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利什曼原虫

利什曼原虫


3.机体对利杜体的杀伤主要表现在细胞免疫。
效应细胞:激活巨噬细胞
激活因子:IFN-
、IL-2、IL-12
杜氏利什曼原虫实验诊断
1.病原检查(组织活检)
检测方法:涂片法、培养法及动物接种法
穿刺部位
骨髓 淋巴结 肝 脾
临床使用
最常用 疗效考核 较少用 较少用
原虫检出率(%)
80- 90 46-87 75 90-99
查治病人
杀灭病犬 灭蛉、防蛉 平原地区室内用杀虫剂喷洒,畜舍滞留喷洒 白蛉每年繁殖一代,5-9月为其活动期,6月
治疗药物:葡萄糖酸锑钠 有时脾切除有助于药物治疗
为高峰期
小结
1.黑热病的病原体是——,感染方式有——; 2.利什曼病的致病机理主要是——,引起的临床 症状有——,患者最后因——而死亡;
地理分布 易感人群
流行特点 可引起大流行
传播媒介 家栖型中华白蛉 野栖中华白蛉 新疆长管白蛉
杜氏利什曼原虫流行
1.地理分布 2.流行类型 3.流行环节

染 源:人、犬、野生动物 传播媒介:白蛉(中华白蛉,长管白蛉,
吴氏白蛉,亚历山大白蛉)
易感人群:婴儿及儿童
中 华 白 蛉
杜氏利什曼原虫防治
血中球蛋白大量增加,白蛋白减少,
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
杜氏利什曼原虫致病性
1.致病机理 2.潜伏期 3.常见临床表现 4.并发症
免疫缺陷( 并发感染而死亡) 走马疳(坏死性口腔炎)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肺炎
杜氏利什曼原虫致病性
1.致病机理 2.潜伏期 3.常见临床表现 4.并发症 5.我国黑热病特殊临床表现
雌白蛉
杜氏利什曼原虫致病性
1.致病机理
①无鞭毛体在 M 内寄生繁殖造成 M 大量破坏 及增生;
脾 肝 淋巴结 骨髓
杜氏利什曼原虫致病性
1.致病机理
①无鞭毛体在 M 内寄生繁殖造成 M 大量破坏 及增生; ②虫体抗原的作用。
杜氏利什曼原虫致病性
1.致病机理 2.潜伏期 2-6月,或最长10-11月
PCR技术
杜氏利什曼原虫流行
1.地理分布
长江以北的16省市自治区
杜氏利什曼原虫流行
1.地理分布 2.流行类型
人源型 犬源型
长江以北的16省市自治区
(平原型) (山丘型)
自然疫源型(荒漠型)
杜氏利什曼原虫流行
1.地理分布 2.流行类型
人源型
犬源型
长江以北的16省市自治区
(平原型)
(山丘型)
自然疫源型(荒漠型)
杜氏利什曼原虫流行
1.地理分布 2.流行类型
人源型
犬源型
长江以北的16省市自治区
(平原型)
(山丘型)
野生动物型(荒漠型)
杜氏利什曼原虫流行类型
类 型 (平原型) 黄淮地区 儿童.青壮年
人源型
犬源型 (山丘型) 东.西.华北 婴幼儿 散发
自然疫源型 (荒漠型) 新疆.内蒙 幼儿 散发 吴氏白蛉亚 历山大白蛉
杜氏利什曼原虫致病性
1.致病机理 2.潜伏期 3.常见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及体征
发热、脾肿大、肝肿大、淋巴
结肿大 , 贫血、消瘦、鼻衄、
齿龈出血、蛋白尿、血尿等;
杜氏利什曼原虫致病性
1.致病机理 2.潜伏期 3.常见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及体征 血液
各类血细胞均减少(WBC,RBC, pt );
3.诊断利什曼病的首选方法是——;
4.利什曼病的流行类型有—— 三型,首选治疗药
物是——;
思考题
1.利什曼原虫对人体有何危害?如何诊断 和防治黑热病?
大小: 2-4 ╳ 3-6 um 形状:卵圆形
颜色: 结构:核,动基体
鞭毛根 动基体 细胞核
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
人 体 内
白 蛉 体 内
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
感染阶段
感染方式
寄生部位 传播媒介
前鞭毛体, 利杜体
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
感染阶段
前鞭毛体, 利杜体 白蛉叮咬, 输血及器官移植
皮肤型黑热病
结节型 (大小不等的肉芽肿,暗色丘疹) 常见于面颈部,结节内可查见利杜体
杜氏利什曼原虫致病性
1.致病机理 2.潜伏期 3.常见临床表现 4.并发症 5.我国黑热病特殊临床表现
皮肤型黑热病 淋巴结型黑热病
淋巴结肿大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杜氏利什曼原虫免疫
1.人对杜氏利什曼原虫无先天免疫力; 2.不治疗:极少自愈,且可重复感染, 治愈后:可获稳固免疫,抵抗再感染;
杜氏利什曼原虫实验诊断
1.病原检查(组织活检) 2.免疫诊断

CAg检测:阳性率97.03%;
检测: IFA 、IHA 、 ELISA ;
Ab
皮内试验:疗效考核(治愈1个月后
利什曼素抗体转为阳性)。
杜氏利什曼原虫实验诊断
1.病原检查(组织活检) 2.免疫诊断 3.基因诊断:


DNA探针杂交技术
感染方式
寄生部位 传播媒介
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
感染阶段
前鞭毛体, 利杜体 白蛉叮咬, 输血及器官移植 巨噬细胞内(形成纳虫空泡)
感染方式
寄生部位
传播媒介
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
感染阶段
前鞭毛体, 利杜体 白蛉叮咬, 输血及器官移植 巨噬细胞内(形成纳虫空泡) 白蛉
感染方式
寄生部位
传播媒介
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杜氏利什曼原虫
热带利什曼原虫
墨西哥利什曼原虫
内脏利什曼病 ( Kala azar,黑热病)
巴西利什曼原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形态
1.前鞭毛体
大小:1.8 ╳ 形状:梭形 颜色: 结构:
18um
鞭毛 动基体 细胞核
杜氏利什曼原虫形态
2.无鞭毛体(利杜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