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工读主义五四时期流行的新思潮。
亦称工读互助主义,是综合当时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以及新村主义等新思潮而形成的。
1919年12月,少年中国学会执行部主任王光祈在《城市中的新生活》一文中,把这种城市“新生活“的小组织定名为“工读互助团”,先是在北京推行而后推广,得到了蔡元培、陈独秀等许多学者的支持,并在广州、武汉等大城市推广。
工读主义主张劳心与劳力、工与读相结合,教育与职业合一,学问与生计合一,把工读互助团办为“人人工作,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新组织,将来各地这类小组织联络起来,实行“小团体大联合”,创造一个新社会。
工读主义的提倡和实践表现了青年知识分子改造中国的热切愿望,但它的空想性决定其必然失败。
北京和其他地方的工读互助团存在了很短时间就消失了。
2、合作主义五四时期流行的新思潮。
最早由空想社会主义特别是欧文所提倡的。
在中国成立最早、影响较大的是复旦大学的教员和学生们组织的平民周刊社,后改名平民学社。
1920年该社发表《平民》周刊,是中国宣传合作主义的主要阵地。
合作主义的提倡者,主张通过组织合作社,来消灭剥削,实现社会主义。
他们认为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原因是工人没有资本,所以主张用合作的方法,把大家集合起来,摆脱资本家的束缚,自主经营。
这种思想有点想英国宪章运动时期奥康诺的土地计划。
它是小资产阶知识分子改良社会的一种理想模式,并没有看到军阀反对的实质,所以这类小团体很快也就瓦解了。
3、新村主义五四时期流行的新思潮。
1919年3月周作人在《日本的新村》一文中详细阐述小路实笃新村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1920年2月,周作人还在北京设立“新村支部”,引起了一些青年学子对新村主义的热烈宣传和实践活动。
新村主义主张脱离旧社会的恶势力圈,另辟一块小天地,建立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脑力和体力劳动对比、人人平等、互助友爱的新村。
新村普遍了,旧社会的组织“自然就成为落伍的东西,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然而这种世外桃源的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新村主义的倡导没有任何成果。
4、好人政府20世纪20年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一种政治主张。
1922年5月,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王宠惠等人在《努力周报》上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主张组织一个“好政府”作为改革中国政治的最低限度的要求。
他们提出了政治改革的三条基本原则:要求一个“宪政的政府”,一个“公开的政府”,一种“有计划的政治”。
他们认为中国败坏的重要原因是“好人自命清高”。
因此,社会上的“优秀分子”出来和恶势力奋斗,组织“好人政府”。
1922年9月,在吴佩孚的主持下,主张“好人政府”的人入阁,王宠惠当选国务总理。
他们属于英美派,被认为是无党无派的“好人”,因而这个政府被称为“好人政府”。
实际上它听命于吴佩孚的“洛派”政府,为曹锟“保派”政府所不容,所以仅仅存在3个月。
5、西山会议派中国国民党内的右派集团。
代表人物有谢持、邹鲁等。
1925年在北京西山碧云寺非法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因而得名。
会议公开反对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通过了反苏、反共、反对国共合作的议案,会后成立“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广州国民党政府中央相对抗。
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对西山会议派作出了组织处理。
同年3月,西山会议派在上海召开伪国民党“二大”,成立伪中央执、监委员会。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西山会议派与蒋介石集团合流。
6、迁都之争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引发的争议。
1926年底,为了适应北伐军占领武汉后的格局,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武汉。
12月13日,国民党中央在武汉成立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代行党和政府最高职权。
1927年1月1日,明令迁都武汉。
可是蒋介石极力反对,从而引发迁都之争。
蒋介石乘第二批由粤入鄂人经过南昌时,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暂住南昌”的决定。
此举遭到国民党左派、共产党和人民的反对。
2月21日,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在武汉正式办公。
3月上旬,被分阻留在南昌的国民党中央委员和国民党政府委员到达武汉。
至此蒋介石在迁都之争中失败。
迁都之争的实质是蒋介石欲在南昌成立军事独裁政府的表现,反映了国民党内部汪精卫势力与蒋介石势力之间的激烈冲突。
7、八七会议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主要内容:坚决清算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方针;改选党中央领导机关,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决定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
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八七会议清算了党内的右倾错误,为新时期的斗争方式指明了道路。
可当时看不到革命与反革命力量的悬殊,一味地强调暴动和进攻,不懂得必要的退却,滋生了左倾主义的思想。
但会议的主要功绩还是值得肯定的。
8、保甲制度1932年国民党在剿匪区推行的基层政权组织。
1932年8月,颁布了《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施行保甲训令》及《剿匪区内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在革命根据地周围地区建立保甲组织,1934年把保甲制度推行到全国各地。
保甲之编组,以户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
保甲组织依照“管、教、养、卫”的原则进行活动。
所谓的“管”,即清查户口,稽查入境的居民,监视居民言行,强制实行“连坐法”,订立保甲规约,在规约中强制居民承担各种义务。
所谓“教”,即进行“党化”教育和反革命宣传。
所谓“养”,实际上是摊派各种苛捐杂税。
所谓“卫”,即抽选壮丁,编练民团,修筑工事,搜查缉捕革命者,镇压百姓。
保甲制度的推行,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9、新生活运动1934年蒋介石发动的旨在使国民生活合理化的活动。
1934年2月,蒋介石在南昌发表《新生活运动之要义》,发起新新生活运动。
1934年7月,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于南昌正式成立,统领全国各地新生活运动工作,蒋介石任总会长。
该运动主要内容为:以礼义廉耻精神为中心准则,从衣食住行基本生活着手,以“整洁、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为具体标准,达到所谓国民日常生活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的目的。
新生活运动不过是装装门面,其实质是灌输反对思想,清除人民革命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以封建的伦理纲常、四维八德来整治人心,禁锢人们的言行,服从法西斯统治。
1949年,蒋介石下令停止该运动,成效不大。
10、洛川会议1937年8月在陕北洛川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出席会议的有政治局委员及有关方面负责人22人。
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会议的决定指出平津战役以后的中心任务是争取抗战的胜利。
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在国共关系中,中共要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对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
会议还重新组成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书记。
会议期间还决定建立中央军委前方军分会,朱德为书记;建立长江沿岸委员会,周恩来为书记。
11、三三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权组织制度。
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公布《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规定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即抗日民主政权中共党员,左派先进分子,中间分子及其它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
凡是年满18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性别、信仰、党派、文化程度,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41年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按“三三制”的原则进行了改造。
华北和华中各根据地也先后按“三三制”原则选出了各地的参议会和政府。
三三制的实行,使共产党团结了各抗日阶级,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其他1、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第一次是1919年的下半年,胡适与李大钊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其实质是社会革命论与社会改良论争论,是要不要马克思主义。
第二次是1920-1921年,张东荪、梁启超与李大钊等的“社会主义之争”,其实质是中国要不要走社会主义,要不要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第三次是反对无政府主义的论战,以黄凌霜和区声白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
其实质是什么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2、中共一大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背景经济状况: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增多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使得人民思想得以进一步解放。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特别是在五四运动后得以快速发展,涌现了各种学习马克思的团体,比如李大钊在《新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湖南的新民学会和《湘江评论》、北大的马克思学说研究学会等。
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被翻译出版。
《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译本是陈望道在1920年春翻译的,出版时间1920年8月。
政治背景:北洋军阀统治腐败。
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后登上历史舞台。
组织基础: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在全国各地成立,再由这些团体演变到共产党早期组织。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
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陈独秀为负责人)。
此后还有北京(李大钊)、武汉(推选包惠僧为书记)、日本东京(施存统为负责人)、长沙(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王尽美、邓恩铭)广州(陈独秀、谭平山先后任书记)、法国巴黎(周恩来、张申府)都建有共产党早期组织(2)时间、地点1921年7月21日,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李汉俊的家里,解放前曾改名为望志路106号,现为兴业路76号)。
30号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
(3)代表人物北京:张国涛、刘仁静;上海:李达、李汉俊;长沙:毛泽东、何叔衡;武汉: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王尽美、邓恩铭;广东:陈公博、包惠僧(代表陈独秀);东京:周佛海;共产国际:马林和尼克尔斯基。
(4)内容确立了党的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
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
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党的中心工作:“集中精力组织工厂工人,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党应该在工会里灌输斗争的精神”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张国涛负责组织,李达负责宣传。
(5)意义中共的成立,给灾难沉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它像光芒四射的灯塔,指明了中国人民的斗争道路。
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首先要有一个工人阶级的革命政党。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3、第二次护法及其内容(1)背景1920年8月爆发桂粤战争,陈炯明部于10月占领广东把桂系赶到广西,11月孙中山从上海到广州,重组政府,发起第二次护法运动。
(2)过程1921年4月,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5月,军政府撤销,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成立正式政府。
6月,下令讨伐桂系陆荣廷。
9月,统一两广。
在桂林成立北伐大本营,可遭到陈炯明反对。
1922年6月,身兼陆军部长、粤军总司令、广东省长的陈炯明掌握广东实权,并与吴佩孚暗中勾结。
所以发动兵变,炮轰总统府。
8月,孙中山离开广东,第二次护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