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常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教材课程
常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教材课程
26
2 参苓白术散:
健脾益气,和胃渗湿。用于脾胃 气虚挟湿,症见饮食不消,胸痞 脘闷,或吐或泻,四肢无力,形 体消瘦,苔白腻,脉弱。
参考:可用于慢性肠炎、慢性营 养不良,妇女带下色白属脾虚湿 气下注之证。
2020/8/14
27
㈡ 补血
四物合剂:
补血调血。是补血的常用方,也 是调经的基本方剂。凡血虚症, 月经不调及胎前产后等症,均可 用本方加减治疗。运用时以唇爪 无华,舌淡脉细为辩证要点。
参考:用途广泛,可用于麻疹 初起,流感,急性扁桃体炎, 及一切发热流行病,如乙脑、 腮腺炎等初起阶段,出现风热 表证者。
2020/8/14
3
2桑菊感冒冲剂: 用于风温初起,以咳嗽、身热为主, 见咳嗽痰稠,咳痰不爽。
参考:①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轻型 支气管炎,流行性结膜炎属于风热者。 ②秋燥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
2020/8/14
5
3维C银翘片:中西药合用增强 了解表发汗的能力,用于风热 感冒的发热头痛、咳嗽、口干、
咽痛。
2020/8/14
6
4芎菊上清丸: 清热解表,散风止痛。用于外 感风热引起的恶风身热,偏正 头痛。
2020/8/14
7
㈡ 辛温解表: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症见恶寒 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疼,口 不渴,无汗或汗出,舌苔薄白, 脉浮紧或浮缓等。常用辛温解表 药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 苏叶等为主组成。
2020/8/14
24
1补中益气丸: 益气升阳,调补脾胃。用于脾 胃虚弱,中气下陷,症见体倦 乏力,少气懒言,食少腹胀, 久泻,脱肛,子宫下垂。
2020/8/14
25
参考:可用于慢性消化性疾病, 慢性出血性疾患所造成的身体 衰弱,疲倦无力,食欲不振, 及低血压,胃下垂,重症肌无 力等。
2020/8/14
2020/8/14
15
用参考:可用于治疗结膜炎、急 性中耳炎,鼻前庭及外耳道节肿。 高血压属肝胆实火上炎者,对急 性黄疸性肝炎、胆囊炎,带状疱 疹属肝胆湿热内蕴,及泌尿系感 染,盆腔炎,急性前列腺炎可加 减运用。
本方药多苦寒,易伤脾胃,中
病即止,不宜久服。孕妇慎。
2020/8/14
16
2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 清胃泻火,解毒消肿。用于胃 火炽盛,见口舌生疮,齿龈、 咽喉肿痛,口气热臭。 孕妇慎用。
常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王幼
2020/8/14
1
一 解表药
㈠ 辛凉解表:
用于外感风热表证。症见发热、微 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或咳 嗽,舌尖红苔薄白或稍黄,脉浮数。 常用辛凉解表药如:薄荷、银花、 牛蒡子、桑叶、葛根、升麻等为主 组成方剂。
2020/8/14
2
1 银翘解毒颗粒(丸): 主用于外感风热表证。见发热 重,恶寒轻,高热口渴,咽喉 肿痛,舌尖红。
2020/8/14
28
(三)气血双补
归脾丸: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心脾两虚 的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 精神疲乏,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 脉细弱,以及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 淡,或淋漓不止者。
19
参考:本方应用较广,其往来 寒热、胸胁胀痛、口苦、咽干、 目眩是本方主症,只要见到一、 二症便可应用。
2020/8/14
20
(二)调和肝脾 逍遥丸:
舒肝解郁,健脾养血。用于肝郁 脾虚,症见胸肋胀满疼痛,神疲 食少,头晕目眩,或见乳房作账, 月经不调,舌淡红,脉弦而虚。
2020/8/14
21
参考:可用于慢性肝炎、慢性 胃炎、神经衰弱等,具有胸胁 不适,体倦无力,情绪易于激 动等症,还可用于因情绪原因 导致月经不调者。
服后进少量稀粥或开水,复被取 微汗。
参考:临床还可用于杂病,病后、 产后等因营卫不和,而致时而微 寒,时而微热汗出等。
2020/8/14
10
3荆防冲剂: 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风 寒感冒兼有湿邪为患。症见壮 热无汗,头颈强痛,肢体酸痛, 胸膈痞满,鼻塞流涕,苔白腻。
参考:有用于痢疾初起,疮疡 初起。
2020/8/14
8
1表实感冒冲剂: 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用于风 寒感冒表实证。见恶寒重,发 热轻,无汗,头颈强痛,鼻流 清涕,苔薄白。
参考:用于感冒、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属外感风寒表实 证。注意发汗勿太过,高血压、 心脏病慎用。
2020/8/14
9
2表虚感冒冲剂: 解肌发汗,调和营卫。用于外感 风寒表虚证。见发热头痛,汗出 恶风,或鼻鸣干呕,苔薄白,脉 浮缓。
2020/8/14
13
(一)清热解毒
三黄片、牛黄解毒丸(片)、 牛黄上清丸:
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火 热内盛的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口鼻生 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
2020/8/14
14
(二) 清脏腑热药 1龙胆泻肝丸: 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实 火上炎之胁痛、头痛,口苦目 赤,耳鸣耳聋,耳肿痛;肝经 湿热下注的小便赤涩痛,妇女 带下等。
2020/8/14
11
4参苏丸: 辛温解表,理气化痰。用于病 人外感风寒,内有痰湿。症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咳 嗽,苔白腻。
2020/8/14
12
二 清热剂
用性味寒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 泻火凉血解毒作用,用于治疗热 证。常用石膏、知母、黄芩、黄 连、黄柏、栀子、芦根等组成。 此类药多为寒凉之品,易伤脾胃, 用之太过,能伤人阳气,对平素 虚寒、体弱、老年人应慎用或不 能久用。
2020/8/14
17
三 和解剂
凡是利用具有和解、解郁、疏畅、 调和等作用的方剂,用于治疗少 阳病或肝脾不和,及胃肠不和者, 统称和解剂。
2020/8/14
18
(一)和解少阳 小柴胡冲剂:
和解少阳。用于少阳病。症见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思饮 食,口苦、咽干、目眩,苔白 脉弦者。妇人经期感冒。
2020/8/14
2020/8/14
22
四 温里剂 理中丸:
温中散寒,补益脾胃。用于脾胃 虚寒的腹中冷痛,口淡不渴,呕
吐泄泻;阳虚失血。
参考:可用于虚寒性溃疡病,慢 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肠鸣腹泻, 遇寒加重等症;对阳虚失血,如 消化性溃疡出血、妇女子宫出血。
2020/8/14
23
五 补益剂 ㈠ 补气:
用于肺脾气虚的病症,症见倦 怠无力,少气懒言,语言轻微, 食少便溏,动则气促汗出,舌 淡苔白,脉虚弱。常用补气药 如人参、黄芪、白术、山药、 甘草等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