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1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1

(3)猜一猜:将投影片“F”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显示出的像的大小正倒将会如何?
2、播放幻灯片图片:(学生认真观察)
以教师讲解为主,引导学生观察像的位置及大小,带领学生探究投影仪的成像特点。向学生强调平面镜用意,启发学生分析平面镜的作用。
3、学生根据提问回答问题。教师给予点拨指导。
教学过程(含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四、当堂训练:
课本P96动手动脑学物理1、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反馈信息。
五、导学“实像和虚像”
自学课本P96“实像和虚像”部分
根据下列提示以小组分析实像、虚像特征:
1.是否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
2.能否用光屏承接;
3.能否用眼看到;
4.在凸透镜成像中,实、虚像与物在透镜的同异侧。
学生对实像、虚像特征进行总结,教师给予指导、评价。
板书:生活中的透镜
二、新课教学
新课开始,展示目标:(投影)五分钟让学生带着任务阅读课本94—96页。
三,课堂导学:
一、导学“照相机”
1.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境,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对于照相机,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想了解关于照相机的什么?
板书设计:生活中的透镜
镜头
成像特点(大小、倒正、虚实)
像距与物距比较
像与物在透镜的同、异侧
照相机
凸透镜
小、倒、实
U>V
异侧
投影仪
凸透镜
大、倒、实
U<V
异侧
放大镜
凸透镜
大、正、虚
U<V
同侧
实像、虚像的特征: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教学目标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体验模型照相机的制作,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透镜,知道了透镜会折射光,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透镜对光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那么这课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
(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像___物体(填大于、小于)。
(4)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及指导。
3、展示模型照相机
二、导学“投影仪”
1、自学课本P95投影仪
(1)认真观察图5.2-4对照实物,投影仪的镜是一个____镜。
(2)投影仪的构造有: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导学“放大镜”
做一做,看一看
1、把手中的凸透镜放在课本上,适当调整距离,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描述看到的像的特征,教师予以点拨)
2、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做成一个水滴放大镜,用它来观察课本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看到的像的特征)
3、放大镜的镜头是一个______镜,像比物____(大、小)像与物在透镜的___侧(同、异),所成的像是____的(倒立、正立)。(学生完成表格)
(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兴趣,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教师及时引导,给于鼓励。)
2.自学课本P94--95一、二段--------照相机。
自学指导:(1)仔细观察图5.2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的像。
(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_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_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