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孙权劝学对比阅读

孙权劝学对比阅读

《孙权劝学》对比阅读汇总
比较一:
【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秉烛夜读》
1. 解释加点词。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2) 及.鲁肃过寻阳
(3) 恐已暮.矣(4)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2.翻译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每个所填不超过5个字)
4.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5、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比较二:
【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邴原少孤
..(4)欲书.可耳
2.翻译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

甲文侧重乙文侧重
比较三:
【甲】初,权谓吕蒙曰……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

上怜之,欲听还旧任。

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

”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

相寿流涕而去。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2)非复.吴下阿蒙
(3)是.使为善者惧。

(4)相寿流涕而去.
2.翻译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3.文中吕蒙与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行?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试举一例。

4.联系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比较四:
【甲】初,权谓吕蒙曰:……而别。

《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

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1. 解释加点的词。

(1)卿言多务,孰若.孤(2)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
(3)寻.复南奔(4)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2. 翻译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 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4. 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5. 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比较五:(一)《孙权劝学》
(二)《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行:行为,操行。

②澹泊:也写作“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

③淫慢:过渡怠惰。

淫,过度,慢,怠惰,不勤勉。

④险躁:过分急躁。

⑤治性:约束自己的性情。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

(2分)。

11、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

1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公)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3、翻译下列句子。

(2分)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

14、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分)。

15、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案:(一)1.迟、晚,怎么,2.年少爱好学习,就如同刚刚升起的太阳。

3.年纪大,事务多。

4.提示: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意见。

(二)1.幼时丧父,读书。

2.你如立志学习,我愿意白教你,不要学费。

3.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赞美邴原少而好学。

(三)1.这,离开,2.现在我在皇位,是天下的主人,不能只偏爱老朋友。

3.相同之处: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

示例:战国时齐王听取邹忌的建议,出现各诸侯国“皆朝于齐”的局面。

鲁庄公听取曹刿的建议,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4.有一份虚心,就会有一份收益。

唐太宗听取魏征的建议,成为一代明君而名垂千史。

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良好的建议,成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不断进步。

(四)1.不久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

3.他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4.他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5.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11、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意对即可)
12、B
13、译文: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14、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

(意对即可)
15、提示:本题可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修身、养德等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 19、①感到惊异②没有用来……(的方法或途径)
20、①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它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②用宁静修养身心,用俭朴培养品德。

21、观点:要靠后天持恒不懈,否则难以成才。

根据或理由:甲文:父亲醉心于眼前名利,致使仲永荒废学业;乙文:示例: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顽强意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8.①走:路②尝:曾经③乃:才④及:到,等到
9.①因此,人们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②吕蒙用军中事物多(为借口)推辞
10.借书抄录:奔走求师;鲁肃的言行
11.要想学有所成,必须不畏艰辛,虚心求学,刻苦读书;学习的起步晚了,只要坚持不懈,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答案:
7.(2分)D
8.(2分)A
9.(4分)
(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分)
(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

(2分)
10.(4分)
(1)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意对即可)(2分)
(2)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意对即可)(2分)
(3)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将、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意对即可)(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