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五课《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
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交代了“音乐之都”的地理位置;第二、三、四自然段为第二段,从世界著名音乐家在这里的创作生涯、城市的建筑与装饰以及维也纳人对音乐的酷爱这三方面叙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第五、六、七自然段为第三段,介绍了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金色大厅”的宏伟壮观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
其中第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就这篇文章而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语言简洁、明快,优美,如第二段中,对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它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介绍,语言简洁明快。
第四自然段,作者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维也纳人酷爱音乐的特点,使人感受到夏日夜晚,音乐随晚风飘逸、回荡在街头巷尾,仿佛整个城市都沉浸在音乐之中;2、层次清晰、明快,有详有略,如音乐般急缓有致。
全文以总分结构一以贯之,每一节也是如此。
3、手法灵活、变化多样。
全文内容不长,然而选材的代表性(内容上、结构上),描写的点面结合、动静搭配等均是学生读写结合的范文。
这也是编者要求学生背诵课文3、4节的意图吧!4、文化底蕴丰厚,其地理风貌、尤其是名人名曲,也是陶冶学生性情的一个有效载体。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
3、抓住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总分式的构段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体会作者这样组织安排材料的用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的情趣。
教学重点: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教学难点:维也纳成为音乐之都的原因。
教具准备: 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走进音乐之都维也纳,感受维也纳的特殊魅力。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维也纳图片:上课之前老师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课件出示图,欣赏到这儿,哪些词从你的脑海中源源不断地蹦出来?(如: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知道这是哪儿吗?(板书:维也纳)2、对维也纳你还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板书:音乐之都)三面环山,多瑙河穿城而过,四周环绕着维也纳森林,是一座典雅、美丽、清洁的花园城市。
让我们看看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出示第1小节)3、出示:奥地利首都……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的北麓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
4、你能读好它吗?指名读5、指导:“北麓”:看字形“麓”, 本意为指明鹿生活在何种地方,是在有树林的山脚下。
山脚有水有草,适合生存,遇敌害则上山躲进树林,是鹿群最理想的栖息之地。
后演化为山脚之义。
南麓指——南边的山脚。
6、齐读第一节。
7、欣赏了美丽的维也纳,再读读第一句话,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一问,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中。
二、初读指导。
㈠、在预习的基础上能将课文读正确、流利的请举手。
㈡、同桌互读:把最能体现你朗读水平的一小节读给同桌听,请同桌给予正确评价。
把你认为最难读的一段考考你的同桌。
(互读互评)㈢、检查朗读:★★:检读字音:在刚才的朗读中有读错的请提出来:⑴:18世纪以来……优美乐章。
(指导读准人名)⑵:夏天的夜晚,……回荡。
(指名读句子。
正音掺和。
“掺和”是指:音乐花草混合在一起,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嗅觉上的美好享受。
想想漫步在街上,听,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想起来了,闻一闻,晚风中飘荡着花草的芳香,此时此刻,你感觉怎样?我们学词的时候并不一定要清晰地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可以品出这个词语的意境和感觉。
让我们好好感受一下这份轻快愉悦的心情。
女生齐读)★★:检读段落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根据学生回答指名读2——7节)★第2小节:板书:古典音乐的摇篮1、这里有一个词让我一读就想到了婴儿,是哪个?(“摇篮”)⑴、在文中的意思应选(B)“摇篮”:A婴儿卧具。
形状略像篮子,多用竹或藤等制成,可以左右摇动,容易使婴儿入睡。
B比喻某些事物的发源地。
⑵、文中指: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发源地。
⑶、想想,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被我们称为“摇篮”?如长江、黄河是中国文明的摇篮。
出示课件填空。
3、这小节主要写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抓中心句,后面围绕这句话来写的)4、看看还有哪些段落和这段的结构相同?(3、4)★第3小节:板书:用音乐装饰的城市1、用音乐装饰起来的“装饰”可以换成哪些词?(打扮、点缀、装扮、装点)这里作动词用。
2、这自然段还有一个“装饰”,是同一个意思吗?(装饰品)它作名词用了。
出示课件草坪真美,让我们齐读句子——就连……。
3、小结: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词性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相同了。
★第4小节:板书:一天也离不开音乐1、刚才朗读时有谁读错的吗?(掺和)如果没有,则:老师想考考同学⑴、出示: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
指名读句子。
正音掺和。
“掺和”是指:音乐花草混合在一起,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嗅觉上的美好享受。
想想漫步在街上,听,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想起来了,闻一闻,晚风中飘荡着花草的芳香,此时此刻,你感觉怎样?我们学词的时候并不一定要清晰地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可以品出这个词语的意境和感觉。
⑵、让我们好好感受一下这份轻快愉悦的心情。
女生齐读。
⑶、引读: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街头巷尾。
“巷”是“港”的右半边。
根据前两自然段归纳段意的方法,谁来说说这小节写了什么?★、第5、6、7小节:板书:世界歌剧中心、金色大厅1、自由读后面3自然段,想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世界歌剧中心、金色大厅)第5自然段那个词一下子吸引了你的眼球?(星罗棋布:罗:罗列;布:分布。
像天空中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着。
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男生齐读描写“世界歌剧中心”部分。
2、金色大厅又是怎样的?出示课件图。
看了金色大厅的图片,你想用文中哪个词来形容?(金碧辉煌、金光闪闪)文中体现在哪儿?(正厅两边……金光闪闪)三、再读课文,分析课文的结构,概括大意1、读到这儿,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原因吗?可以看着板书回答用上“因为……所以……”再说一说。
四、总结全文作者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从四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细细品味维也纳的音乐魅力。
五、学习生字:读到现在,我们来开展个竞赛,看谁记得快:看看哪个生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学生交流)然后默写生词:自卑、街头巷尾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摇篮”、“掺和”等主要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结合多媒体课件,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人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具体叙述维也纳的。
2、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三、教学过程课前板:音乐之都维也纳(一)复习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维也纳形成更深刻的印象,充分体会它的美。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你知道维也纳在哪吗?2、齐读第一段。
读了这段话,你觉得维也纳是个怎样的地方?3、师:的确维也纳真的很美,而维也纳不仅美,更是一个世界闻名的音乐之都。
那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呢?请同学们自读全文,划划相关的语句,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上批注。
(二)精读感悟,交流学习设计意图:整个这一教学环节主要围绕“你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呢?”展开教学,让学生有个整体上的把握。
再由扶到放,最后的“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读体会,教师只做适当引导。
A.学习第二自然段(出示第二段)1、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古典音乐的摇篮。
2、出示第二段第一句,重点理解“摇篮”,词典上有两种含义:1通常装在摇摆器上或悬挂于枢轴上可以摇摆的婴儿床或吊床。
2比喻文化或运动等的发源地。
生:联系课文内容,做出正确选择。
师:也就是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发源地,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说说成因,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是啊,所有这些赫赫有名的音乐家都在维也纳成长、成材,同时也正是他们造就了维也纳“音乐之都”的美名。
3、齐读第二自然段4、过渡:你还从哪个方面看出维也纳“音乐之都”的呢?B.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1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音乐装饰的城市2齐读第一句话,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3出示第三段第二句话(齐读),你从“到处可以看到”中体会到了什么呢?生:铜像和雕塑之多,为维也纳增添了音乐色彩。
4指名读第三句话,看媒体并思考:你从中看出了什么?生:维也纳人对音乐大师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师:很好,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达维也纳人对音乐大师的怀念和敬仰之情?(恩,真不错,老师已经从你的朗读中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点。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5读最后一句话,紧扣“就……也……”这个关联词,学生通过观看王宫花园草坪上用鲜花组成的巨大音乐符号,师: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所以我们说,维也纳的确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是----音乐之都。
6有感情地齐读这一段。
7过渡:同学们,你还从哪个方面看出维也纳“音乐之都”的呢?C.学习第四自然段。
1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2请女生读第四小节,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的?(学生交流,相机看多媒体)3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从四个方面说:一、是人们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优美的华尔兹舞曲;二、是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指名读)1.着重理解第二句中的“掺和”这个词是什么意思?2.师:同学们可以展开你的想象:夏天的夜晚花草茂盛,芬芳四溢,露天音乐演奏会无遮无挡,乐声飞扬,维也纳人正用心去感受这“味”与“声”的结合。
同学们,你要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生:会完全沉浸在里面,会觉得十分舒服,心情很轻松,会十分喜欢这音乐……师:谁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你自己的这种感受?(叫两三个同学,并做好相应的点评)3.下面让我们结合图再来看看。
4.齐读这句话。
三、是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室内演奏的传统;四、是在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