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真题体验亮剑高考7.1文言文整体阅读指导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真题体验亮剑高考7.1文言文整体阅读指导

文言文整体阅读指导真题体验·亮剑高考一、(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19分)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

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颍昌府,移大名。

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解析】选D。

比较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之处,就会发现有两处,“初选人调拟”和“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

第一处中“初”是表时间的句前状语,应该在其后断开;第二处中“选者”是名词性短语,如果在其后断开,那么后一句则缺少主语,且导致前一句难以理解。

据此断定答案为D。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解析】选C。

C项,“他们不仅职位很高”错误,“近侍”职位一般都不高,故选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

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

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

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

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

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

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解析】选A。

原文与A项有关的内容:“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禧惭不能对。

”阅读并对比原文就会发现,原文没有“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这一信息,故选A。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5分)(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5分)【解析】文言文翻译首先应当注意准确解释和翻译其中的重点实虚词和句式。

句(1)中,“申饬”是“命令”的意思,“岂”意思是“难道”,句式“何以……为”翻译为“哪里用得着……”,“对”是“回答”的意思;句(2)中,“为”是“做”的意思,“同肆”意思是“一同大肆”,“罗织”意思是“编造、构陷”,古今同义,翻译时可直录不译,“发”是“打开”的意思。

然后再整体翻译句子,做到文从句顺即可。

答案:(1)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为何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

(2)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

附【译文】许将字冲元,福州闽地人。

考取进士第一名。

神宗召见时对答(如流),(因此)被任命为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当时,朝廷选派官员,先由南曹审查,其次由考功审查,而综合审核没有制度可循,(所以)负责审查的官员有机会营私舞弊,而(其他)参与选拔的人又不能上诉给上级长官。

许将上书请求撤除南曹,专门开设公舍来接待申诉者,从而使被选者不再受刁难。

契丹以二十万兵力大举进攻代州,并派使者前来要求宋朝割让代州,每年宋方的使者不敢去,因此(朝廷)改派许将前往。

许将对神宗说:“我担任侍从,朝廷的重大决议不能不知道。

万一契丹人谈到代州事,不能因此而有损使者的气节,那就有损国格。

”于是(皇帝)就允许许将前行到枢密院查阅有关代州的档案。

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并喊叫:“看,南朝状元。

”等到射箭比赛时,许将先射中靶心。

契丹使者萧禧在宾馆招待许将时,萧禧问到割让代州之事,许将从容应对。

萧禧又说:“边界尚未划定,考虑到两国和好的事关系重大,我将要前往贵国商量谋划。

”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为何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

(许将)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神宗,神宗对许将大加赞赏。

第二年,(许将)起任秦州知州,又改任郓州。

元宵节那天张灯结彩,一些官吏下令把曾经犯过罪的人投入监狱,许将说:“这是断绝他们改过自新之路啊。

”于是这些人被全部释放。

此后,违法乱纪的人几乎不见,牢狱几乎空无一人。

乡亲们赞叹说:“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又看到监狱空了。

”郓州曾有一帮士人喜好聚众议论朝政,尽管许将没有制止,这种风俗也消失了。

许将被召为兵部侍郎。

上书说:“整治军队有方法,名称虽然不一样,但联合的军队就各个击破,结成方阵就包围,使成千上万人犹如一个人。

”等到西部边境有战事,宋神宗派近侍询问兵马的数目,许将立即详细具体地答复;第二天,问讯朝中大臣,他们竟然答不出来。

绍圣初年,许将任吏部尚书,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

哲宗问许将该怎么做,许将说:“发掘旧臣之墓,不是能积德的事。

”到颍昌任知府,后来又迁任大名知府。

在大名任职六年,多次告老还乡,(皇帝)下诏令任命为佑神观使。

政和初年去世,享年75岁。

被赠开府仪同三司官位,谥号文定。

二、(2016·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解析】选B。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的前提是疏通大意,理解句意,注意标志性词语,抓住名词、动词分析。

联系前文,“有能声”是说明“为政”情况的,故“为政有能声”为一整体,其后断开;后面说明其“为政有能声”的结果,“盗”做主语,“悉窜他境”为其谓语,故其后断开;“至夜户不闭”说明“盗悉窜他境”后,治境内社会安定情况的,不能切分;由“尝有”可知后面举例说明“盗悉窜他境”的情况,“使客”做主语,“亡橐中物”做其谓语,故在其后断开;“移书诘盗”是“使客”“亡橐中物”后的做法,其后断开;“公亮”为主语,“报”为谓语,其后断开;“吾境”为主语,“不藏盗”为谓语,其后断开;“殆”表示推断,“从者之廋耳”为其内容,其后断开;“索之”为具体做法,其后断开;“果然”为搜查的结果,一般做独立谓语。

验证了公亮的说法。

故选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