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师16春古代汉语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东师16春古代汉语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东师16春《古代汉语(1)》在线作业满分答案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 谓语与宾语的关系需要译为“把……看作”、“认为……怎样”,有主观上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这种用法是A. 意动用法B. 对动用法C. 为动用法D. 使动用法2. 下列句子中属于名词用作状语的是A.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B. 于予与何诛!C. 舍瑟而作。

D. 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3. 四体二用说是谁首先提出来的A. 段玉裁B. 许慎C. 班固D. 戴震4. “子路问:‘闻斯行诸?’”中“诸”字的词性为A. 语气词B. 代词C. 兼词D. 词尾5. 下列句子中存在使动用法的是()A.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B. 刻削之道:鼻莫加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C. 甘其食,美其服D. 一狼洞其中6. 下列句子中“朝”是使动用法的是A. 武丁朝诸侯。

B. 使妇人载以过朝。

C. 太史书曰: “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D. 盛服将朝。

7. 下面句子中,有名词用如动词现象的是A. 吾道一以贯之。

B.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C. 孟尝君客我。

D. “许子冠乎”曰:“冠。

”曰:“奚冠?”曰:“冠素。

”8. 下列句子中,“ 然”不是代词的是A. 赵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B. 夫子怃然。

C.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D.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惟此时为然。

9. 有些词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功能,这种用法是A. 使动用法B. 宾语前置C. 词类活用D. 意动用法10. “歌、謌”的关系是A. 繁简字B. 古今字C. 通假字D. 异体字古代汉语(1)16春在线作业1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 从结构上,判定名词用作动词,注意在句中的语法地位,包括()()()()A. 看此名词是否受否定副词修饰B. 看此名词后边是否带宾语C. 看此名词的文中义D. 看此名词是否有补语2. 关于“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说法正确的是A. “擐”的意思是穿B. “即”是动词,走向C. 是被动句D. 是判断句3. 古今字的来源主要有两个,分别是()()()()A. 同源分化B. 同音假借C. 同形分化D. 同体分化4. 句子属于判断句的句子是()()()()A. 彼所谓豪杰之士也B. 百乘,显使也C. 千金,重币也D. 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5. 下列各句中的“ 以为” 的词义为“认为”的是A.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B.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D.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6. 下列句子中,“于”属引进行为主动者的有A. 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B.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C.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D.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7. 下列各句中“夫”字为远指代词的是A.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B. 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C.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 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8. 下面句子中,含有宾语前置的有()()()()A.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B. 其虞虢之谓C. 夜以继日D. 唯利是图9. 对《战国策》一书,说法正确的是()()()()A. 《战国策》流传到现在的本子有两种,都是汉人辑录的B. 此书是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C. 分为东周、西周、秦、齐等12国D. 共33篇10. 关于“权,然后知轻重。

”中的“权”字,说法正确的是A. 权,秤锤,这里用如动词B. “权”的文中义为权衡利弊C. “权”的文中义为称东西D. 权,黄华木,这里用如动词古代汉语(1)16春在线作业1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50 分。

)1. “草书”本是个总名,里面还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章草、今草和狂草。

A. 错误B. 正确2. “孟尝君就国于薛。

”中的“就”是“英勇就义”的意思。

A. 错误B. 正确3. “邻之厚,君之薄也。

”是一个判断句。

A. 错误B. 正确4. “梁王虚上位”中“虚”是使动用法A. 错误B. 正确5. “祭先王不得入庙”中“庙”为“寺庙”的意思A. 错误B. 正确6. 现在最通行的《礼记》注本《礼记注疏》,是东汉杜预作的注,唐孔颖达作的疏。

A. 错误B. 正确7. “羊、象、瓜、火、日、月”都属于“六书”中的象形字。

A. 错误B. 正确8. 传统的“六书”包括:指事、形声、象形、会意、转注和假借。

A. 错误B. 正确9. 四体二用说中的“四体”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

A. 错误B. 正确10. 关于《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

作者无可考。

流传到现在的本子是经汉代刘向整理过的,分为东周、西周、秦、齐等12国,共33篇。

A. 错误B. 正确11.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中“衣”做动词,“穿”的意思A. 错误B. 正确12. “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中有宾语前置情况。

A. 错误B. 正确13. 古汉中,“是”在个别时候也作系词用,系词“是”是由代词“是”的复指用法发展来的A. 错误B. 正确14.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中的“踵”字的用法是名词做状语。

A. 错误古代汉语(1)16春在线作业2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 下列句子中,没有宾语前置情况的是A.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B. 吾道一以贯之C.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D.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2. 记录和传递语言的社会性的书写符号体系是 :A. 文字B. 书信C. 语音D. 词义3. “慚”与“慙”的关系是A. 繁简字B. 古今字C. 通假字D. 异体字4. “秦师遂东。

”中“东”的用法是A. 名词用作动词B. 名词的意动用法C. 动词的使动用法D. 名词做状语5.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中“城”的文中义是A. 城市B. 城都C. 城墙D. 城堡6.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中的“ 颁”当怎样理解A. 是动词,颁布的意思B. 用的是本义,大头的意思。

C. 通“斑”,花白的意思。

D. 形容词,众多7. “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中“焉”的词性和语法功能是A. 指示代词,作状语B. 指示代词,作宾语C. 疑问代词,作状语D. 疑问代词,作定语8.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里“也”字的词性和意义或用法为A. 副词,也B. 连词,表承接C. 语气词,表停顿D.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9.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中“庠”的文中义是A. 羊圈B. 市场C. 学校D. 宗庙10. 下面句子中,不含数词用作动词的是()A. 六王毕,四海一B.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C. 人一己百D. 一之为甚,其可再乎?古代汉语(1)16春在线作业2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 关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中的“夫”说法正确的是A. 词性是指示代词B. 可译为“那”C. 词性是发语词D. 表示将发表议论2. 下列句子中的“其”是代词的有()()() ()A. 臣诚见其必然者也B. 权使其士C. 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D. 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3. 古今字的来源主要有两个,分别是A. 同源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B. 同音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C. 同形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D. 同体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4. 关于“ 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中“置邮”,说法正确的是A. 置、邮,都是古代传递政令的方法B. 置驿,指马递。

邮驿,指车递。

C. 置、邮,不是古代传递政令的方法D. 置驿,指车递。

邮驿,指马递。

5. 下列各句中“其”字是代词的是()()()()A.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B.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C.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D. 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6. 秦以后文字,基本上属于今文字阶段,它包括A. 隶书B. 楷书C. 草书7. 下列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句子有A.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

B.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D. 武丁朝诸侯。

8. 异体字形成的原因有三个:分别是.A. 造字方法不同的异体字B. 造字素材不同的异体字C. 偏旁位置不同的异体字D. 造字形符不同的异体字9. 关于《礼记》一书,叙述正确的是A. 《礼记》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书。

B. 《礼记》流传下来的有两种本子,都是汉人辑录的。

C. 戴德辑录了《小戴礼记》,戴圣辑录了《大戴礼记》。

D. 《礼记》即《小戴礼记》。

10. 下列句子里的“以”是介词的是A.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 以此众战,谁能御之?C. 宫之奇以其族行。

D.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古代汉语(1)16春在线作业2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50 分。

)1.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中有意动用法。

B. 正确2. “以重金为鲁连寿”属于双宾语结构。

A. 错误B. 正确3. 关于《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

作者是刘向。

A. 错误B. 正确4. 金文又称作殷虚文字。

A. 错误B. 正确5. 关于《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

作者无可考。

流传到现在的本子是经汉代刘向整理过的,分为东周、西周、秦、齐等12国,共33篇。

A. 错误B. 正确6. “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中“陵”的文中义是大山。

A. 错误B. 正确7. 汉代古文经学家从分析大量汉字结构和用字现象中归纳出的造字和用字条例是六艺。

A. 错误B. 正确8.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译为“将军认为他大气夸奖他,于是就指着厅里张贴的画让他做对子”A. 错误9. “遽诘之曰:“童子何来?”中“遽”是副词,“立刻”的意思.A. 错误B. 正确10. 古今字主要的两个来源是同源分化和同音假借。

A. 错误B. 正确11. 省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省略句子的某个成分,省去的部分可以补出来。

A. 错误B. 正确12. “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中的“以诸侯之师”是介宾短语做状语。

A. 错误B. 正确13. 主语代表的人物不施行这个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这种用法是使动用法。

A. 错误B. 正确14. “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中“则”字本指法则,这里用如动词,当“ 效法”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