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体质的判定和调理什么是痰湿体质痰湿体质亦称为迟冷质,多由饮食不当或疾病困扰而导致。
这里的“痰”并非只指一般概念中的痰,而是指人体津液的异常积留,是病理性的产物;“湿”分为内湿和外湿,外湿指空气潮湿、环境潮湿,如淋雨、居处潮湿等,外在湿气会侵犯人体而致病;内湿是指消化系统运作失宜,对水在体内的流动失控以致津液停聚,或因饮食水分过多,或因饮酒、乳酪、生冷饮料,而使体内津液聚停而形成内湿。
痰湿体质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当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易形成痰湿时,便可以认为这种体质状态为痰湿体质,多见于肥胖人,或素瘦今肥的人。
该体质的人常表现有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粘,胸闷,痰多,面色淡黄而暗,眼胞微浮,容易困倦,平素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甜,身重不爽,喜食肥甘甜粘,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
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此种体质者多伴有脾胃功能失调、内分泌失调等。
此种体质类型有易患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哮喘,痛风,冠心病,代谢综合征,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倾向。
为什么会产生痰湿体质?痰湿体质原因是比较让人担忧的体质,了解痰湿体质原因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很好的调节,另外分析痰湿体质原因也是找到适合的养生办法的需要,那么究竟痰湿体质原因是什么呢? 痰湿又是怎么来的呢?正常情况下,食物和水进入人体后,都会经过脾胃的运化,变成津液等精微物质运化到全身。
如果食物和水不能被正常地运化吸收,就变成了中医上常说的“水湿”。
当然,吃进体内的食物和水能否转化为人体所需的精微,关键在于脾胃的功能是否强健,因为是脾胃是后天之本,并且“主运化水湿”。
如果脾胃出现疲软的现象,水谷进入人体后不能转化成对人体有用的精微,而是转化为病理产物,也就是水湿。
中医认为,“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水湿积聚过多就会变成饮,饮聚集久了,慢慢会变化成痰。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脾是产生痰的源头,因为脾出现虚弱,水谷精微无法得到及时的运化,才滞留下来,凝结成痰。
脾主升清,它要将精微物质上输给肺,当脾虚生了痰之后,这些痰也会随着精微物质一起上输到肺中。
当肺中的痰越积越多,我们就会感觉到,并且本能地通过咳嗽的方式将痰吐出来。
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为脾胃虚弱的话,痰会接二连三地产生,哪怕你一直在吐痰,终究也无法将所有的痰吐干净。
打个比方,上游的水不干净,下游就没有干净的水喝。
痰湿体质的基本表现、判定痰湿体质的基本方法:(1)你感到胸闷或腹部胀满吗?(是)(2)你感觉身体沉重不轻松或不爽快吗?(是)(3)你腹部肥满松软吗?(是)(4)你有额部油脂分泌多的现象吗?(是)(5)你上眼睑比别人肿(上眼睑有轻微隆起的现象)吗?(是)(6)你嘴里有黏黏的感觉吗?(是)(7)你平时痰多,特别是感到咽喉部总有痰堵着吗?(是)(8)你舌苔厚腻或有舌苔厚厚的感觉吗?(是)注意:如果绝大多数项目答案与标准答案相同或者非常接近,则可判定为此体质。
痰湿体质的表现痰湿体质这一类型的人群表现为:平时喜欢吃肥肉和油多的东西;面少血色,白中常发青,且少光泽;人体好倦缩,手足冰凉,夏天好过,冬天难熬;口唇色淡,很少感觉口渴,不想喝水;舌质淡而胖嫩,舌边常有齿印成排;容易出汗,汗出后皮肤多凉;大便次数多,不成形,尤其是早晨大便急,一泻为快;一夜三四次小便,且尿量多而色清如水;易出现耳鸣,年过60 岁者中耳聋者多见;不能喝凉水,一喝冷饮就胃痛、腹痛或腹泻,喝热水后全身舒坦;妇女白带过多。
阳虚体质的特征表现分述: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痰湿体质的调理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心宽体胖是痰湿体质人群的最大特点,腹部松软肥胖,皮肤出油,汗多,眼睛浮肿,容易困倦。
喜欢吃肥肝厚味,四肢倦怠乏力没劲。
这种人易头晕,心慌,手脚麻等症状的三高病、糖尿病等生活方式病。
调养方式:饮食以健脾利湿为主,要清淡,多食葱、蒜、海藻、海带、冬瓜、萝卜、金橘、芥末等食物,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食物。
戒酒,且最忌暴饮暴食和进食速度过快。
应常吃味淡性温平的食品,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淤祛痰的食物,更应多食。
要注意保护脾胃,每餐只吃七八分饱为好,增加体育锻炼。
痰湿体质食疗方1.党参白术茯苓鲫鱼汤原料:鲫鱼1条,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3克,葱、姜各5克,植物油、料酒、味精和盐适量。
制作方法:(1)将党参、白术、茯苓和甘草放入锅中,加1000毫升清水,开中火煎煮30分钟,取汁备用;(2)锅中再加入1000毫升清水,煎煮成汁后去渣留汁,和上一次煎煮的药汁倒在一起备用;(3)鲫鱼处理干净,葱洗净切段,姜洗净切片备用;(4)锅中加适量植物油,烧热后放入鲫鱼煎至两面金黄,放入葱段和姜片,加适量料酒调味,倒入煎好的药汁,开文火煮沸;(5)最后加适量味精和盐调味即可。
食疗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茯苓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保护肝脏、降血糖的作用,经常吃些茯苓药膳可以帮助已经出现高血糖的痰湿体质朋友降低血糖。
《医学启源》中指出了白术的功效:“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和党参、甘草一起做成药膳可以改善食少胀满、脾胃虚弱的症状。
这款汤可健脾益胃、燥湿利水。
2.茯苓鸡肉馄饨原料:茯苓粉50克,鸡肉500克,姜10克,胡椒粉和盐适量。
制作方法:(1)将面粉和茯苓粉放入盆中,加适量清水揉成面团备用;(2)鸡肉洗净剁成末,姜洗净剁成末备用;(3)准备一个干净的大碗,放入鸡肉末和姜末,加适量胡椒粉和盐调味,搅拌均匀备用;(4)将面团揉匀,擀成面皮,切成馄饨皮备用;(5)将准备好的鸡肉馅包入馄饨皮中,煮熟即可。
食疗功效:茯苓被称为“四时神药”,是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药食两用的佳品,《本草正》中指出茯苓可:“利窍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导浊生津;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祛惊痫,厚肠藏,治痰之本,助药之降”。
鸡肉是老百姓滋补身体的优质食材,经常吃些鸡肉可以补脾益气,增强脾脏功能。
这款馄饨特别适合痰湿困脾的朋友食用。
3.莱菔子粥原料:萝卜籽15克,粳米50克。
制作方法:(1)将萝卜籽放入锅中炒至香熟,盛出研成细末备用;(2)粳米洗净备用;(3)锅中加适量清水,倒入粳米和萝卜籽末,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熬煮成粥即可。
食疗功效:萝卜在古代叫做“莱菔”,莱菔子就是萝卜籽,性平味辛、甘,归肺、脾、肾经,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作用。
这款粥可消食行气、化痰平喘。
4.海蜇炒银芽原料:海蜇皮150克,绿豆芽150克,红辣椒10克,葱、蒜、香菜各5克,植物油、料酒、胡椒粉、醋、味精和盐适量。
制作方法:(1)绿豆芽洗净备用;(2)红辣椒洗净切成丝,葱洗净切成葱花,蒜洗净切末,香菜洗净切段备用;(3)海蜇皮洗净切成丝,放入开水中焯一下,捞出沥去水分备用;(4)锅中加适量植物油,烧热后下葱花和蒜末炝锅,香气四溢后放入海蜇丝、绿豆芽和辣椒丝,加适量料酒和盐,猛火翻炒至熟;(5)将香菜段放入锅中,加适量胡椒粉、味精、醋翻炒均匀即可。
食疗功效:海蜇性平味甘、咸,归肝、肾经,《医林纂要》中记载海蜇可“补心益肺,滋阴化痰,去结核,行邪湿,解渴醒酒,止嗽除烦”,是软坚化痰、清热解毒、消肿降压的优质食材,对于高血压、哮喘有着很好的疗效。
绿豆芽性凉味甘,中医认为其具有清暑热、通经脉、解诸毒、调五脏、美肌肤、利湿热的功效。
这款菜可化痰清热、消肿利湿。
5.砂仁陈皮鲫鱼汤原料:鲫鱼1条,砂仁3克,陈皮3克,香菜20克,姜10克,植物油和盐适量。
制作方法:(1)香菜洗净切末,姜洗净切片备用;(2)鲫鱼处理干净备用;(3)锅中加适量植物油,烧热后放入鲫鱼煎至两面金黄,倒入适量开水,武火煮至汤汁呈奶白色;(4)将砂仁、陈皮、香菜末和姜片放入锅中,加适量盐调味,继续煮3分钟即可。
食疗功效:鲫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除湿利水、和中补虚、温胃进食的食疗佳品,对于已经患上心血管疾病的痰湿体质朋友更是福音,能够为这类朋友提供优质的蛋白质。
砂仁可化湿醒脾,为醒脾调胃要药。
这款汤可健脾养胃、祛湿,适合痰湿体质朋友食用。
6.木瓜羊肉粥原料:木瓜100克,羊肉100克,粳米100克,豌豆50克,草豆蔻2克,胡椒粉和盐适量。
制作方法:(1)草豆蔻洗净,豌豆洗净,粳米洗净备用;(2)羊肉洗净后切成小块,木瓜去皮去瓤后用榨汁机榨成汁备用;(3)锅中加适量清水,将全部食材放入,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熬煮至熟烂;(4)最后加适量胡椒粉和盐调味即可。
食疗功效:木瓜位列岭南四大名果之一,有“百益之果”、“水果之皇”、“万寿瓜”的美称,性温味酸,具有化湿止痛、消肿活血、和胃平肝、消食祛风的功效。
《本草纲目》认为羊肉可“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力,益肾气”,俗话说“冬吃羊肉赛人参,春夏秋食亦强身”,适量吃些羊肉可以助元阳、补精血。
这款汤可温补脾胃、补肾散寒。
7.薏仁杏仁粥原料:杏仁10克,薏苡仁30克,冰糖少许。
制作方法:(1)薏苡仁放入温水中浸泡2个小时,捞出沥去水分备用;(2)杏仁去皮洗净备用;(3)锅中加适量清水,放入薏苡仁,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煮至五分熟;(4)将杏仁放入锅中,继续煮熟后加少许冰糖调味即可。
食疗功效:薏苡仁性微寒味甘、淡,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祛湿、利水消肿、清热排脓、舒筋除痹的功效。
杏仁营养价值很高,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钙、磷、铁等营养元素,适量吃些杏仁有益于心脏健康、预防疾病和延缓衰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列举了杏仁的三大功效:润肺,清积食,散滞。
这款粥可祛湿、化痰、止咳。
8.枇杷叶粥原料:枇杷叶15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
制作方法:(1)枇杷叶洗净,放入纱布袋中备用;(2)粳米洗净备用;(3)准备一口沙锅,加适量清水,放入纱布袋,煎成汁后取出纱布袋;(4)将粳米和冰糖放入沙锅中,再加入适量的清水,文火熬煮成粥即可。
食疗功效:枇杷叶性寒味苦、辛,归肺、心、胃经,虽然枇杷不适合痰湿体质的朋友食用,枇杷叶却可以帮助痰湿朋友改善体质,《滇南本草》记载枇杷叶可“止咳嗽,消痰定喘,能断痰丝,化顽痰,散吼喘,止气促”。
这款粥可清肺化痰、止咳降气。
9.蒜苗冬瓜原料:蒜苗100克,冬瓜300克,植物油、水淀粉、味精和盐适量。
制作方法:(1)冬瓜去皮去瓤,洗净后切成片备用;(2)蒜苗洗净切成段备用;(3)锅中加适量植物油,烧热后放入蒜苗段翻炒几下;(4)将冬瓜片放入锅中,翻炒至熟;(5)加适量盐调味,用水淀粉勾芡后再加适量味精,翻炒均匀即可出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