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PPT课件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PPT课件

第八章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编辑课件
1
▪ 标准简介(标准 标准化) ▪ 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与执行
编辑课件
2
标准
▪ 定义: 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 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 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 目的: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最大社会效益
▪ 对象:重复性概念和重复性事物。
编辑课件
▪ 征求经意:见收阶集段、(整≤理5回个函月意完见成,标提出准征送求审意稿见)
止:汇总处理表 至完成标准送审稿
▪ 审查阶段( ≤ 5个月 完成标准报批稿)
▪ 批准阶段( ≤ 6个月 批准发布国家标准、提 供标准出版稿)
▪ 出版阶起段:(国家≤ 3标个准月出版提单供位标收准到出国版家标物准)出版稿
止:国家标准正式出版
三、标准编写的规范性—编写应符合
GB/T1,1的要求以及按照GB/T1,1细化的不
同类别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
编辑课件
36
六 标准的实施
▪ 原则:
▪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的强制性标准, 企业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 生产、销售和进口;
▪ 推荐性标准鼓励企业采用,企业一旦采用,对企 业而言必须严格执行;
▪ 3年复审,以决定是否继续有效,转化为国 家标准或撤销。
编辑课件
19
▪ 制定标准原则 ▪ 标准制定程序 ▪ 快速制定程序 ▪ 标准的质量评价要素 ▪ 标准的实施 ▪ 标准实施的监督
编辑课件
20
▪ 食品安全标准
▪ 指为了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食 品链全过程中影响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各种 要素以及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和管理,经 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 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 地方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 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 管部门备案公开发布的标准(我国)。
▪ 企业标准:企业制定并由企业法人代表或 其授权人批准、发布的标准。
编辑课件
10
▪ 企业标准与国家标准的区别:
一、企业标准是企业独占的无形资产; 二、企业标准如何制定,在遵守法律的前 提下,完全由企业自己决定; 三、企业标准采取什么形式、规定什么内 容,以及标准制定的时机等,完全依据企 业本身的需要和市场及客户的要求,由企 业自己决定。
编辑课件
28
▪ 内容:
国家标准技术
▪ 技术委员会审核标准报批稿及报批审材查料机构
否是
返回起草单位, 限时解决问题后再审核
≤4个月
审查上报标准 且进行必要的协调和完善
工作 ≤3个月
否是
返回部门或有关专
国务院标准化主管
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部门批准发布
限时解决后再编行辑课报件 批
≤1个月 29
三 快速制定程序
编辑课件
16
▪ 基础标准: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 基础并普遍通用,具广泛的指导意义。
▪ 产品标准:保证产品的适应性。
▪ 方法标准:以试验、检查、分析、抽样、 统计、计算、测定、作业等各种方法为对 象制定的标准。
编辑课件
17
▪ 安全标准:以保护人和动物的安全为目的 而制定的标准。
▪ 卫生标准:为保护人的健康,对食品、医 药及其他方面的卫生要求而制定的标准。
▪ 标准只有通过实施才能使标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 级发展。
编辑课件
38
▪ 组织实施标准的重点
▪ 强制性标准 ▪ 重要的基础性标准 ▪ 重要的管理性标准 ▪ 重要的产品标准
编辑课件
39
七 企业实施标准一般程序和方法
▪ 制定实施标准的计划; ▪ 实施标准的准备(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向有关人员宣传 讲解标准;进行技术准 备;进行物质准备); ▪ 实施标准; ▪ 检查和验收; ▪ 总结。
编辑课件
21
一 制定标准原则
▪ 有利于保障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保护 消费者的利益,保护环境;
▪ 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推广科学技术 成果,提高经济效益,并符合使用要求;
▪ 有利于产品通用互换,做到技术上先进, 经济上合理;
编辑课件
22
▪ 应当做到有关标准的协调配套;
▪ 应当有利于促进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贸易;
▪ 应当发挥行业协会、科学研究机构和学术 团体的作用。
▪ 《食品安全法》规定:制定食品安全标准, 应当以保证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做到科 学合理、安全可靠。
编辑课件
23
二 全标国收专准到业新制标工准定作化项程技目术序建委议员提会案或→部门
将新工作项目建议上报
▪ 预阶段(提出新工国作务院项标目准建化议行)政主管部门
▪ 生产过程中标准执行情况; ▪ 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进行技术改
造,引进技术和设备,是否符合有关标准 要求。
编辑课件
42
▪ 企业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方式
▪ 新产品标准化审查 ▪ 按标准检验和处理 ▪ 对实施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情况进行审核、
编辑课件
12
(1)我国的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
▪ 强制性标准:强制性标准的强制性指标准 应标准应用方式的强制性,即利用国家法 制强制实施。强制性是法律法规所赋予的。
▪ 推荐性标准:是倡导性、指导性、自愿性 标准。
编辑课件
13
(2)世界贸易组织的技术法规和标准
▪ 技术法规:强制执行的规定产品特性或相 应加工和生产方法的文件,也可以包括或 专门规定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 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体现 国家对贸易的干预。
▪ 立项阶段(≤国3个务院月标提准出化新行工政主作管项部目门)
收到新工作项目建议→下达新工作项目计划
▪ 起草阶段(≤10个月 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自技术委员会收到新工作项目计划起,
落实计划,组织项目的实施
至标准起草工作组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止
编辑课件
24
起:标准起草工作组将标准征求意见稿 发往有关单位征求意见
▪ 环境保护标准:为保护环境和有利于生态 平衡对大气、水体、土壤、噪声、振动、 电磁波等环境质量、污染管理、监测方法 及其他事项而制定的标准。
编辑课件
18
▪ 指导性文件:为仍处于技术发展过程中的 标准化工作提供指南或信息,供科研、设 计、生产、使用和管理等有关人员参考使 用而制定的标准文件。
▪ 不宜由标准引用使其具有强制性或行政约 束力。
▪ 协调标准:由CEN、CENELEC和ETSI根 据欧盟委员会与各成员国商议后发布的命 令制定并批准实施的欧洲标准。
编辑课件
15
▪ 标准文件:提出要求或作出规定,作为某 一领域的共同准则。(作用)
▪ 标准样品:提供实物,作为质量检验、鉴 定的对比依据,测量设备检定、校准的依 据,以及作为判断测试数据准确性和精确 度的依据。
3
▪ 本质:统一
▪ 载体:即标准的表现形式为一种文件。
▪ 标准制定的十要素:
①标准须由专家组成的技术委员会起草或者审定。 ②标准须经过一定的程序产生,这些程序一定要 体现出充分协商的一致性。 ③标准的内容涉及的是技术。 ④标准要有一定的科学性。
编辑课件
4
⑤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加强管理、 发展贸易、扩大交流。 ⑥制定、使用标准的动力是谋求利益的共同性。 ⑦标准的最终效果体现为自愿执行,通过社会和 企业自愿实施,体现为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⑧标准要具备统一的格式。 ⑨标准须经权威部门审批发布。 ⑩标准要实施一系列的动态管理。
编辑课件
25
▪ 复审阶段(≤ 5年 )
▪ 国家标准复审后对不需要修改的国家标准 可确认其继续有效,对需要修改的可作为 修订项目申报,列入国家标准修订计划。
▪ 废止阶段
▪ 已无存在必要的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 主管部门予以废止
编辑课件
26
▪ 审查阶段
▪ 技术委员会收到起草工作组完成的标准送 审稿—会审或函审—工作组最终完成标准 报批稿
编辑课件
5
标准化
▪ 定义: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
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 内容:
①标准化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而是一项有组织的 活动过程。
②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成果,标准的效能和目的 都通过制订和实施标准来表现。
编辑课机构(ISO、 IEC、ITU) 及其他国际标准组织(国际标准 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制定的标准。
编辑课件
33
二 计划调整
在执行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过程中,如快 速程序要和正常程序要互相转换应按要求填写 《国家标准计划项目调整申请表》并按《国家标 准管理办法》中有关计划项目调整的规定办理。
三 制定过程
对于采用快速程序的项目除省略阶段外其他阶 段仍应严格按《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GB/T16733的规定执行,不可省略或简化。
▪ 标准:由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性的、 为了通用或反复使用的目的,为产品或相 关加工和生产方法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 的文件。反映市场对贸易的要求。
编辑课件
14
(3)欧盟的指令和标准
▪ 新方法指令:欧盟对涉及产品安全、工业 安全、人体健康、保护消费者和保护环境 方面的技术要求制定“新反法指令”。性 质是技术法规,各成员国依法强制实施。
编辑课件
40
八 标准实施的监督
▪ 对标准实施的监督是指对标准贯彻执行情 况进行督促、检查和处理的活动。监督检 查包括上级有关部门对企业的监督检查和 企业自身的监督检查。
▪ 《标准化法》规定,县级以上政府标准化 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检查。
编辑课件
41
▪ 监督检查的内容
▪ 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标识和包装是否符 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 会审应写出《会议纪要》 函审应写出《函 审结论》并附《函审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