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基软基处理专项施工方案

路基软基处理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1.目的 (1)2.编制依据 (1)3.软基地段简介 (2)4.填料要求 (2)5.施工工艺及要求 (2)6.基床表层检测工作 (8)7.基床表层施工注意事项 (9)8.软基段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 (10)9.软基段数据整理、总结 (13)10.质量保证措施 (13)11.安全保证措施 (14)12. 环境保护、文明施工 (14)路基软基处理施工方案1目的1、通过路基软基处理施工,摸索并总结出一套路基基床表层填筑施工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机械设备的配置方式。

2、通过施工,确定填料得出软基施工配合比、填筑松铺厚度、不同天气情况下碾压设备的碾压遍数。

3、通过施工,确定填料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通过本段施工,收集相关数据,指导全面路基工程施工并达到技术质量控制。

2编制依据2.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2.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2.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018-1997)2.5《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1998)2.6《岩土锚杆(锚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2.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2.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2.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1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2.1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2.12《内蒙古自治区省道302线金边壕至大兴(红旗六队)段一级公路两阶段初步设计文件》2010.122.13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省道302线金边壕至大兴段公路两阶段初步设计的批复》(内交发【2010】771号)2.14其他有关的规程、规范及设计指导意见。

3路基软基段地点简介本项目区域内软弱路基段分别在K25+304.5~K25+470.0、K26+190.0~K26+673.0、L1K0+000~L1K0+125;L1K0+810~L1K0+925;L1K2+210~L1K2+300合计长度为978.5延米,处理宽度为80.6m~61.5m,地层岩性为粉土、粉质粘土,厚度0.8m-1.3m,1.8m-2.2m。

4填料要求4.1基床表层填料应选用符合设计文件和验标要求的A组填料。

4.2基床底部采用大粒径的片石铺一层,粒径不大于30cm,上部再铺一层小粒径的石渣类的粒料。

采用25KJ三边形冲击压路机冲压15遍。

4.3施工前应对所选择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并经试验确定,使其能够确保路堤各相应部位填料的质量检测、压实标准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方可用于大面积填筑。

5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5.1一般施工规定⑴基床表层填筑要按照验收基床表层、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检测修正“四区段”和准备、基底处理、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整修养护“八流程”的施工工艺施工。

各区段或流程只能进行该区段和流程的作业,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

⑵基床底部大粒径填料分层填筑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0cm,摊铺厚度和碾压遍数按路基基床底部填料的施工工艺及参数确定,每压实层路拱坡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无积水现象。

⑶基床表层再通过涵洞等结构时填土厚度小于1米时,不能用大型振动机械碾压施工,用小型震动设备碾压夯实,防止损害结构物。

5.2基床表层施工工艺及方法5.2.1施工准备⑴对所有参与路基软弱处理段施工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从思想上认识到路基软弱处理段施工的重要性及施工要点,按规范操作。

⑵配备足够的施工配合人员,保证大型机械无法进行操作的部位人工配合到位、及时、规范。

⑶配备足够的施工机械,施工前全面检查施工机械,使机械处于良好使用状态。

5.2.2施工方案基床表层填筑前,基床底层几何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压实度符合标准规范及设计要求,否则对基床底层进行修整,使之达到验收标准。

待路基沉降已经趋于稳定、并经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确认批准后进行基床表层施工。

路基基床表层大面积施工前,根据初选的摊铺、碾压机械及填料,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填料施工含水率、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机械配套方案、施工组织。

以选定与路基基床表层填筑、压实、检测有关的工艺参数;改良土配合比等施工工艺参数;确定新的快速试验检测办法与已规定的基本试验检测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验证和优化路基基床表层填筑施工方案,确定施工工艺参数。

填料从取土场由自卸汽车运送至施工工点后采用推土机按30~40cm推平,重型压路机碾压成型。

5.2.3施工工艺路基基床表层施工工艺框图5.2.3.1施工准备⑴验收基床底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进行相关工序的检测与验收),不符合标准的进行处理,使其达到验收标准后再作隐蔽。

⑵测量放样:根据路基设计主要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D B01-200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等规范的要求及K25+304.5~K25+470.0、K26+190.0~K26+673.0L1K0+000~L1K0+125;L1K0+810~L1K0+925;L1K2+210~L1K2+300路基断面,由测量队对现场原地面进行测量推算填筑坡脚线与包边土填筑宽度,以便控制现基床表层基底的标高及平面位置,测放出软弱路基段与一般地段路基分界线及软弱路基基床表层的中、边线。

在施工现场附近引临时水准点,报监理审批,严格控制标高;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距不宜大于10m,横向分别在路基两侧及路基中心设方格网桩。

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在方格网内用白灰点控制自卸车倒土密度,以此控制每层的摊铺厚度。

⑶拌和填料选取级配良好的粗角砾(粒径大于5mm颗粒的含量宜大于50%,大于20mm颗粒的含量宜大于30%,细粒含量小于5%)。

施工前,必须做好场地排水工作,沿料场四周开挖排水沟、集水井,保持场地内排水通畅。

清除料场表层耕植土及树根等杂物,拌和面积不宜过大。

根据施工机械、人员配置情况、路基可施工作业面的长短情况认真计算得出结果,最大不宜超过一个工作日的混合料用量。

拌制混合料时,需拌和均匀,混合料中不应含有大于30mm的颗粒;并应使混合料的组成和含水率(根据天气情况调整拌和时的含水率与碾压时最佳含水率的关系)达到规定的要求。

在正式拌制混合料之前,必须先通过试验试拌、试铺总结的各种施工参数进一步合理的调整和确定拌合工艺参数。

现场摊铺后混合料的颜色应均一。

⑷运输: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运输。

拌合好的混合料应尽快运送到铺筑现场。

混合料在运送过程中应覆盖,减少水分损失。

⑸摊铺:a.采用推土机摊铺散料,同时人工配合机械对局部进行找平和补料b.根据松铺厚度计算每车混合料的摊铺面积,确定堆放密度。

在填筑场地按照每车土方的数量及摊铺厚度,用白灰点控制自卸车倒土密度,同时埋桩挂线,标示松铺厚度;混合料摊铺完后,先用平地机初平和整形,再用压路机快速碾压l~2遍。

对于出现的坑洼应进行平整。

分层填筑压实厚度根据压实机具和试验段确定的方法进行,一般宜控制在30~40cm。

c.整型按规定的坡度和路拱进行,并特别注意接缝处的整平。

在整型过程中,严禁车辆通行。

初步整型后,检查混合料的松铺厚度,必要时进行补料或减料。

d.倾倒在网格内的填料,在摊铺前检查填料是否均匀,若不均匀则采取机械配合人工进行施工现场二次拌合,确保填料均匀。

e机械整平①粗平。

填料上足后,采用推土机粗平。

为保证每层的平整度及施工厚度的均匀,摊平过程中利用水准仪测量检查层厚和平整度。

②精平。

待粗平完成后,再用平地机精平作业。

且每层填筑时均须形成4%的人字形横坡。

测量出精平后的基床表层两端中、边桩的高程。

③集窝处理。

在摊铺及整平过程中,容易出现骨料集窝现象,应安排小型挖机对局部级配较差的填料进行现场拌和,改良级配。

对骨料局部集窝部分,由人工进行现场拌和。

⑹碾压a.精平完成后,现场技术人员进行检测,确认填筑层标高及平整度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碾压。

当混合料接近最佳含水率时,用重型压路机在路基全宽内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密度,碾压完成后表面应无明显的碾压轮痕迹。

摊铺压实按四区段八流程作业方式作业,碾压过程中,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严禁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产生。

碾压结束之前,用平地机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符合设计要求。

b.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相互重叠压实,碾压时,各区段交接处应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

最大行车速度不大于4KM/h,压实顺序应按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最后静压收面。

碾压过程中,禁止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

停车时,应先减振,再使压路机自然停振,以保证表层不受破坏。

每一层填料先碾压5遍,即检查一次孔隙率及地基系数。

若不合格,就再压一遍再检测,并记录碾压遍数、对应密实度和压实后标高等。

以此类推,直至定出本类型填料压实指标合格时需要的碾压遍数,最后静压收面一遍。

施工时,必须待底层填土达到标准后,才可以进行上层填筑压实。

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局部有松软现象时,应及时挖除,用合格填料换填,以保证路基整体强度。

c.碾压组合:碾压组合1: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2遍+静压1遍,共6遍;碾压组合2: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3遍+静压1遍,共7遍;碾压组合3: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4遍+静压1遍,共8遍。

⑺养生:混合料碾压完成后,如不能连续施工要进行养生,使表面保湿养生不少于7天。

养生期间勿使混合料过湿,更不能忽干忽湿,控制好交通,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

当改良土分层施工时,下层检验如压实度、平整度等指标合格后,上层填土能连续施工时可不进行专门的养生期。

6.基床表层检测工作a.基床表层A组填料粒径、级配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在填筑前应对填料抽样检查,填料的检验项目、检验数量应符合规定;每2000m3抽样检验1次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针状、片状颗粒含量、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

检验方法:在料场抽样进行室内试验,并在每层的填筑过程中目测检查级配有无明显变化。

b.填料应分层压实。

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过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时,填料的虚铺厚度不应大于20cm。

检查数量:每检测层检查2点。

检查方法:观察,尺量。

c.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及基床以下路堤的填筑压实质量应分别符合《验标》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