识水平为依据,以课外同类文章为阅读材料,能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的联系,对文本的观点、内容和写作特色做出分析和评价。


“阅读部分的考查都可以就文本内容及写法进行拓展和探究。


2.板块一:首先请把这几种写作手法填到相应段落:开门见山、介绍背景、景物烘托、镜头回放、波澜起伏/矛盾冲突、画龙点睛。

散步
莫怀戚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
2.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
3.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
4.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
5.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
6.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 ()
7.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
8.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小结:
第一段:开门见山“轻点一笔”
第二段:介绍背景“交代一笔”/“插叙一笔”
第三、四段:景物烘托“穿插一笔”
第五段:镜头回放“简叙一笔”
第六、七段:波澜起伏/矛盾冲突“巧折一笔”
第八段:画龙点睛“深化一笔”
3.板块二:记叙文写作六笔结构法
1、轻点一笔:概说事件
2、解说一笔:介绍原因,解说经过
3、穿插一笔,烘托点染
4、略写一笔:略写故事,以做铺垫
5、详写一笔:描述故事,优美、生动细节化
6、升华一笔:表达感受,议论抒情
4.板块三:请用六笔法分析这篇文章
凡人小事的背后(2016中考)
1.我们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有些事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淡忘了,但有一件小事却使我记忆犹新,因为它告诉了我:环境需要靠大家一起来保护!
2.暑假的一天下午,我们一起去我家附近的川沙公园里游玩。

3.这个公园鸟语花香,风景秀丽,到处回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我们全家也在这愉悦的氛围中玩得很尽兴。

妹妹在“吱呀吱呀”地骑自行车,我在光滑的地面上溜旱冰,爸爸妈妈则在打“单人羽毛球比赛”。

我们不久便累得气喘吁吁,精疲力竭,便坐在凉爽的树阴下休息。

4.这时,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奶奶走进了我的视线里。

5.只见她一手拿着一只夹子,一手拎着一只袋子,弯着腰,顶着烈日,费力地捡着地上的烟蒂、果皮、废纸等垃圾。

烈日炎炎,太阳火辣辣地照射着大地,老奶奶明显有些吃力,却依旧眯着眼,仔细地捡着垃圾。

不久,汗水浸透了她的衬衣,她实在累得不行,便坐下来休息。

她慈祥的面孔上布满了刀刻般的皱纹,苍老的手指已细得不行,显示出她岁月的沧桑。

她匆匆喝了一口水,便又连忙站起身来,继续艰苦地打扫着……阵阵凉风习来,微微吹拂着她那不多的根根银丝……
6.我正准备乱扔垃圾的手硬生生地收了回来,脸上火辣辣的,不知所措。

突然,我像想起了什么似的,轻轻跑了过去,把垃圾放进了老奶奶的袋子里,还一边甜甜地说:“奶奶,您真好!”
7.“呵呵,”老奶奶笑了笑,慈爱地摸了摸我的小脑袋,语重心长地说,“环境需要大家共同来保护嘛!”
8.顿时,我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心想:我真是太不应该了,连一位老奶奶都有这么强的环保意识,而我作为一位少先队员,居然还想乱扔垃圾,真是不对!
9.夕阳的余晖照在了这位老奶奶的身上,把她的满头银发染成了金色。

在夕阳的照射下,老奶奶的影子被拉得好长好长,这位老奶奶仿佛瞬间就变得高大起来了!
10.我们的家园正是有了这样一群“城市美容师”,才变成现在这样洁净如洗。

我们最应该学习,最应该敬佩的,其实应该是他们呀!他们虽然默默无闻,却依旧十年如一日地为这座城市脚踏实地地贡献着……
11.环境需要每一个人共同来保护!
小结:
1.轻点一笔:(1)概说事件——一件小事
2.解说一笔:(2)介绍原因,解说经过——一家人去公园玩;
3.穿插一笔:(3)烘托点染——环境
4.略写一笔:(4)略写老人故事——铺垫
5.详写一笔:(5-9)描述故事,优美、生动细节化,环描、动作、肖像——矛盾冲突形成对比
6.升华一笔:(10-11)表达感受,议论抒情——升华主旨保护环境
5.板块四:六笔结构法运用的三个秘诀
1、将小小的生活细节放大,小中见大
2、将平静的故事写出波澜
3、将一般的感受进行升华
注意:
六笔结构不一定仅有六段,它是文章的骨架,可以细化出更丰富的内容。

文章举例:
《散步》、《台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到三味书屋读书的片段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是以人教版七年级的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为样板,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概括文章,提炼出六笔法。

通过学生的分析,让学生能够明确记叙文写作的一般结构方法。

在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明白,我们平时的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只要是单事例作文都可以这么写,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有不足的地方,比如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详写的讲解教学,再有就是没有时间进行当堂写作训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