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0-10-29T10:02:14.077Z 来源:《心理医生》2010年第7期供稿作者:刘典勋刘泉[导读] 胃瘫确诊后可行保守治愈,必要时行空肠造瘘解决营养问题。
刘典勋刘泉 (湖北省公安县中医院普外科 434300)
【中图分类号】R65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7-033-02 【摘要】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对1998年8月~2010年1月胃大部切除术后9例患者出现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论胃瘫确诊后可行保守治愈,必要时行空肠造瘘解决营养问题。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胃瘫
自1998年8月以来,我院进行胃大部切除术240例,其中术后9例发生了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症状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即胃瘫,行保守治疗,症状缓解,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9例中,男6例,女3例,年龄50~81(平均63岁)。
其中胃癌5例,胃溃疡3例,十二指肠溃疡坏死1例,均行胃大部切除术。
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2例,毕Ⅱ式7例。
发生的平均时间为术后4~12天,均符合胃瘫诊断标准:①经单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②胃引流量>800ml/d;③无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④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
表现为病人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呕吐物多含有胆汁,吐后症状缓解,插胃管后可抽出胃内容物1000~3000ml,经胃肠减压后症状缓解,停止胃肠减压,排空障碍症状又重新出现。
查体可见上腹膨隆,有振水音,但肠鸣音可正常。
2 方法及结果
9例均先行保守治疗,包括禁食、持续胃肠减压,3%温盐水洗胃,减轻胃粘膜水肿,促进胃张力及蠕动波恢复。
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加强支持治疗。
全组患者首选胃复安加西沙比利,2例用药无效再加用大剂是红霉素500mg/d静滴,同时辅助针灸,中药治疗,均缓解。
全组7例行保守治愈,2例分别于胃瘫后15~20天行空肠造瘘术,均于术后1周恢复。
3 讨论
(1)胃瘫形成原因:主要原因有:a、胃大部切除术后胃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抑制平滑肌细胞收缩;b、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张力低下,丧失了对食糜的研磨功能;c、迷走神经损伤使胃蠕动减弱;d、胆汁返流引起急性返流性胃炎,吻合口水肿糜烂;e、电解质紊乱。
(2)治疗:胃瘫一旦发生,首先要排除机械性梗阻。
对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治疗,通过综合治疗措施促使胃动力逐渐恢复,休养残胃,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3)预防:①术前消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②术中注意手术技巧,加做空肠侧侧吻合可使胆汁返流明显减少,吻合口水肿轻;③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禁食期间应用,胃动力药;④常规应用营养神经药物。
参考文献
[1]王吉甫.胃肠外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63.
[2]秦新裕.红霉素对14例人胃肠动力的影响,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7,2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