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学生识谱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提高学生识谱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提高学生识谱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提高学生识谱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柯桥区柯岩中学潘桃英[摘要]识谱教学对学生良好音乐素养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识谱练习时,发现学生的积极性明显下降,识谱能力相当差。

想要改变目前现状,使学生学习态度从消极被动转变为主动积极,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是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依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从如何在歌唱活动中识谱,如何在律动游戏中识谱,如何在欣赏活动中识谱,如何提高学生的视谱兴趣四方面,具体阐述如何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学生识谱教学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的不同要求。

学生掌握一定的识谱能力,对于音乐教学是必需的。

学生掌握识谱能力可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能更好掌握音准,节奏等音乐基本要素,能够为自己的歌唱提供服务。

只有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学生才会对音乐学习有着持续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一、现状分析本校虽然是属于城区学校,但由于所属农村,学生的音乐素养普遍不高;本校的学生中有部分是外地生,这部分学生在未进本校之前,在家乡地方学校学习;周边地区音乐教学环境相对落后,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音乐知识,缺乏基本的识谱能力。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对识谱缺乏兴趣认识乐谱是学习音乐的一种手段, 认识乐谱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音乐。

笔者曾多次调查分析学生学习识谱的情况。

让学生回答: “音乐课中的听音乐、唱歌、演奏乐器、学识谱这几项教学内容, 你最不喜欢的是哪一项?”许多学生的回答是: “我最头疼的是学识谱”,“唱歌谱最没意思”。

有90%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学识谱, 明显地显示对学习识谱缺乏兴趣。

(二)不重视乐谱学习农村和外来务工子女学生家长素养普遍不高,学生在过去家庭的影响下,认为音乐课堂学习唱歌就足以,没有必要学习乐谱。

在课堂上不愿意和教师积极配合学习音乐知识。

对学习乐谱相关的音乐活动不愿意积极参加。

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讲,上课就是熬时间,更谈不上真正学习音乐了。

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越来越低下。

二、什么是识谱能力这里所谓的识谱能力主要是指简谱,简谱又称数字谱,是指一种简易的记谱法。

简谱的应用至今非常广泛,它是表现音乐的一种工具和手段。

识谱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音乐,便于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各要素及音乐语言的表达方式,从而丰富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现,使学生建立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

三、教学策略初一阶段的音乐学习过程在初中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那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呢?笔者从教这些年以来,对于视谱教学仍处于探寻摸索的阶段。

下面笔者提几点浅薄的见解。

(一)快乐歌唱,唱中识谱1.选谱教给学生的歌曲通常都是他们比较喜欢的,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对他们而言是一件愉快的事,即使让学生记忆自己喜欢的歌曲的谱子,也会比较乐意。

听到一位学生这样说:“以前,音乐老师教我们唱谱,班上只有几个会乐器的同学会唱,其他人都不行,毕竟太难了。

我对唱谱一点儿也没兴趣。

可是现在我们唱自己熟悉又喜欢的歌,先唱歌后识谱,才上两节课,我就会唱歌曲的谱子了,非常开心。

”先唱歌,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音乐,能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的;后识谱,会让学生觉得这节课是有所“成就”的。

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识谱能力。

2. 唱谱(1)听音很多学生由于在小学阶段从未系统学习过关于音乐中的唱名、音位,更没有训练过音高。

课堂上教师需要循序渐进,让学生从听单音练习开始进行训练。

(2)模唱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辨和视唱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就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让学生听辨一、二个小节的旋律,要求学生用a、 la、 lu等模唱出来,这样既为学生视唱本节课的歌曲旋律做好铺垫又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听辨力,且加深了学生对音高、音准的识记。

3. 识谱歌谱的学习直接关系着学生音乐学习的效果。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自己熟知的歌句,分析它的节奏、节拍等组成。

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之上学习识谱,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

现行教材中,有些歌曲的篇幅较长。

为了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采用先乐句后全曲的方法。

如在复习小学教学歌曲《拉起手》时(见上图),所采取的教学步骤:先由男、女生分别视唱“1、2与3、4小节”,在唱的过程中他们比较得出小节之间的区别是“音高相同,节奏不同”;随后,他们轻松地唱出1至4小节。

而可喜的是学生能效法“1至4小节”的方法,学会9至12小节或更多的乐句乃至全曲。

这样,找一首学生熟悉的,小学学习过的歌曲,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音乐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识谱教学能大大激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更能使他们学习的信心倍增。

(二)游戏律动,动中识谱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孩子,孩子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音乐游戏是学审核游戏世界中的一个充满欢笑、荡漾歌声、舒展舞姿、表演自我的快乐王国。

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其喜闻乐见的音乐游戏来激发他们识谱的兴趣,是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的艺术教育,是音乐教育中最易为他们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

律动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

乐谱学习结合游戏与律动的方式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1.身体律动尽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大部分来自农村。

但是学生对司空见惯的律动游戏已经毫无兴趣。

同样是通过拍手律动学习节奏,如果教师不时常更新,创设新颖性,那么他对于音乐课堂就没有期待,就不会关注。

因此,在身体律动中即拍手律动,笔者借用卡农教学,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如:节奏练习。

即关于一些节奏方面练习的识谱教学,笔者在执教时,教师用拍手表现2/4拍四小节节奏,每一小节身体向不同方向倾斜(如第一小节向右倾斜,第二小节则向左;三——右;四——左),学生晚一小节卡农拍说出老师敲击的节奏型,同时做身体倾斜。

图三2.音乐律动 在学习乐谱的过程中,学生对音准把控比较难。

因此,笔者把将他们平时玩耍时一应一答的现象演绎成课中的“回声游戏”。

在学唱乐谱的过程中,教师唱一句或琴一句,学生都可以唱出“回声”。

形式可以是“师生回声”或“琴生回声”或“生生回声”,孩子们非常乐于参加,同时在应答时要求他们把音唱得稍长一点,同时伴随身体的动作。

如脖子伸长,或手臂伸长。

从开始到结束都保持在同样的高度,引导他们在听、唱、动的过程中巩固音高概念。

3. 器乐律动现在音乐课堂都配备了打击乐器。

学生对课堂上出现的乐器都非常感兴趣。

在乐谱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乐器,利用钢琴或者打击乐器的伴奏,帮助学生对节奏时值及音名进行巩固。

通过音乐律动的游戏将学生领进识谱的知识大门,引领他们在不同的游戏中“玩中学”、“学中乐”,使抽象枯燥的识谱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这样,既拨动了他们内心的音乐之弦,同时也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撩动他们进入更为美妙的音乐世界的迫切心情。

这样的学习方法,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枯燥的乐理知识学习变成了轻松愉快的活动课,而且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乐谱并不能完全表达音乐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应该把学习谱表、音符等注意力引入到学习音乐、表现音乐上。

(三)轻松欣赏,听中识谱欣赏音乐最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也最容易产生识谱要求。

欣赏过程中, 要求听主题、唱2/4X X X ┃X. X ┃X X ┃X —┃┃老师拍(左倾斜)(右)(左)(右)2/4X X X ┃X. X ┃X X ┃X —┃┃学生拍(左)(右)(左)(右)师拍: 4/4 X X X —┃X X X —┃X X X X ┃X ———┃学生回拍: 4/4 X X X —┃X X X —┃XX XX X X ┃X —X —┃(在最后两小节作变化)主题、背主题。

而主题都具有旋律性强、节奏鲜明、容易记忆、容易演唱的特点。

欣赏活动中的感受, 记忆节奏与节拍, 感受乐曲的旋律线, 唱旋律、记旋律谱都能诱发学生的识谱要求, 强化学生的识谱能力。

如:上课之前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有个无意识的印象,在正式播放之前,再放一遍音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随后把乐谱展示给学生并进行视唱,使学生把听、视、唱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欣赏的同时进行识谱。

把节奏节拍融入演唱中去,欣赏的同时,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把简单的旋律用乐谱记录下来,通过分析乐谱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还可以将整段音乐化整为散,通过欣赏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曲段进行排序,既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自由创作,创中识谱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提倡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的培养,其中识谱创作更能极大的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一般从两个层次进行引导。

1.模仿创作,巩固识谱大自然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对孩子的吸引力很大,无论是叫声还是其它部位发出的声音学生都爱模仿。

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在模仿时,创作出各种动听的节奏。

在创编节奏的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这样,学生就会养成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勇于创作的好习惯。

模仿是创作的起点。

因此初期的音乐创作活动通常是从模仿入手。

如,现场创作5小节ABACA形式的回旋曲,然后请他们用“do、re、mi、fa、sol”五个音模仿创编,结果令人惊喜。

2.即兴创作,创意识谱即兴创作是指根据当时的感受而产生的一种创造行为,是事先不必做准备的临时创作,它往往与即兴表演联系在一起。

运用“创作歌谱”的方法就能提高学生学习歌谱和把握音准的能力。

如:歌曲《银杯》,这首歌曲让学生唱似乎很单调,因为全曲只用了五个音。

不管学生对类似歌曲感觉怎样,得有个好办法,让学生对歌曲能产生兴趣。

所以笔者就受了创作歌谱的启发,让学生根据教师已定好的节奏X XX|X X X|,让学生创编曲子,无论用几个小节。

学生听说自己要当“作曲家”,个个情绪激动。

有的学生用了“do、re、mi ”三个音,也有的学生用了“do、mi sol”三个音。

很快,学生就编成了一首一首自己的曲子,编好后,唱给全班的同学听,赢得了阵阵掌声。

这时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分析、评价。

这样一个环节,学生通过思维的扩散,自由地抒发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通过学生的即兴创作,学生对已经学习的节奏类型或音高是一个再现和整合的过程,这对学生学习乐谱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如何提高学生的识谱兴趣(一)消除学生自卑心理,优化识谱心理环境初一学生正进入青春期阶段比较害羞,学生自卑心理较重,在课堂上不敢大胆表现自己。

教师应该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优化学生的识谱心理环境。

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处在好奇、好动的年纪,基于这些情况,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班级内应该多组织一些游戏、歌曲比赛等活动,将识谱知识融入活动,与此同时,教师要经常表扬鼓励学生,让他们增强自信心,轻松愉快地进行识谱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