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语言对比
第五章
汉英语法特征的对比
5.1 传统的汉语语法特征说
5.1.1特征的相对性和本质性 5.1.2 对以往一些特征的逐一批驳 助词问题 词序和虚词问题 三级单位一线制 主语经常不用不是汉语特点 人文性问题 男性化、女性化问题
5.1.3现阶段广为接受的汉语语法特点 缺乏严格意义的(狭义的)形态变化 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语序显得特别重要 虚词较多,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 复合词、短语和句子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 音节的多少会影响词语的搭配和用法
一、对比的前提:什么是句子
1. 英语句子的定义:
表达一个完整意思,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 或感 叹号结束的语言片断。
2. 汉语传统的句的观念。
章句说(唐以前)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 积章而成篇。” 《文心雕龙》 “句司数字,待相接以为用;章总一义,须意 穷而成体。” 《文心雕龙》 “句”是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备用字组,“章” 表达完整的意义。
句读说(唐以后)
“凡经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 点致以便诵咏,谓之‘读’。”《法华 经》注 “句投犹章句也。”
音句义句说(郭绍虞)
“所谓音句,实际上就等于一个词组。这种 词组的 组合必须进入义句,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 义, 所以从音句进为义句,事实上就是积词组而 为句 的表现形式。”
2.3 语言世界观的具体表现
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概念和意义体系 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价值体系 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
2.4 语言世界观对对比研究的意义
给语言以本体论地位,促进开展语言研究 是认识共性和个性的基础 决定了语言对比必须联系文化和心理背景 是正确认识语言影响、语言渗透、语际转换和语 际翻译等问题的基础
汉(X汉)
英(X英)
X
X=指称(有定无定) X汉=语序变化 X英=冠词
汉(X汉) 英(X英)
三个结合
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 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结合 个性研究与共性研究结合
1.5
对比研究的内容
语音对比 词汇对比 语法对比 篇章对比 语用对比 文化对比
1.6
6.1.2音韵学与语音学 语音学phonetics 共时音位学phonemics 音韵学phonology
6.1.3汉英音韵动力特点对比 “动力特点”包括:对不同语音要素的敏 感性、构成音节的不同方法、语音成分组 合上的可能性等 汉语语音的“动力特点”: (1)声韵调结构 (2)内紧外送的拼合方式
词是英语的天然单位。 词是英语民族认识世界的基本单位。 词是语言各个平面研究的交汇点。 词在语法上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位置,是词法 与句法的交接点。
“字”与Word相对应
“字”是汉语民族认识世界的基本单位。 “字”是汉语的天然单位。 “字”是汉语各个平面研究的交汇点。 “字”在语法上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位置,是 “字法”与“句法”的交接点。
III:不同语言;不同阶段
历时 共时 (历史比较语言学) IV:不同语言;同一阶段 (普遍语法;语言类型学; III IV 对比语言学)
语言之间
1.1.2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 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 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 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 他有关领域。
汉英语法研究史比 较
4.1 为什么比较英汉语法研究史
为什么历史长的语言语法研究史短,语法 史研究著作多? 英语语法研究史上有何值得我们借鉴的? 从语法研究的发展历史展望今后的研究趋 势。 “语法”一词的意义变迁
4.2 英语语法研究简史
4.2.1被动研究时期(19世纪末以前)
4.2.1.1 4.2.1.2
狮子型与孔雀型
有条有理。 干得有条有理。 一切干得有条有理。 他把一切干得有条有理。 没想到他把一切干得有条有理。 我没想到他把一切干得有条有理。 我说我没想到他把一切干得有条有理。
1.2
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的分类
一般语言学(普通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 具体语言学(专语语言学) 一般应用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具体应用语言学 一般(理论)对比语言学 (理论)对比语言学 具体(理论)对比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 一般应用对比语言学 应用对比语言学 具体应用对比语言学
1.3
对比语言学的源头
对比研究的意义
促进对外汉语教学 促进现代汉语研究 为翻译学及机器翻译建设打基础 革新英汉、汉英词典编纂工作 进一步认识语言及思维及文化的关系
第二章
对比研究的哲学基础
2.1 研究哲学问题的意义
哲学和语言学的关系 哲学的三个转向
本体论阶段(Ontology)
What is there? What do we know? How can we know anything at all? What justification have we for our claims to knowledge?
4.2.1.2.1 4.2.1.2.2
史前期(16世纪以前) 草创期(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
移植阶段 英语化阶段
4.2.1.3
传统语法确立期(18世纪中叶到19世 纪末)
4.2.2主动研究时期(19世纪末以后)
4.2.2.1 突破传统语法期(1891年到20 世纪30年代) 现代期(20世纪20年代至今)
5.3 汉语语法的柔性和英语语 法的刚性
5.3.1语法观 汉语是音足型语言,英语是形足型语言 5.3.2英语的刚性表现 强制;缺乏伸缩性 5.3.3汉语的柔性表现 形式字可用可不用 单双音节等义词的普遍存在 缩略与扩展
第六章
汉英基本结构单位的对 比
6.1 从音韵说起
6.1.1音韵在语言研究史上的地位变迁 东西方共同的传统:研究语言从音韵始 《马氏文通》始,语音学和语法学分道扬 镳 重新认识:音韵动力上的特点决定了两种 语言的结构方式不同,从而走上不同的研 究道路
4.2.2.2
4.3 汉语语法研究简史
4.3.1 传统的分期 4.3.1.1 草创时期(1898-1936) 4.3.1.2 探索时期(1936-1949) 4.3.1.3 描写时期(1949-1976) 4.3.1.4 创新时期(1976- )
4.3.2 我们的划分 4.3.2.1 汉语语法学独立发展阶段
6.2 汉英文字的对比
印欧语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汉字是第一性 的
汉字不是“符号的符号” 从概念到文字的两条途径
从音义结合的角度对语言进行分类: 音素语--音节语--音形义一体语
6.3 汉英语法基本结构单位的对比
什么是“本位”
最重要、最根本的单位 语法研究的基本单位 语言基本结构单位 词本位 句本位 语素本位 短语本位
英语寻找“本位”的历史
汉语“本位”理论种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句本位:黎锦熙、史存直 词组本位:郭绍虞、朱德熙 字本位:徐通锵、潘文国 语素本位:朱德熙、程雨民 小句本位:史有为、邢福义 移动本位:史有为 复本位:马庆株 无本位:邵敬敏
Word是英语研究的本位
主要成分(主谓)、连带成分(宾补)、附加成分 (定状)
c.
This is the cat that killed the rat that ate the malt that lay in the house hat Jack built.
2. 汉语的竹式结构。
a. b. c.
汉语不存在主谓相对的主干结构。 汉语句子是开放性的。 汉语句子的扩展会引起结构的不断变化。
5.1.4本书总结的汉英语法本质特点 汉语语法是隐性的,英语语法是显性的 汉语语法是柔性的,英语语法是刚性的
5.2 汉语语法的隐性与英语语 法的 显性
5.2.1语法观 汉语是语义型语言,英语是形态型语言 5.2.2具体表现 词类标记 形态标志 5.2.3隐性和显性造成的结果 研究方法 语法体系的可塑性
认识论阶段(Epistemology)
语言的转向(the Linguistic turn)
2.1.2
语言反映思维
传统语言学——语言工具观
结构主义——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只研究具体语言 的语言事实 “语言学的唯一的,真正的对象是就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 的语言。” ——《普通语言学教程》 心智主义——语言是人类所独具的某种遗传属性,研 究语言事实的成因,研究人脑,研究可能人类语言的 限制和共项。
英语史的三个时期:
(1)古英语时期(450-1150) (2)中古英语时期(1150-1500) (3)现代英语时期(1500~)
3.2.2 古英语
Se wulf etan ðone scēap 主 谓 宾
The wolf ate the sheep.
拉丁语的影响 斯堪的纳维亚语的影响
3.2.3 中古英语
欧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语言类型学 服务的理论研究 美国:二战期间,为ESL服务的应用研究 亚洲:20世纪末,语言综合研究
1.4
对比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从语法框架出发(演绎法) 从语言事实出发(归纳法)
从意义到形式(双向性)
X
A(Xa)
B(Xb)
X
从形式到意义(单向性)
X=数量 X汉=量词 X英=零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