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课程改革中,由于某些教师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缺乏系统的、完整的、清晰的认识,而导致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缺失。
因此本文根据教师有效教学和学生有效学习之间的辩证关系,并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具体的、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有效教学化学课堂初中策略研究
A Study on the Strategy of Effective Class Teaching for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Ma Tiangang
Abstract In curriculum reform,due to the some teachers 'lack of systematical,overall and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chemistry class teaching is not efficient.In accor -dance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effective teaching and students 'effective learning,as well as the teaching idea of the new curriculum,this paper proposes concrete and practical strategy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chemistry class teaching.
Key words effective teaching;chemistry class;junior middle school;strategy research
Author 's address Ping 'an Middle School in Zhangjiachuan County of Tianshui City,741500,Tianshui,Gansu,China
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形成好的教学过程。
课堂上,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循循善诱地启发,公式推导精彩,理论运用到位,举例恰如其分,就能使学习变得快乐有趣、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这就是有效的教学过程的生动写照。
正是这种教学过程,给予了学生心灵的启迪,精神的升华。
学生不仅从中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思考,增长了见识,学会了学习,培养了能力、扩展了视域,增强了信心、蕴育了不断创新的意识。
因此,为了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为了使学生的更好发展,教师应当运用教育教学规律,运用整体性的观点、系统论的方法、最优化的理论来研究教学过程,考察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实现好的教学过程最优功能。
1初中化学课提问行为策略
提问是一种教学的方法手段,但并不是避免课堂毫无生气和活力、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也不是针对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发问使其难堪,进而对其批评、惩罚的管理手段措施。
相反,有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学生成绩的有效手段。
有效的提问策略通常有:①提问具有针对性。
从教学目标出发熟练选择合适的问题。
②程序性问题。
在教学中有许多问题与课堂的管理、方向的澄清、修辞的需要有关。
这些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寻求学生想法时的时间上的一点补白。
例如:谁还有问题吗?你们准备回答好下一个问题了吗?有谁愿意回顾一下我们计划要做的事情?谁能做一个总结?③反思性或思辨性问题。
反思性问题是没有结论的,而且它需要高层次的思考过程。
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一个反思性问题没有什么唯一的标准答案。
反思性问题则经常与批判性思维和制定决策相关联,它需要多方面的和对每个结果的考虑。
反思性思考通常包括这样一些心理过程如分析、综合、运用和评价。
例如:(1)高聚物的制取,通常采取什么方法?高聚物的优点与缺点是什么?(2)有机推断题的解法有规律吗?(3)解完一道题后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更简便的方法?
2初中化学课重视图像图景的策略
不同的信息会对大脑皮层不同的部位产生相应刺激作用,大脑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像形成概念,逻辑推理,数学计算和演绎等,主要处理文字信息;而大脑右半球占优势的是形象思维,形成空间知觉,主要处理图形信息。
我们在学习中把文字信息和图形信息交替传送到大脑左半球和右半球,会使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和抑制中心在左、右半球交替出现相互补充,人的思维品质就能得到锻炼提高。
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就是通过图像图景教学,建立情景—模型的有机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更好地掌握知识。
(1)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构建化学理论模型。
(2)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重视思维过程的基本训练。
解决问题思维过程大致分为六步,即审题→信息→抽象→寻找规律→建立模型→解决问题。
大致过程是先从问题中提取出有关的文字信息,将其概念化、代码化、简单化。
其次建立情景,运用图形信息帮助理解,建立各信息之间的联系。
通过审题、画图,建立联系,使问题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使图像成为思维的载体。
实际上由文字到图形的思维跨度非常大,当学生问问题时,教师无意中画出的图形,会使学生的问题立即得到解决,说明图像的作用是巨大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和学生学法指导上,应重视图像图景的教学。
教会学生如何审查题意、提取文字信息、综合信息、提取图像信息、画出图景。
学习过程应注意从易到难,逐渐提高思维能力,这一过程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画图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教会学生变“化学”为“画”学。
同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建立文字信息和图像信息的联系,使学生能从静态图景中发散联想到动态变化过程,从动态过程看到瞬时的状态图景。
化学平衡概念与平衡图像的训练就是很好的范例。
要不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建立正确模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初中化学课营造课堂情境的策略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反应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随着科学知识的习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和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学习体验,情绪体验,它是学习有效性的灵魂,也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如下例:学生学习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时,教师让学生写出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化学方程式,学生根据钠与铜的金属活泼性顺序迅
速写出:2Na+CuSO4=Na2SO4+Cu,
接下来,教师安排了一个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2)36-0116-02
116
个实例中,教师设计了两个认知应用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知识应用的疑惑: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是作为活泼金属置换出铜,还是作为碱金属单质与溶液中的水反应?从而引起了新的学习探究活动。
有效的教学过程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我们知道学生在学习某学科时,总是带有一定情感的,而且这种情感的投入与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给予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给予忽略和抹杀。
4运用合理的问题表征和问题解决策略
许多教师喜欢使用通用公式和化学式,用标准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缺乏对问题细致和深入的推理、分析、判断。
针对这种在化学学习中学生过于依赖于通式算法来解决问题而忽视了概念本身理解的现状,已有研究者进行了深入的专题性探讨。
例如在化学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口诀”、“顺口溜”或者“解题标准步骤”等就是一种误区。
研究表明,这些通过“记忆术”、“口诀”、“通式算法”等来帮助学生记忆、解决问题的方式,确实在形式上一定程度地有助于学生思维,它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平台,使思维有了依托方式,从而能够让学生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但是会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情感被逐渐地磨灭消失。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面前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表征。
问题表征是学生通过审题认识并了解问题结构,通过联想激活头脑中相关的知识结构,进而形成对要解决问题的完整的印象。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做:(1)尽可能以外在形式表征问题,有意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能充分注意到教师的表征方式,进行有意或无意地模仿,从而学会应用;同时也让学生暴露其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进行外在表征的习惯。
(2)经常对学生进行重构问题表征训练,即对于同一个问题,以多种形式来进行表征。
进行表征训练时,还要注意让学生之间多交流,这是因为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表征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参考文献
[1]文喆.改进教师工作方式,促成学生有效学习[J].人民教育,2006(5):5-10.
[2]王德勋.自主学习新探[J].中国教育学刊,2004(2):45-48.
[3]陈建翔.新教育:为学习服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5-56.
编辑胡俊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