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学困生”问题是每一个实施义务教育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认为这类学生大约占全部学龄儿童的—,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目光,因此,对“学困生”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

如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困生”进行有效学习,促其转化,已成为我们急需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

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应该树立“对症下药”的教育观。

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才能事实求是将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扎实落到实处。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一直以来,学生难免会遇到困难,出现疲劳、放松的时候,若不懂得及时补救,就会错过某些知识点的学习,从而造成知识的不连贯,给后面的学习带来困难。

久而久之,不懂的内容越积越多,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形成学困生。

二、实践开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通过调查分析当前学困生的现状和转化学困
生的个案的实践研究。

为此,我们作了以下积极地探索和努力地实践。

笔者经过调查分析,认为学困生存在以下问题,概括而言是:“忙忙碌碌、面广量多、一错再错、半途而废”。

、忙忙碌碌
学困生因知识基础和能力的有限,在学习上有的忙忙碌碌主要表
现在他们为了应付老师、家长或者班干部的检查,要“想方设法”甚至是“不择手段”的采取一些措施。

他们学习不用心、不动脑,随便乱写,胡拼乱凑。

所以就出现抄袭现象,很多孩子都有这种劣习“一劳永逸”,失去了错题本的作用。

拒做作业,是学困生的也很常用的一招。

、面广量多
由于学困生在课堂中不能很好的理清知识,没有形成知识系统,
一般的基础作业对学困生都存有较大的难度,更别说是发展题目了,
再加上他们还没有具备很好的审题、思考、分析、检查的能力。

同时
因为错题数量繁多,所以课外增加学习时间,产生厌学情绪。

、一错再错
一错再错指得是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能力或态度不端正,他们不把
纠错当作一回事,一些学困生连错在哪里都不清楚,到要完成时随意摘录,随意订正,缺乏反思,心不在焉,造成一错再错,不知如何订正.
、半途而废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学困生在建立错题本方面是低效、无效的,
错题在学困生的身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是负担。

因此学困生建立错题本身,被动机械,老师没有要求或不检查就不完成,造成学生
浮躁、马虎等等不良的习气,最终导致他们半途而废。

三转化学困生的对策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
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