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地震与结构抗震-地震危险性分析PPT(共 44张)

工程地震与结构抗震-地震危险性分析PPT(共 44张)

12
2)划分地震构造区 单元划分; 划分的判断:构造活动年代
相同构造类型 构造应力场 地球物理场 地震活动性 实际就是在划分潜在震源区
13
3)确定最大震级 为尽量细地分析地震活动的非均匀性,将
发震断层分段。 用地震构造特征确定最大震级: 断层长度,错动类型,历史活动,综合
确定(需要经验) 4)最大原则:综合考虑各潜在震源影响,取 最大者
交 叉 学 科
5
地表及基岩地形
目的:工程场地的地震动
场地土层区(局部)
地震波传播
基岩区 (区域地质)
震 源
6
影响地震动及地震地质灾害的因素
• 地震、地质环境:震源特性
• 区域地质条件:地壳介质
对地震动的影响 空间上缓慢变化
• 局部场地条件:地形,土层,(近地表)断层
对地震动的影响空间上显著变化
7
21
一般说来,这样的分布模型将会是非常复杂 的,并且在缺少地震数据的情况下,建立这样的模 型也是非常困难的。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将这3个 参数独立开来而分别研究其统计特征。
地震危险性分析研究工作的发展
地震危险性研究起自四十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 发展,为满足蓬勃发展的工程建设的需要,地震危险 性评定工作大致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自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后期,所用的方 法称之为确定性方法,即地震基本烈度鉴定方法。基 本烈度确定后,其场地影响采用场地分类法,按照有 关抗震设计规范对场地进行分类以确定设计地震动参 数。
15
3)历史地震衰减资料 因为是有具体区域,所以要查尽相关
资料,反映区域特点 特殊的衰减关系 考虑烈度异常
以上确定性方法中都将震源看成点源,没有 考虑大震发震断层长度影响,如果直接以历 史地震资料为基础,有可能避免。
16
3. 综合评定 基于核电厂这类重要工程设施,偏于保守。
1)最大原则 2)不确定性很大 3)给出的值一般偏大,但对龙门山断裂带, 给出偏小。
19
概率方法最基本的假定是,地震是一个随机事 件,即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大小都是不确 定的,并可以用一定的概率分布来描述。这是符合 客观实际的。因为人们还不能准确的预知未来地震 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大小,同时,由于受震源机制 、地震波传播途径和局部场地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 响,工程师所关心的地震动参数也是有很大的不确 定性。
10
下面分别介绍地震构造法和历史地震 法两种确定性方法以及两者结合起来对地 震动参数的综合评定方法。
11
1. 地震构造法
1)根据对研究区域范围内发生大地震的地质 构造条件的认识,评定工程场地最大地震动 参数的方法。
它是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一种确定性方法, 主要就是研究地震地质构造背景。
需要有足够的地质勘查资料,构造与地 震发生之间联系的判断。
2
地震危险性分析实质上是中长期地震预报 向工程抗震设防方面的延伸与拓展。通过地震危 险性分析,把对研究地区的地震活动规律性的认 识、对场址周围地震活动和地震发生的地质条件 的认识等地震预报的信息融入到预测工程场址的 设计地震动参数中去。
3
评定某个地点的地震危险性,需要作以下三个方面的工 作:
一、确定该地点周围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破坏 性地震的地点、强度和性质;
17
二、 地震危险性分析概率方法
18
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概率方法是1968年由美国学 者Cornell首先提出来的,这种方法主要包括四个环 节
1. 潜在震源划分。 2.地震活动模型和参数统计。 3.地震动衰减关系的确定。 4.场地地震动的概率计算。
其中前面两个环节主要是建立描述地震发生的 地点、时间和大小的概率模型并估计模型参数,后 一个环节是依据建立起来的地震发生的概率模型和 地震动参数的衰减关系计算场地地震动参数在一定 时间内的超越概率。
8
第二阶段自70年代后期至今,发展了一种地震 危险性分析的新方法,即概率方法。新方法的特点 是建立地震发生的概率模型,在统一考虑地震环境 和场地条件的基础上确定与设防水平相应的地震动 参数。
9
一、 地震危险性分析确定性方法
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确定性方法有多种,如上个 世纪70年代我国以地震活动性为主编制区划图所采 用的方法。这里介绍的确定性方法与编制区划图时 所采用的确定性方法有所不同,是针对地震安全性 评价工作分级为I级的重要建设(例如核电厂中涉及 核辐射外泄安全的部分结构,要求万无一失 )。
20
在这个基本假定下,一般来说地震发生过程可以 用一个三维随机过程{ Li,Ti,Mi }来描述,其中 i 表 示发生一次地震事件, L i 表示地震 i 的震源位置, T i 表示地震 i 的发生时间, M i 是地震 i 的震级。
地震发生过程的完整的统计分析需要考虑这3个 参数的联合概率分布。
14
2. 历史地震法
它的基本假定是历史上曾经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方, 同样的地震有可能再次发生,这就是历史重演原则。
1)调查以往发生过的有影响的地震,取最大
2)如何调查和分析历史地震资料,这是中国 的特点
详细收集;对比分析;去伪存真 直接得到场地的烈度(历史地震烈度表) 判断震中烈度,推断震级,再根据衰减关 系判断
地震危险性分析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SHA)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1
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对某一特定的工程场址, 评定在工程有效使用期内遭遇一定地震动强度的 危险性。
目的:通过计算分析给出评价场点(site)未来一 定时间内遭遇到的地震动(I,Y,S)超过给定值的 概率,提供场地的地震动输入。为合成地震动提 供参数。
地球物理场
断活动
地震统计区划分及 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
潜在震源区划分及 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
确定地震动 衰减关系
地震危险性分析
基岩地震动时程合成
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
工程场地地表设计 地震动参数确定
场地工程地质条 件勘探、波速测 试和土样动力试 验
场地地震地质灾害 及影响分析
综合评价结论和建议
地震危险性分析途径框图
二、通过地震观测资料和历史地震等震线的分析, 了解地震波传播途径的地区特性,确定衰减关系;
三、详细勘察场地条件,对场地土质条件进行分析 测试,研究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
通过上述三方面的工作,便能在统一考虑地震环境 和场地条件的基础上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即地震危险 性评定结果。
4
地震活动
大地构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