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学原理复习资料讲解

安全学原理复习资料讲解

第一章绪论(1)在事物发展的两个流向中,如何认识人为流向对安全及对安全系统的影响?人为流向:在自然状态发展的同时加入了人为因素(1)远古的的石器时代,生产力极为低下,改造自然的能力较低,而安全问题也主要来自于自然,比如水灾、野兽侵袭等,人被动地依附于自然(2)农业经济时代,人类为了满足自我基本安全生存条件的需要,学会了利用大自然并尽可能逃避各种灾难,形成了最基本的安全观,但同样,由于利用的资源有限,产生的安全问题大多数来自于自然。

生产方式:手工作坊无大的灾害(3)工业时代,人类利用技术开发资源、制造机器,可以说技术无处不在,技术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和财富,同时也伴随着新的灾难。

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更是喜忧掺半。

(2)通过学习,浅谈你对安全的属性的认识?自然属性:是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社会属性:安全问题大多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如技术危害、环境恶化等;人类也在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减少事故。

严格来讲,是指安全要素中那些同人与人的社会结合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相联系的演化规律及过程。

(3)在安全科学中,安全是如何定义的?其特征有哪些?安全的科学概念: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

安全科学是认识和揭示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安全状态及保障条件与其转化规律的学问。

即,安全科学是专门研究安全的本质及其转化规律和保障条件的科学。

(4)何谓安全三要素?何谓安全四因素?安全三要素”即是指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人与物。

将安全人与物分为安全社会和安全系统(后称“四因素”)。

(5)试述安全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领域1.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2.安全科学的应用理论与技术3.安全科学的经济规律安全科学的研究领域MET系统概括出了安全科学的研究领域,即安全系统包括了7个基本子系统,每一基本子系统提出的安全命题是:M:安全心理、安全生理、安全教育、安全行为;E:物化环境(劳动卫生环境、防尘、防毒、噪声与震动控制、辐射防护、三废治理)、理化环境(社会环境、社会伦理、社会经济、体制与管理);T:可靠性理论(本质安全化)、安全技术、(防火、防爆、机电安全、运输安全等);MT:人机关系,人机设计;ME:人环境关系、职业病理、环境标准(作业环境标准);ET:环境检测、自动报警与监控、技术风险;MET: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

第二章(1)何谓工伤事故?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工伤事故是由伤害部位、伤害种类和伤害程度这三项要素构成的。

(1)伤害部位包括:头、脸、眼、鼻、耳、口、牙、上肢、手、手指、下肢、足、脚趾、肩、躯干、皮肤、粘膜、内脏、血液、神经末梢、神经中枢等(2)伤害种类伤害种类包括:挫伤、创伤、刺伤、擦伤、骨折、脱臼、烧伤、电伤、冻伤、腐蚀、听力损伤、中毒、窒息等。

(3)伤害程度伤害程度:我国分为死亡、重伤、轻伤;国外分为死亡、丧失劳动能力(终生致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局部致残),暂时不能劳动、要医疗但不休工,无伤害等。

(2)如何认识安全与事故的关系?安全的极向性①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事故、危害与安全保障)是一种“零——无穷大”事件,或称“稀少事件”。

②描述安全特征的两个参量——安全性与危险性具有互补关系。

即安全性=1-危害性,当安全性趋于极大值时,危害性趋于最小值。

反之亦然;③人类从事的安全活动,总是希望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安全。

(3)试描述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并说明根据该理论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该理论认为,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的发生可能在某个瞬间,却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在事故因果连锁中,以事故为中心,事故的结果是伤害(伤亡事故的场合),事故的原因包括3个层次的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

由于对事故各层次原因的认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事故致因理论。

因此,后来的人们也经常用事故因果连锁的形式来表达某种事故致因理论。

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行为:曾经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

1·违章操作2 ·违章指挥3·违反劳动纪律不安全状态:事故隐患(4)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在工业生产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主要有哪些?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2.限制能量3.防止能量蓄积4.缓慢地释放能量5.设置屏蔽设施6.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7.信息形式的屏蔽(6)何谓事故法则?并说明如何应用事故法则指导生产?事故法则为:1:29:300即每330次事故中死亡、重伤一人,轻伤、微伤29人,无伤300人,也称为1:29:300法则。

Engineering ---工程技术。

通过工程技术方面的改进,消除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改善劳动条件,实现本质安全。

Education ---教育。

通过安全教育,端正职工的安全态度,提高职工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

Enforcement ---强制。

利用规章制度,法律等手段强制人们实行安全行为。

(防止事故的方法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及质量管理的方法类似。

企业领导者有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能力,并且能把握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时机,因而应该承担预防事故工作的责任。

专业安全人员及车间干部、班组长是预防事故的关键,他们工作的好坏对能否做好事故预防工作有影响。

除了人道主义动机之外,下面两种强有力的经济因素也是促进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动力:安全的企业生产效率也高,不安全的企业生产效率也低;事故后用于赔偿及医疗费用的直接经济损失,只不过占事故总经济损失的五分之一。

)(7)根据所学事故致因理论,试述在企业中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1.企业外的变化及企业内的变化2.宏观的变化和微观的变化3.计划内与计划外的变化4.实际的变化和潜在的或可能的变化5.时间的变化技术上的变化6.人员的变化7.劳动组织的变化8.操作规程的变化第三章1、人失误的定义人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的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或超出可接受的界限,并产生了不良的后果2、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失误的区别。

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有意识的(故意的)错误行为;人失误的发生往往是无意识的。

3、人失误的分类按照原因分类1.随机失误 2.系统失误 3.偶发失误按表现形式的人失误分类 1.遗漏或遗忘 2.做错 3.进行规定以外的动作按生产阶段的人失误分类1设计失误2操作失误3 制造失误4 维修失误5检查失误6储存、运输失误4、信息处理的各种模型。

1 桥本模型2人的计算机模型3 黑田模型5、注意定义及其功能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是指信息处理的选择性,人在某时间只处理某些信息;集中性是指专心处理某些信息而撇开其他信息。

1 选择性。

在众多的信息中选择一部分信息,一般地选择来自一种感官的信息;2 集中性。

局限于特定的感觉,跟踪某种特定的对象而排除无关的信息;3 搜寻。

从一些信息中搜寻出一部分信息;4 激活。

应付一切可能出现的刺激;5 定势。

接受特定的刺激并作出反应;6 警觉。

对当前没被选择的强大的刺激或信息仍保持警觉。

6、记忆定义记忆是对过去经验的保留和恢复的过程,包括记(识记、保持)和忆(再认或回忆)。

7、影响个人能力的因素及人失误的外界因素。

影响个人能力1.硬件状态包括生理状态身体状态病理状态药理状态2.心理状态3.软件状态人失误的外界因素1.状态特征包括建筑学特征环境的质量劳动与休息装置、工具、消耗品的质量及利用可能性人员安排组织机构周围的人际关系报酬、利益2.工作指令3.工作任务要求的知觉要求的动作要求的记忆要求的计算有无反馈连续性班组结构4.人机接口显示器和操作器的设计标记装置状态的表示表示信息量机器状态的表示安全保护装置8、生物三节律。

人的体力以23天、情绪以28天、智力以33天为周期变化9、气质类型多血质。

活泼好动、反应敏感而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

胆汁质。

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

粘液质。

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反应缓慢,情绪不外露,注意稳定又难于转移,善于忍耐等。

抑郁质。

体验观察细微,多愁善感,孤僻呆滞,适应性(可塑性)很差,不易转变情绪和观点。

第四章1、防止人失误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从三个阶段采取措施防止人失误:控制、减少可能引起人失误的各种原因因素,防止出现人失误;在一旦发生了人失误的场合,使人失误不至于引起事故,即使人失误无害化;在人失误引起了事故的情况下,限制事故的发展、减小事故损失。

管理措施根据工作任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人员;推行标准化作业,通过教育、训练提高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合理地安排工作任务,防止发生疲劳和使人员的心理紧张度最优;树立良好的企业风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调动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

2、警告的作用及种类作用:提醒人们注意危险因素的存在,警告可以提示人员调用他的知识或经验种类:视觉警告听觉警告气味警告触觉警告味觉警告3、人机环境匹配问题主要内容。

(详看)作为系统元素的人员、机械设备、工作环境合理匹配,使机械设备、工作环境适应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才能使人员操作简便准确、失误少、工作效率高。

人·机·环境匹配问题主要包括人机功能的合理分配、机器的人机学设计,及生产作业环境的人机学要求等。

4、职业适合性定义及内容。

职业适合性是指人员从事某种职业(或操作)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

职业适合性包括对人员的生理、心理特征方面的要求,以及对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

5、安全教育阶段1.安全知识教育2.安全技能教育3.安全态度教育(安全态度教育是安全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安全教育中最重要的阶段。

开展多种多样的安全活动,持续不断地进行安全态度教育。

)6、动机、激励、需要的概念动机是引起个体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念头,是产生行为的直接原因。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

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

通过激励可以使个体保持在兴奋状态中。

需要是指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包括缺乏维持生理作用的物质要素和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要素。

为了弥补这种缺乏,就产生欲望和动力,引起并推动个体活动。

7、人类需要的5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8、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的概念激励因素是使人得到满足感和起激励作用的因素(满意因素),包括成就、赞赏、工作本身的挑战性、负有责任及上进心等。

激励因素是适合个人心理成长的因素,激发人们工作热情的因素,促进人们进取的因素。

保健因素是缺少它会产生意见和消极情绪的因素(避免产生不满意的因素),包括企业的政策与管理、监督、工资、工作环境及同事关系等。

改善保健因素,消除不满情绪,能使职工维持原有的工作状况,但不起激励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