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利什曼原虫
一、形态:1、无鞭毛体(利杜体)2、前鞭毛体(鞭毛体)
二、生活史:需要两个宿主:白蛉,人或某些哺乳动物。
白蛉体内--人体内(巨噬细胞)
前鞭毛体无鞭毛体
前鞭毛体无鞭毛体
寄生部位:巨噬细胞。
感染阶段:前鞭毛体。
感染方式:♀白蛉叮人吸血,前鞭毛体随唾液注入。
三、致病:1、发热。
2、脾、肝、淋巴结肿大,脾肿大为主要体征,出现率达95%以上。
3、贫血及血细胞减少。
4、蛋白尿和血尿。
5、并发感染,常见的并发症有走马疳、肺炎、肠炎、痢疾和结核。
6、皮肤型黑热病。
四、实验诊断
1、病原学检查:1穿刺检查:骨髓穿刺物作涂片染色检查。
2培养法。
3皮肤涂片检查.
2、免疫学检查
3、分子生物学方法
五、流行:世界性分布,印度、地中海和解放前的我国是世界上黑热病三大流行区;人源型、犬源型、自然疫源型。
六、防治:1958年大部分地区基本消灭黑热病。
1、治疗病人:葡萄糖酸锑钠。
2、扑灭白蛉。
3、捕杀病犬。
4、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