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基高填方专项施工方案

路基高填方专项施工方案

新建衢宁铁路TA1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工程项目名称:新建衢宁铁路浙江段站前工程施工合同段:QNZJZQ-3标编号:注:本表一式4份,承包单位2份, 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各1份。

新建衢宁铁路浙江段QNZJZQ-3标龙泉站场高填方路堤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批: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衢宁铁路Ⅲ标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六年七月目录1、编制依据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原则 (1)1.3适用范围 (2)2、工程概述 (2)3、施工总体方案 (2)3.1施工顺序 (2)3.2土方调配方案 (2)3.3工期安排 (3)3.4人员、机械配置 (3)4、路基工艺要点、工艺要求 (3)4.1路基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 (3)4.2施工准备 (4)4.3路基基底处理方案 (4)4.4高填方路堤施工方法 (5)4.5路堤及基床底层填筑施工工艺及方案 (6)4.5基床路基填筑 (8)5、质量保证措施 (9)5.1组织保证措施 (9)5.2制度保证措施 (10)5.3技术保证措施 (10)6、安全保证措施 (11)6.1路基施工安全措施 (11)6.2施工机械安全保证措施 (14)7、环保措施 (15)7.1噪声治理措施 (15)7.2扬尘治理措施 (15)7.3水污染防治措施 (15)7.4其它 (16)8、应急预案 (16)8.1应急组织机构 (16)8.2应急处理措施 (17)8.3项目救援预案 (17)龙泉站场高填方路堤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1编制依据1.《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2-2008;2.《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3.《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2-2009;5.《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6.《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8.新建衢州至宁德铁路龙泉站设计图衢宁施(站)-12-2,衢宁施(路)-66-2;9. 新建衢州至宁德铁路路基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图集;1.2 编制原则1.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组织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机构,调集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架子队。

2.施工组织:采用先进的组织管理技术,统筹计划,合理安排,采用平行流水作业,均衡生产,缩短工期。

3.机械设备配套: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组成配套合理、高效的机械化作业线,充分发挥设备的生产能力。

4.施工工艺:结合工程特点,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实行样板引路、试验先行。

5.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施工现场实行规范管理,标准化作业,强化施工安全;制定完善的环保、水保措施,确保工程所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

6.安全生产: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使生产全过程受控,制定强有力的措施,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牙状态。

7.工程质量: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为主”的意识,严格执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制定合理、经济可行的技术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8.执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关心职工生活,维护职业健康安全。

1.3适用范围本方案仅适用于新建衢州至宁德铁路浙江段站前Ⅲ标龙泉站场路基填筑高大于8m 的路堤施工。

龙泉站场填筑高度大于8米的区段范围为:DK153+798-DK153+940,DK155+080-DK155+860,DK155+920-DK155+980,DK156+120-DK156+140。

H1DK0+930- H1DK1+210。

2、工程概述新建衢州至宁德铁路龙泉站场位于浙江省龙泉市以南的剑池街道茶坦自然行政村,站场距龙泉市区5km左右。

站场地貌以山区为主,地形起伏较大。

龙泉站场设计范围DK153+798-DK156+150,站坪长2.35km。

站场正线为平坡直线。

近期到发线4条,有效长850m,预留到发线3条,站场设置龙泉出站地道。

前接张山头岙特大桥,后接龙泉大桥,站场地貌以山区为主,山坡陡峭,起伏较大,山坡上植被茂盛,山竹、杂草,无裸露岩石。

路基大里程两侧有大量房屋和农田,小里程位于张山头岙,大里程位于茶坦村。

路基范围内两次跨越既有道路。

站场范围地形高差较大,挖方大于填方,路堤最大填高约28.9m,路堑最大挖深55.8m。

主要工程量有填方153.52万方,挖方246.54万方,强夯处理面积10.6万平,挖除换填土方2.12万方。

3、施工总体方案3.1施工顺序施工准备—测量放样—清表—地基处理—土石方填筑—检测—基床施工。

根据总体施工安排,施工顺序安排以平行流水作业为基本形式,详述如下:(1)统筹安排土石方调配,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序进度和关键工序的作业循环,做到装、运、卸、压等工序紧密衔接连续作业,尽量避免施工干扰。

做到既保证质量和工期,又经济合理。

(2)尽量确保路基施工时与桥涵工程同步进行,尽量减少桥涵缺口。

(3)路基工程施工前,先行完善临时排水系统,确保排水畅通,无积水和浸泡路基现象。

3.2土方调配方案路基土方的调配遵循“挖填均衡、移挖作填,就近运输”的原则进行,凡符合填料标准的路堑挖方就近调配,不足填料由取土场取土。

依据挖填平衡原则,填方段尽量利用挖方区域土石方,就近利用挖方段内经填料加工厂加工出的A、B组填料,采用挖掘机挖土,自卸汽车运输,减少土石方倒运次数。

3.3工期安排2016年7月20日至2017年12月30 日,15个月计460天,完成站场土石方主体工程及站场路基附属工程。

3.4人员、机械配置4、路基工艺要点、工艺要求4.1路基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4.1.1路基填料技术要求基床表层采用A组填料,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基床以下路堤采用A、B、C 组填料。

路基基床厚度为2.5米,其中基床表层厚度为0.6米,基床底层厚度为1.9米。

A组:优质填料。

包括硬块石,级配良好和细粒土含量小于15%的漂石土、卵石土、碎石土、圆砾土、角砾土、砾砂、粗砂、中砂;B组:良好集料。

包括不易风化的软块石(胶结物为硅质或钙质),级配不良的漂石土、卵石土、碎石土、圆砾土、角砾土、砾砂、粗砂、中砂、细粒土含量在15%~30%的漂石土、卵石土、碎石土、圆砾土、角砾土和细砂、黏砂、砂粉土、砂黏土;C组:一般填料。

包括易风化的软块石(胶结物为泥质),细粒土含量在30%以上的漂石土、卵石土、碎石土、圆砾土、角砾土和粉砂、粉土、黏粉土。

4.1-1 高路堤边坡设计图4.2 施工准备1)复核设计图纸,复核线路中线、水准点及横断面,设置中线桩及基础边桩,设置临时水准点。

2)施工负责人会同有关人员落实各项准备工作,搞好场内“三通一平”,调查好施工范围内地下管线埋设情况,联系有关部门进行改移或防护。

3)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征地拆迁工作。

4)落实劳力、机具设备、电源等情况,调查料源,做好试验鉴定,根据设计图进行备料,保证各种材料及设备及时进场。

5)对全体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及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4.3路基基底处理方案在稳定斜坡上地面坡率缓于1:10时,清除表层植被土,达到规定压实度时,路堤可直接填筑;地面坡率为1:5~1:2.5时。

在原地面挖高度不大于0.6m,宽度不小于2m的台阶,路堤沿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

从最低处开始分层填筑,有两边向中间填筑,路基边坡两侧超填宽为30cm,分层填筑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分层填筑的最小分层厚度不小于10cm,并做成向两侧4%的横向排水坡。

纵向填挖交界处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挖方区路床为土质时应进行换填处理,过渡段填方区采用A组料进行填筑。

4.4高填方路堤施工方法1、高填方路堤施工,集中力量连续快速施工,分层分段完成;2、高填方路堤基底及路堤每一层施工完成后,需将该层宽度,填筑厚度、压实厚度,逐桩标高和压实度等检测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下一循环的施工;3、高填方路堤的基底承受的荷载较大,对于软弱地基如常规压实仍不能满足要求,应对地基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4、高填方路堤的地基土体,由于填筑体对其施加了较大的压力会产生压缩变形,填筑体在自重的作用下也会压密变形,这两个变形的完成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并逐步达到稳定。

因此为保证高填方路堤的工程质量,必须优先施工。

5、严格控制填层厚度和填筑宽度。

每层初平完成后,对填层厚度进行检查,确保每层填筑的厚度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发现超厚现象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减薄。

推土机在初铺时,摊铺的宽度比设计宽度加大50cm,以保证路基边部压实。

6、严格控制填料质量,选择经试验合格的填料进行填筑,含有有害杂质及未经处理的劣质土不得使用。

当填料为不同土质时,采取不同土质分别填筑的方式,每种填料连续填筑层累计厚度不小于60cm。

7、填料过干达不到最佳含水率,要洒水后压实;填料过湿也达不到最佳含水率,要翻晒后再压实。

8、严格进行压实度的检测试验。

每填完一层由试验室负责进行检测,并经常性地对压实薄弱环节进行抽检,发现压实度不合格的情况,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必要时采用强夯处理,确保路基的填筑压实符合规范要求。

9、结合永久排水做好施工期间的临时排水工作。

每层填筑时,在填层面做成2%的横向排水坡,并在路基两侧边坡处每隔10~20m交错设置临时排水沟,以保持路基面不积水,且使雨水顺临时排水沟排入边坡坡脚,不致冲刷边坡;路堤坡脚及时作好临时或永久性排水沟,保证路基边坡排水通畅。

10、严格控制路堤渗水部分的填筑材料,选取水稳性高及渗水性好的填料进行填筑,防止渗透水破坏路堤边坡的稳定。

4.5路堤及基床底层填筑施工工艺及方案(1)工艺流程图4.5-1 路基填筑工艺流程图(2)工艺概述按设计要求进行路基基底处理,路基基底处理合格后开始进行路基填筑,取土采用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按放样宽度及松铺厚度控制卸土量,检查含水率,含水率适宜时装载机或者(推土机)摊铺初平,刮平机进行精平,松铺厚度及平整度符合要求后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成型。

施工中采取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方法施工。

填料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平地机进行摊铺,分层填筑,振动压路机碾压。

依据“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作业法组织各项作业均衡进行,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序进度和关键工序的作业循环,做到挖、装、运、卸、压实等工序紧密衔接连续作业,避免施工干扰、交叉施工。

其中:“三阶段”为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四区段”为填筑区、平整区、碾压区、检验区;“八流程”为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平整→碾压夯实→检验签认→路面整形→边坡修整。

按以往施工经验,碾压4遍后开始检查压实度,之后每增加碾压一遍即检查一次压实度,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的压实度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