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稍加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点
(修订)
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
二○一二年十月
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渝办发〔2012〕203号)和《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立项申报及认定工作的通知》(渝国土房管发〔2012〕102号)文件的要求,以《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为依据,在全面摸清稍加改造项目现状情况的基础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经过公众调查和现场实地踏勘,找准制约项目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农田基础设施尚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分析现状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之间的差距,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工程内容,明确稍加改造项目的建设任务,因地制宜确定建设方案和标准,进行工程规划设计,为项目的实施和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验收认定等工作提供依据。
二、编制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四)《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五)《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1005-2003);
(六)《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
(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 1012—2000);
(八)《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 1011—2000);
(九)《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 1033—2012);
(十)《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
(十一)《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2007年);
(十二)土地调查、土地确权、土地登记、信息系统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技术标准、规范与有关规定。
三、规划设计报告基本框架
规划设计报告内容应简要概述项目区基本情况,按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的技术要求对项目区建设条件进行分析,全面分析评价现状情况,明确项目区现状条件与技术要求的差距,提出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限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按“缺什么、补什么”
的原则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结合公众参与情况完成工程规划布局和设计,并编制工程投资预算和落实资金筹措方案,最终对工程实施后拟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值进行总体评价,明确是否可以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要求。
规划设计报告基本框架如下:
(一)前言
(二)综合说明
(三)项目区概况
(四)项目区现状分析
(五)工程规划设计
(六)投资预算
(七)公众参与
(八)效益分析和后期管护
(九)图件
(十)附件
规划设计报告编制前应开展项目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在掌握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耕地条件、水源条件、农田基础设施现状等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基本框架要求开展编制工作。
(一)前言
概要叙述立项原则、立项依据以及通过稍加改造达到的目的等。
(二)综合说明
1、项目特性表。
的项目名称、所在区县、乡镇、村社情况,立项审批的部门和文号,项目实施规模、投资情况及验收情况。
(三)项目区概况
1、位置、范围及规模。
分别简述项目区的位置、范围、规模和对外交通条件,尤其明确项目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
2、自然条件。
简述项目区地形地貌特点、地层岩性及土壤条件、气候、水文及自然灾害发生特点等。
3、社会经济条件。
简述项目区的人口、土地权属情况、农业产业特点及主要耕作制度等情况。
(四)项目区现状分析
1、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项目区范围界和范围内各行政村的权属界线,按二调标准地类分村分级统计各类土地现状面积,按二级地类统计,列表说明,注明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日期,并列表统计建设规模。
层厚度数据的采集方法和计算过程;提供项目区梯田化率计算依据和过程。
1)耕地坡度面积情况:列表说明耕地分坡度面积情况,并说明各坡度级耕地成台情况,明确台面坡度及台面宽度,计算梯田化率和适宜小微型农机化率。
表4 项目区不同坡度级耕地面积统计表
3)耕地质量:介绍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和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1)水源条件:主要说明项目区河流、水库、山坪塘、囤水田、蓄水池等水源设施的基本情况,根据旱地每亩4m3以上的标准计算项目区耕地可补充灌溉水量以及可达到的抗旱天数。
明灌溉保证面积及排涝(洪)标准。
(根据项目区情况针对说明)3)田间道路工程:主要说明项目现有田间道和生产路的基本情况,计算路网密度,并说明项目区道路的通行质量情况。
田建设技术要求》对项目区建设条件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制约因素,确定解决途径。
详见下表:
补什么”的原则明确解决的技术方案。
(五)工程规划设计
1、工程规划布局:依据技术方案,说明补建工程建设内容、规划布局和相应标准。
2、工程设计:按经济合理、就地取材等原则进行工程设计,同时应明确线性工程纵横断面的设计以及具体施工要求,其中:维修(改建)线性工程进行分段说明、分段设计,并附影像资料;蓄水工程说明地质稳定条件等。
(六)投资预算
依据现行定额标准和重庆市补充规定以及有关文件要求,说明预算投资构成及取费标准,重点分析项目区主要材料人工运杂费确定的依据及计算过程,明确资金筹措和投资进度计划。
(七)公众参与
说明公众参与的方式、主要的意见和建议以及综合采纳情况。
(八)效益分析和后期管护
按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对项目区建成后各项指标做出结论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项目建设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同时落实工程后期管护责任。
图件包括现状图、规划图和单体设计图。
1、现状图:1:2000地形现状图
2、规划图:按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稍加改造)测绘技术
要求》进行测绘,应清晰、美观,突出拟规划增加工程的色调
表现度。
3、单体设计图册:应包含设计说明。
(十)附件
包括附表、影像资料、公众参与材料、权属调整材料及相关文字材料等作为规划设计报告的附件。
五、编制程序
(一)准备工作
各区县国土资源部门应明确具体项目规划设计负责人,会同规划设计编制单位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稍加改造)项目的基本情况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如原竣工项目的1:1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拐点坐标数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立项、变更批准文件、竣工图件和竣工验收意见以及项目区现状照片等,然后进行数据分析与汇总,并填写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立项申报书。
(二)实地踏勘
通过与乡镇、村委会座谈及现场走访,在摸清项目区基本情况和现状条件的基础上,按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进行针对性地分析评价,找出差距,明确项目区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农民的意见和建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实地重点踏勘,确定工程布局。
(三)实地测绘
按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稍加改造)测绘技术要求》(暂行)对项目区拟建工程区域进行实地测绘,为工程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四)开展论证
根据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规范和相关要求开展工程规划设计,并编制项目工程投资预算,按照本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求完成项目规划设计报告草案,并进行相应的论证和征求当地群众意见,经修改完善后形成正式报告。
(五)、审核上报
正式报告经区县国土部门审核通过,报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组织专家评审和核查并出具审查意见书,由市国土房管局会同市财政局批复立项同时下达投资计划,作为该项目实施工程建设和验收确认的依据。
六、成果要求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稍加改造)规划设计编制成果应包括规划设计报告、附图、附表、立项申报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