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灰吟名师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石灰吟名师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第8篇石灰吟名师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

了解石灰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课前准备:学生阅读的资料;PPT。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读题导入,直指所吟事物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

读题。

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谦)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二、初读诗句,读出诗歌韵味(一)读出诗的节奏1.自由读诗石灰,是一种非常平凡的事物,于谦是怎么吟石灰的呢?让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读四遍。

前两遍,读准字音。

后两遍,要读出诗歌的节奏,最好读出点诗的韵味来。

2.多种形式读:指名读。

自由读。

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师生对读。

(二)了解“石灰”其物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使于谦为它写下这首诗呢?请同学们听一段介绍。

师引读诗句。

采自深山的石灰,一次次被重重地锤击,在熊熊烈火中焚烧,它却看作好像很平常的事。

女同学读前两句——就算要粉骨碎身,它也完全不害怕,因为它要把清白留存在人间。

男同学读后两句——(三)初识“托物言志”过渡:这首诗字字明白如话,同学们大概都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吧?1.《石灰吟》,吟的应该是石灰。

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让人分明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具有了人的情感。

请你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哪些地方,让你有这样的感觉?2.生自由谈。

师小结:是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

虽然他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但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赋予了像作者一样具有高尚品格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在诗句的背后,站着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

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引明志诗,创境读懂诗意过渡:我们深入地读诗,就要从读诗句到读诗人。

现在,我要讲于谦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一)联系生平,读懂诗意1.讲述背景:于谦像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在书斋中挂了一幅画像,他每天都出神地凝视着画像中的人。

他的先生便问他这是何故。

于谦应声答道:“将来,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

”画像上的人是谁?这个人在南宋灭亡时,面对元世祖给他的高官厚禄,他却宁死不屈。

一首《过零丁洋》,便是他临终前以诗明志的绝笔,这个人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

【出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于谦一次次吟诵着文天祥的诗句,读——他一次次在心中许下承诺,读——2.于谦从小就决心做文天祥这样的人。

正因如此,他在少年时代就写下了《石灰吟》,抒发自己的志向,读——成年后,他有怎样的人生际遇呢?请同学们拿出资料。

(二)结合资料,深悟诗情1.学生看资料。

边看边想,你对诗中的哪些地方有了更深的理解?2.学生汇报。

生对哪一句有新的感悟,就带着这种理解再读诗句,师指导读。

3.如果你是于谦,你会在什么情况下吟起自己年少时所写的这首诗?指名读。

(三)入境诵读【播放音乐,出示简介,生自己看】【继续播放音乐,师讲述】这一天,北京乌云压城,闷雷滚动。

城中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来为于谦送行。

(指名读书最好的一生读)你就是于谦,刑场上,你轻轻吟道——此刻,于谦很坦然。

他已经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死亦何惧?但他分别听到,身后的百姓们,也在轻轻地吟诵着——(指名一个大组读)那声音一开始是轻轻的,也许是对当权者还有丝丝恐惧,渐渐地,应和的人越来越多——(指名两个大组读)于谦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他走了,他再也听不到了,但那男女老少感天动地的吟诵声在天地间久久回荡着——(齐读)那声音越来越轻,越来越轻,似乎是天地的悠悠回音——(齐读“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要留清白在人间”)那声音似乎消失了,但它又没有消失,几百年来,那声音一直在每个人心中响起着。

这一刻,让我们默默地把诗中的一字一句都铭记在自己的心中。

四、读咏物诗,激荡“清白”之音(一)介绍其它咏物诗在文学史上,还有一些咏物诗,正如《石灰吟》那样,表达了诗人的志向。

我们再来读两首,体会这类诗歌“托物言志”的特点。

【出示】《墨梅》《竹石》用我们刚才学过的朗读古诗的方法,揣摩一下怎么读这两首诗,读好了,就说明你基本读懂了。

指名读,师指导读。

小结:梅兰竹菊被称花中“四君子”,往往代表着人们高洁的品格。

课后我们还可以找找这样的咏物诗来读一读。

(二)吟咏“清白”民族魂1.串读三首诗【出示】《墨梅》《石灰吟》《竹石》愿意再读读这三首诗吗?这三首诗中还有许多奥秘。

自由读一读,从诗句中,你有什么发现?2.生汇报(师可以提示:从表达的志向的角度,从诗人的朝代,从文字的角度,从选择“物”的角度等)3.揭示“民族魂”读着读着,我们把三首诗读成了三句诗。

我想请在这节课上认为自己的朗读有进步的同学来读一读。

【出示】只流清气满乾坤要留清白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读着读着,我们把这三首诗读成了三个词。

指名读。

谁能把这三个词的涵义读出来。

【出示】清气清白坚劲如果这节课,《石灰吟》这首诗,于谦这个人,让你深深读懂了两个字,让你永远难忘两个字,那么,这两个字是——(指名读两次)这两个字是——(齐读)是的,清白是于谦之志,清白是立身之本,清白是民族之魂!让我们把这首《石灰吟》,读进自己心里,读进每个人的心里去吧!(全体起立背)板书设计:石灰吟清白第9篇石灰吟名师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说明:本课选了三首古诗,三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

它们所写的事物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诗的大意是:我平常画画洗砚的水池边上有一颗梅树,那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

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

《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

诗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

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全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石灰吟》的大意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

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1、学会3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学习咏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设计:一、导入1、忆古诗,激发兴趣。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块瑰宝,那么你都会背诵哪些古诗句呢?2、忆学法,迁移旧知,为自学古诗做好铺垫。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古诗。

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意境,悟诗情。

二、授新(一)《墨梅》1、个人自学依照学法自学《墨梅》2、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学合作探究,提出不懂得问题。

教师深入小组,适当指导。

3、大组汇报学生按照刚才总结的学法,依次汇报。

结合查阅的资料、结合插图等等,尤其是对重点字意诗意,说一说、议一议,互动补充。

4、诵读感悟在理解诗句含义、初步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先自由练读,再指名纠正示范,然后再试读。

使得熟读成诵,并能有感情的背诵。

(二)《竹石》《石灰吟》在有了学习《墨梅》的经验方法的基础上,自学并汇报这两首古诗。

(三)写法引导学生学习借物言志的写法:综合来看这三首诗,都是写物的,作者分别描写了它们的什么特点?仅仅是赞美它们吗?作者借这个物抒发怎样的情感、赞美怎样的精神?三、巩固用不同形式背诵三首古诗,注意难写易错字和标点符号。

四、拓展搜集交流托物言志诗,如《青松》(陈毅)、《梅花》(王安石)等。

教学反思:1、让学生在课前按照学法进行充分的预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把三首古诗一起交流,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在理解古诗诗意的时候,不要求逐字逐句的解释,只要说出大意即可。

3、在交流汇报的时候,形式不要过于单一、三首诗同一个模式汇报下来,要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汇报。

4、对古诗的朗读练习还不够到位,一定要保证充分的读的时间,多读、熟读、有感情的读、有感情的背诵。

5、朗读、背诵古诗的形式也要灵活多样。

6、可以扩展第二课时作为古诗背诵大赛,摘抄积累,模仿创作,激发学生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10篇石灰吟名师教学设计一等奖《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课前先学:1、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做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一、直接揭题1、我们今天将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师板书课题)2、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简介于谦。

(1)同学自身说一说。

(2)老师做适当小结、概括。

3、释题:(1)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2)理解“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赞颂的意思)(3)师小结:这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二、读准古诗1、同学自由读一读,老师行间指导。

2、指名试读,老师、同学相机更正、强调。

3、齐读三、理解诗意、读懂古诗、读好古诗【1、2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小组交流2、师先重点指导“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主要表示了石灰的制造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3、指导“等闲”的意思(结合《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或者《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同学自由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5、这两句是赞颂石灰的什么呢?读了这两句诗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说说)6、那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指导朗读)【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运用刚才理解诗句的方法,小组来交流一下这两句的意思。

2、同学自由说说,(相机说说这是赞扬石灰的什么?)3、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诗(指导读一读)4、读好整首诗(1)自由练读(2)指名读(3)小组读第11篇石灰吟名师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分析:体会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以及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2个生字。

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