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017最新课件)
2.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017最新课件)
慧眼识珠----欣赏篇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 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 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 富有魅力的古典戏曲; 不可思议的中华气功; 手到病除的中医药、蒙医药、藏医药; 意蕴丰富的书法艺术……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学习目标 1.明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2.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 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表现: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独特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性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民族性
自学提纲: 1.中华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3.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表现是什么? 各自的地位特点意义? 4.文化呈现出区域性的原因? 5、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中华文化与各 民族文化的关系? 6.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意义? 7.中华文化的力量?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 因就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⑴包容性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 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⑵包容性的作用(意义):有利于与其他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 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印刷媒体的推广 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建筑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汉字
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科学技术
归纳已学的“重要标志”
印刷媒体的推广是传民媒真族正身开始份面的向大重众传递信息的标志
民族文化
要标志
文化遗产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 的重要标志
传统建筑 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见 证 或 表 现
联系
从动态(纵向的时间层面)上, 从静态(横向的内容层面)
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和历 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
程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 特色、程度上说明中华文
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 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
发展的长河中从未中断过,强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强
调的是绵延不断
调的是丰富多彩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对世界的贡献
农学
春秋-西汉
火药
印刷术
东汉-东晋
指南针
天文历法
地理
医学
陶瓷
南北朝-北宋初
纺织
建筑
北宋-明中期
造纸术
2、科学技术 ①科学技术的地位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地位
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③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服饰:南方----清浅薄彩,北方-----厚重保暖 饮食:粤菜----杂,川菜-----辣 文学:北方----粗犷,南方-----细腻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文化丰富多样)
1、地区文化带有明显区域特征的原因 ①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②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③历史因素的影响。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发展态势)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
吸收了许多有意义的外来文化。
”这反映了我国文化具有的特点
是( )
A.时代性 B
B.包容性
C.民族性
D.多样性
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少数民 族文化( )
①与中华民族文化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②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③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B.②③
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意义
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 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 1、下列对中国文学艺术评价不正确的有: A.中华文学艺术历史悠久 B.内涵丰富,形式绚烂多彩 C.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D.在世界文学艺术中独树一帜,占居首位
带来了“丝绸之路”的长期繁荣 ②中国的瓷器
名扬四海,在中世纪的西方比黄金还贵 ③中国
的农学著作发表之早、数量之多为世界之最 ④
D 中国医学自成一家,为世界瞩目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文化丰富多样)
黄土高原民居:穴居
草原:游牧帐篷
这种民居文化差异,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
本课小结
独树一帜
1、文学艺术
独领风骚(独特性)
博
2、科学技术
大
精 深 一方水土
原因
的 一方文化(地域性)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
华 文 化
中华之瑰宝
1.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含义
2.原因:包容性
意义
3.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两个基本特征的比较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侧 重 点 区 别
流动开放性强----内敛性强 精致淡雅-----热情奔放 滇黔文化更具多样性
1.中国人的饮食有所谓“东酸、西辣、南甜、 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 的
A.区域性 C.民族性
A
B.差异性 D.结构性
2.“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从 文化特点的角度看,这两句话反映了(
)
A.文化的源远流长
总:中华民族是各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 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①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民
族的特性。
②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③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文化的骄傲
。注意:不要认为中华文化就是各民族的文化。
2.各民族文化的意义: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 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 的民族凝聚力。
每年过年时都会有春运,都有上亿在 外打工的人要回家过年 ,造成巨大的交 通压力 。为什么能产生这么大的压力, 为什么中国人非要回家过年呢?
这跟中国人过年有“团圆”、“求福”的 想法分不开。“团圆”这种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从更深广的意义来看,就是民族的凝聚力。
“佛教的传入,对我国传统文化是
一个补充。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
一一方方水水土土一一方方文文化化
北
方
文
西域文化
化
藏文化
滇 黔 文 化
边陲山寨文化
吴 越 文 化 水乡文化
齐鲁文化
吴越文化
巴蜀文化
草原文化
滇黔文化
荆楚文化
吴越文化
滇黔文化
吴越文化
滇黔文化
地理自然条件:河网纵横-------地势险要
“水性使人通”
“山性使人塞”
经济较发达,人工雕饰文化较多------原生态文化较多
材料一、佛教源于印度,于两汉时期传入中国,至隋唐时期, 与儒家道家思想完成三教合一的奇特景观。 材料二、赵武灵王是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他为了抵御北方胡 人的侵略实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穿 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决心取胡人之长 补中原之短。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儒、墨、道、 法相互反驳诘难,又最终相互借鉴吸收,终于完成儒家的至尊 地位。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除民居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 丰富多样的区域文化?
北方人喜欢喝酒,南方人喜欢喝茶,所以北方 多酒肆,南方多茶馆。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主 要是地理环境。北方寒冷,喝酒御寒是最简便的 方法,所以北方人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喝酒。南 方气候炎热,茶可消暑解渴,使人神清气爽,所
民居:黄土高原穴居、草原游牧帐篷
C
B.文化的博大精深
C.文化的区域特征
D.文化的包容性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中华文化具有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
维吾尔族
回 族
蒙古族
藏族
纳 西 族
蒙
古
的 舞 蹈奔
放 豪 情
苗 族 的 舞 蹈 质
朴
浓
郁
维吾尔族舞蹈注重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同眼神配合传情达意。
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P70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D
“56个星座56枝花,56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56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从文化上看,
A “56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体现了(
)
A.我国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B.我国各民族人民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 了贡献 C.我国的汉族文化取代了少数民族文化 D.中华文化比少数民族文化优越
• 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对中华文化重要性的看法
正确的是(
)
A.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B.我国科技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C.我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
D.我国古代科技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下列能够体现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
世界前列的是
①古代中国的蚕丝织物为当时的欧洲人所钟爱,
•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A.①②③
B. ②③④
•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谢谢大家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 远流长的见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通过文 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得到证 明。
表现:独特性、区域性、 民族性
(1)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 (2)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 精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