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思维与方法1

创新思维与方法1


1940年11月16日,纽约爱迪生公司大楼一个窗沿上发现 一个土炸弹,并附有署名F P的纸条,上面写着:“爱迪 生公司的骗子们,这是给你们的炸弹!”后来,这种威胁 活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猖狂。1955年竟然放上了52颗炸 弹,并炸响了32颗。对此报界连篇报道,并惊呼此行动的 恶劣,要求警方给予侦破。
间接注意法
即用一种拐了弯的间接手段,去寻找 “关键”技术或目标,达到另个真正目 的。
例1. 农夫分苹果 例2. 唐王聘公主 例3. 狐狸骗乌鸦
层层剥笋法(分析综合法)
依据的原理是十二章中表述的逻辑思维,由 现象到本质。 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最初认识的仅仅是问 题的表层(表面),因此,也是很肤浅的 东西,然后,层层分析,向问题的核心一 步一步地逼近,抛弃那些非本质的、繁杂 的特征,以便揭示出隐蔽在事物表面现象 内的深层本质(警察破案)
卡片式激励法
信息交合法
中国思维魔王许国泰所创造的信息交合法就 是进行组合创造的很好的工具。信息交合法实 施步骤:
把物体的总体信息分解成若干要素,然后 把这种物体与人类各种实践活动相关的用途要 素分解,把两种信息要素用坐标法连成信息标 x轴与y轴,两轴垂直相交,构成“信息反应 场”,每个轴上的各点的信息依次与另一轴上 的信息交合从而产生新的信息。
第二篇:从鲁迅先生自比作一头牛,郭沫若自比牛的尾巴,茅盾先生自比为牛尾巴上的一根落 毛,写到伟人的谦虚。
第三篇:从牛的性格写起,平时温和,有时也会有一股“犟”劲,指出人们在学习中也应有这 股牛劲。
第四篇:写牛不仅有耕田的牛,还有供运输之用的牦牛,提供牛肉的肉食牛,提供牛奶的荷兰 牛,还有用来角斗的西班牙斗牛,从中生发随想。
3 独特性:这是发散思维的最高目标,能形成与众不
同的独特见解,思维活动进入创新的高级阶段。
如说砖头可以当尺子、当画笔、染料、作多米诺骨牌 比赛就与众不同。
法国校长教育淘气的孩子,三十年后36岁成为最年 轻的解剖学家。
扩散思维的作用
创新思维的核心:正是发散思维使我们看到了创 新思维的标志—吉尔福特
1 提供比较设想的条件:当你只有一个主意时, 这个主意就太危险了—哲学家查提尔
美术 铁画
y轴是曲别针的若干信息,
音乐 胡琴码 音符 x轴是与曲别针相关的人
电 导线
类实践要素,信息标两轴相
磁 指南针
交产生信息场
文字 A B C
化学 铁元素
物理 弹簧 砝码
数学 数字 符号
曲别针 材 体 长 截 颜 弹 硬 弧 直 重
质积度面色性度度边量
扩散思维的训练
扩散思维也叫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是衡量孩子创 造力的指标之一,其训练方法是:
2 提高设想的质量:思考的范围更多,选择更多。
3 诱发设想链似产生:先提的设想会刺激后来的 设想。
4 激发潜思维(有时想想、停停、歇歇比一鼓作 气强)
扩散思维的形式
1 结构扩散:以某个事物结构为扩散点,设想出 该结构的各种可能性的思维活动。举例:联合 国儿童公约(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 为了一切孩子、超市商品的摆放、优化组合)
禽——鸡、鸭、鹅;皮球是圆的一手绢是方的。用这一方法提高思维的广度。
连接调和说反意游戏 说一个词让孩子接着最后一个字说下去。如:吃饭—饭桌—桌布-布鞋-鞋带-带鱼-鱼 儿……以此训练孩子思维的流畅性;也可说一个字或词让孩子说出相反的意思。如:上-下、 前-后、左-右、高-低、好-坏、沉-浮,以此提高思维的速度。
3.参考答案或提示 (1)主题之一:赞美雪的洁白无瑕、一尘不染,赞美雪温暖大地、滋润万物的奉献精神。 主题之二:鞭挞雪的虚伪懦弱——以洁白的外衣掩饰世间。 主题之三:鞭挞雪的冷酷无情,所到之处雪压冰封、千山枯寂、万木萧条。 (2)a.老虎有勇猛的一面,所谓“虎虎有生气”,也有凶恶的一面,所谓“苛政猛于虎”。 b.蚕有其无私的一面,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也有其自我束缚的一面,所谓“作茧自缚”。 c.笑有欢愉的一面,所谓“欢歌笑语”,但偶而也有悲伤的一面,所谓“落第举子笑是哭”。 d.哭本是痛楚的表现,所谓“欲哭无泪”,但是也有高兴的一面,所谓“出嫁闺女哭是笑”。 (3)“艺高人胆大”,但是也要看到“大意失荆州”“河里淹死的多是会水的人”,因此艺
(1)制造和放置炸弹的大都是男人。 (2)他怀疑爱迪生公司害他生病,属于“偏执狂”病人。这种病人一过35
岁后病情就加速加重。所以1940年是他刚过35岁,现在(1956年)他应是50 出头。
(3)偏执狂总是归罪他人。因此,爱迪生公司可能曾对他处理不当,使他 难以接受。
(4)字迹清秀表明他受过中等教育。 (5)约85%的偏执狂有运动员体型,所以F P可能胖瘦适度,体格匀称。 (6)字迹清秀、纸条干净表明他工作认真,是一个兢兢业业的模范职工。 (7)他用“卑鄙罪行”一词过于认真,爱迪生也用全称,不象美国人所为。 故他可能在外国人居住区。 (8)他在爱迪生公司之外也乱放炸弹,显然有F P自己也不知道的理由存 在,这表明他有心理创伤,…形成了反权威情绪,乱放炸弹就是在反抗社会 权威。 (9)他常年持续不断乱放炸弹,证明他一直独身,没有人用友谊或爱情来 愈合其心理创伤。
一 延迟评判原则,使与会者思想放松,气 氛活跃,这是智力激励法的关键;
二 以量求质的原则,这是获得高质量创造 性设想的条件;
三 自由畅想原则,突出求异创新,这是智 力激励法的宗旨;
四 综合改善原则,强调相互启发、相互补 充和相互完善,这是智力激励法能否成功的 标准。
五 限时限人原则。
635法
德国人荷力针对德国人惯于沉思 的性格特点,对奥斯本的BS法进行改良的一 种方法。这个方法也是召开会议,到会6人 每人发几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标出1、2、3 每人在5分钟内提出3个设想, 然后将卡片传 给右邻的到会者,这样半小时内可以传递6 次,一共可以产生108个设想。这个方法可 以避免由于数人争着发言使设想遗漏的情况
创新思维方法
一 方法的重要性
如果把创造创新活动比喻成过河的话,那 么方法和技法就是过河的桥或船。方法和技巧可以说比内
容和事实更重要。 法国著名的生理学家贝尔纳曾说过“良好方 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笨拙 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 黑格尔说:“方法是任何事物所不能抗拒 的、最高的、无限的力量.”笛卡儿认为:最有用的知识是 也可以提高 人们的创造力、创新能力。
2、它的应用可直接产生创造、 创新成果或 提高创造、创新成果的实现率。
三创新思维的方法(1)_扩散思维方法
扩散思维方法的含义: 指面对问题沿着多方面思考、产生出多种 设想或答案的思维方式。它又称为发散思 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等。 举例:变垃圾为宝贝、费铁变宝贝,节资 八千万、许宝军种出早熟冬枣(10月上 旬—9—8月)。
第五篇:写牛有一个生理特点——反刍,由此引申到学习也应用此法——温故而知新。 第六篇:从“鼠去牛来闻虎啸”说到中华民族闭关自守的历史已经过去,而今已如充满活力的 初生牛犊,将来必定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三创新思维的方法(2)_收敛思维方法
定义: 收敛思维(集中、辐合、求同、聚敛)指为了解 决某一问题而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条件去寻 找唯一的答案
2 材料扩散:制衣、制镜、燃料、动力的材料
3 功能扩散:化冰通航、淮南矿业集团公司用瓦 斯发电、做燃料
4 方法扩散:智沉敌轮、变“洗澡”为“穿衣”
5 因果扩散:猫跳河自杀、99年台湾中部出现许 多“秃头”。
扩散思维的方法:
智力激励法:(又叫做头脑风暴法) 635法: 卡片式激励法: 信息交合法:
第二热身活动:为使会议活跃,会前可作 一些智力游戏、 讲幽默小故事、作简单的发散思维练习等活动
第三正式开会:明确问题,简单明了 第四自由畅谈:主持人坚持上述原则 第五会后收集:整理设想、提案 第六未达目的,重复上述过程 第七评价选出最佳设想、方案 举例:我们如何多快好完成施工任务
智力激励法——实施原则
智力激励法——方法介绍
头脑风暴法是美国创造学之父奥斯本在 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在韦氏国际大字典中 被定义为:一组人员通过开会方式对某一特 定问题出谋献策,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按其英文字头(brain storming)又称为BS 法。
智力激励法——实施步骤
第一准备阶段:提出问题;组建小组、通知会议内容、 时间、地点
扩散思维的特征
1 流畅性:指单位时间内产生设想和答案的多少。
如砖、树叶、玻璃的用途。(视角不同:建筑材料、 武器、工具、道具)
2 变通性:指提出设想或答案方向上所表现出的灵活
程度,就是思维能从某一方向跳到第二、第三个…… 方向,使方向越来越多,有更多可供选择的余地。
举例:乌鸦喝水、白兰地进军美国、哥仑布竖鸡蛋。
(10)他是无友谊,却重体面,一定是一个衣冠楚楚的人。
(11)为了制造炸弹,他宁愿独居而不住公寓,以便隐藏 和不妨碍邻居。
(12)地中海各国用绳索勒杀别人,北欧诸国爱用匕首, 斯拉夫国家恐怖分子爱用炸弹。所以,他可能是斯拉夫后 裔。
(13)斯拉夫人多信天主教,他必然定时上教堂。 (14)他的恐吓信多发自纽约和韦斯特切斯特。在这两 个地区中,斯拉夫人最集中的居住区是布里奇波特,他很 可能住那里。 (15)持续多年强调自己有病,必是慢性病。但癌症不 能活16年,恐怕是肺病或心脏病,肺病现代已易治愈,所 以他是心脏病患者。
纽约市警方在16年中煞费苦心,但所获甚微。所幸还保 留几张字迹清秀的威胁信,字母都是大写。其中,F P写 到:我正为自己的病怨恨爱迪生公司,要使它后悔自己的 卑鄙罪行。为此,不惜将炸弹放进剧院和公司的大楼,等 等。警方请来了犯罪心理学家布鲁塞尔博士。博士依据心 理学常识,应用层层剥笋的思维技巧,在警方掌握材料的 基础上做了如下的分析推理:
经常向孩子提问题,激发孩子积极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提 出问题。 如: “白面可以做什么!”(枚举性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