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栽培技术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全世界1/3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
小麦的营养价值很高,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1%—14%(高的可达17%—18%),高于一般谷类作物。
小麦类型和品种繁多,分布广,对土壤、气候条件适应性强,耐寒、耐旱、稳产、高产。
小麦适于机械耕作,生产成本低,劳动生产率较高。
冬小麦利用秋末及冬季低温季节,既可以与夏播作物复种,还可以与冬、春、夏作物带状间作、套种,对改革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都有重要意义。
一、小麦生产的土、肥、水条件(一)土、肥、水在小麦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小麦产量和品质是品种特性(内因)和环境条件(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大田生产中,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生活条件,光、温主要从自然环境中得到满足,而水、气和养分除部分来自自然环境外,主要靠人们在栽培过程中予以供应和调节。
而这种调节大部分是通过土壤而发生作用。
土壤是小麦生长的基础,营养和水分是小麦赖以生长的物质条件。
(二)小麦对土壤的要求小麦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粘土、壤土和砂土都可以种植小麦,但要达到高产必须具备一个良好的土壤条件,以满足生育过程中对水、肥、气、热的要求。
高产田土壤具备以下特点。
1、深厚的耕作层耕作层是在长期的耕作栽培措施下逐步形成的。
耕作层深厚可蓄纳较多的水分,扩大施肥范围,为小麦根系发育创造有利条件。
耕作层深度一般应在30cm以上。
2、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和养分状况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
总结各地经验,产量为6000kg/hm2以上的麦田,播前土壤应具备以下指标:有机质1%以上,全氮0.06%以上,速效氮30mg/kg以上,速效磷20mg/kg以上,速效钾40mg/kg 以上。
3、良好的土壤质地和适宜的酸、碱、盐土壤质地直接影响小麦生长发育。
重粘土或粘土,因质地细,结构紧密,通气性差,不利于小麦发芽和出苗。
沙质土壤,结构松散,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含量低,温度变幅大,不利于小麦生长和越冬。
最适宜种植小麦的土壤是壤土,这类土壤具有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磷钾含量高,有利于小麦出苗和根系发育,增产潜力大。
土壤容重以1.14-1.365g/cm3、孔隙度以50%-55%为好。
这样的土壤抗旱、抗涝、保肥、耕性好,有利于提高整地质量。
小麦在微酸性和微碱性土壤上均能生长,但最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6.8-7.0,即以中性反应的土壤为宜。
土壤中含盐量对小麦发芽出苗影响较大。
根据各地测定结果,一般土壤耕层含盐总量达0.25%即为小麦播种和苗期阶段的耐盐临界点,达0.4%以上种子即失去发芽能力,幼苗受到严重抑制。
4、土地平整土地平整是防止肥水流失,保证灌溉质量,确保全苗、匀苗、齐苗和壮苗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播种、管理、收割等各项作业质量的基础。
所以有灌溉条件的麦田,地面坡降应控制在0.1%-0.3%范围内。
( 三)麦对养分的要求1、小麦生长发育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小麦一生中从土壤、空气和水中吸收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硫、钙、镁等和微量元素铁、锰、硼、锌、铜、钼、氯等。
其中碳、氢、氧占小麦干物质的90%以上,氮及灰分元素(磷、钾、钙、镁、硫、铁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不足5%。
(1)、小麦对氮素的需要氮肥对增加小麦产量和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氮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根、茎、叶、蘖的生长,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能力,增加干物质积累,延长光合器官寿命,在幼穗分化中可增加小穗数、小花数,提高结实率。
在小麦后期施用适量氮素,可以提高千粒重并改进籽粒品质。
(2)、小麦对磷素的需要磷素是小麦细胞核的主要成分,直接参与呼吸过程,并在光合作用和物质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磷与氮在土壤中是相互作用的营养元素,磷素充足时,由于根素发育好,吸氮能力增强,氮的利用率提高,能促使麦苗早发犰长多分蘖,磷在植物体内可以影响含氮物质的代谢,能提高植侏组织中蛋白质的百分含量,在改善小麦营养生长方面发挥以磷促氮的作用。
相反,氮素充足时,也有利磷素作用更好的发挥。
(3)、小麦对钾素的需要钾不直接参与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它能促进化合物的形成和转化,使叶中的糖分向正在生长的器官输送。
钾对原生质胶体的理化性质有良好的影响,能增强植株抵抗低温、高温和干早的能力。
(4)、小麦对其他营养元素的需要除氮磷钾外,其他营养元素对小麦生长发育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缺镁时麦叶起皱或卷曲,生育期推迟;缺钙时,根系发育受阻;缺铁时,则发生绿现象;缺硼、铜、锰、锌、钼时,植株矮小、白化或死亡;缺硼还会导致性器官发育受阻,花粉败育,结实能力下降。
2、小麦的需肥量及施肥量在大田上生产确定施肥量,除根据产量要求外,还应考虑土壤肥力基础和肥料利用率的高低。
而肥料利用率的高低,除肥料种类、质量和施肥方法外,还与其他措施的配合有很大的关系。
一般而言,有机肥当年的利用率为20%-25%,氮素化肥为50%-70%,磷肥为15%-30%,钾肥为50%-70%。
施肥量一般要比需肥量大。
一般施肥量,氮素大于需要量的一倍左右,磷素2-4倍,钾素在1倍以下。
3、小麦的合理施肥(1)、有机与无机结合从一些高产地区经验来看,小麦施肥应做到有机和无机相结合。
有机质的含量和养分状况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
小麦产量高低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有密切的关系。
有机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具有良好作用。
而且能保持作物有连续增产的作用。
(2)、坚持氮磷配合新疆土壤养分含量总的情况是缺磷、少氮、钾有余。
由于镁和钙的固磷作用,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显得特别少。
所以不仅要补施氮肥,也要增加磷肥,以协调氮、磷比例。
(3)、施足基肥基肥是小麦增产的基础。
小麦基肥的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60%-80%。
粘性土壤保肥能力能强,基肥比重可大些,砂性土壤肥料容易分解,保水能力差,基肥比重应略少一些。
基肥最好以有机肥料为主,配合施用少量的氮磷化肥,做到粗肥与细肥结合,迟效与速效结合,因地制宜,因茬制宜,晚茬、薄地要多施,早茬、肥地要少施,基肥多的要全层施肥,精肥要适当浅施或集中施于中层。
氮、磷、钾速效性肥料都应施入8cm以下,以提高肥效。
(4)、带好种肥带好种肥不仅是培育壮苗、保证小麦越冬的重要措施,也是有效的增产手段。
种肥施在种子附近,肥料集中,肥效来得快,利用率高,能有效地协调土壤中氮磷比例,促使根系发达,幼苗粗壮。
种肥用量不宜多,若以有效成分计算,氮、磷肥各15.0-22.5kg/hm2即可。
(5)、适时追肥追肥应因地制宜,看苗进行。
土壤性质不同,施肥方法和施肥量应有所区别。
沙土地保水保肥能力差,施肥要少量多施,防止脱肥早。
粘土地保肥性强,一次追肥量可大些,但施肥要适当提前,防贪青晚熟。
追肥数量有适当,追肥主要是施氮肥,一般施纯氮45-75kg/hm2比较合适。
(6)、测土配方施肥施肥应避免盲目性,讲求科学性。
应根据小麦需肥规律、产量要求、土壤肥力状况和品种特性等,合理确定施肥期、种类、数量、比例和施肥方式,减少肥料损失,发挥肥料的效益。
(四)对水分的要求1、小麦的耗水量小麦耗水量是指小麦从播种到收获整个生育期间消耗水分的总量。
水浇麦田耗水量常在1500-5250m3/hm2。
2、田灌溉技术(1)、灌溉原则为了提高灌溉麦田的水分有效利用率,从根本上讲,首先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合理配置畦式,提高灌溉质量,在小麦需水关键时期保证供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生态耗水,满足生理用水,防止受旱。
(2)、灌水方法A、畦灌:凡地势平坦、坡降在0.2-0.8%、范围内、土壤无盐碱的地块,宜采用畦灌法。
B、沟灌:这种灌水方法主要适用于坡降大(1.0%-2.5%)、土层薄(40-80cm)、土壤板结、渗水性差的地块。
C、格田灌溉:格田灌适用于地势平坦(坡降在0.1%以下)而土壤含有一定盐碱的地区。
格田灌是一种淹灌形式,灌后地面板结,应及进耙地松土,防止返盐。
D、喷灌:喷灌易控制土壤湿润深度,对地形要求不严格,不易造成地面径流和产生渗漏现象。
喷灌比地面灌溉一般可节约用水30%-60%。
喷灌在干早地区有利于扩大灌溉面积;,在坡地上可防止土壤冲刷,减少土、肥流失;在盐渍化地区可防止地下水位上升造成次生盐渍化。
喷灌能减少土壤板结,保持土壤疏松,利于根系发育。
喷灌还可以减轻小麦受干热风危害。
E、滴灌:在目前各种灌溉方式中,滴灌用水最最省,效率最高,不易造成土壤板结,有利于根系生长,样加产量。
缺水严重的以色列等国家已大面积应用,我国麦田使用正处于试验阶段。
二、冬小麦栽培技术(一)播前准备1、麦田土壤耕作冬小麦的土壤,包括深耕和播前整地两个环节。
种小麦的地都要求深耕,深耕能加深耕层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利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土壤养分的转化。
这些都有利于小麦根系向纵向深发展,有利于小麦根系向纵向深发展,有利于提高产量。
土壤耕翻深度,应根据原来的基础和土质而定,机耕深度一般在25-30cm ,不应浅于22cm。
对播前整地质量以“齐、平、松、碎、净、墒”六字要求作为作业质量指标。
2、种子准备(1)、选用良种良种是丰产的内因,在生产上能起到不同程度的高产、稳产、优质、低消耗的作用。
对一定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有适应性,能充分利用自然和栽培中的有利条件,抵抗和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
同时,选用发芽率高、发芽势强、无病虫、无杂质的大而饱满、整齐一致的种子,播种后出苗快,出苗整齐,而且根系多,幼苗叶片大,分蘖好,有利于培育壮苗,是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大田生产中一般种子净度应在98%以上,发芽率不低于96%。
(2)、种子药剂处理A、病害防治:除不从疫区引种外,凡是带病种子都要认真进行防病处理。
种子防病处理,不仅对以种传为主的黑穗病、线虫病和黑颖病有极好的防治效果,而且用多菌灵拌种,对土传的雪霉病和雪腐病等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有内吸粉锈宁处理种子,对气传的锈病和白粉病以及对花器传染的散黑穗病的防治,也有重要作用。
B、虫害防治:药剂拌种既可防治地下害虫如地老虎、金针虫和蝼蛄等,又能防治苗期为害地上部分的麦蚜、黑森瘿蚊和白翅潜叶蝇等。
(二)播种1、适期播种适宜的播种期,须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品种特性等确定,以小麦入冬前能达到壮苗为标准。
壮苗一般从两个方面衡量,一是个体,二是群体。
北方冬麦区,一般中量播种的麦田,入冬前基本苗300万株/hm2左右,单株主茎长出5-6片叶,单株分蘖2-4个,蘖大而壮,次生根4-6条,总茎数900-1200万茎/hm2。
肥水条件较好的麦田,在精量播种的情况下,入冬前基本苗150万株/hm2左右,单株长出6-7片叶,分蘖3-5个,不徒长,次生根6-8条,总茎数900-1050万茎/hm2。
概括说,各地最适播期,和田、喀什一带为9月25日至10月5日,塔城盆地和伊犁谷为9月15日-25日;北疆沿天山一带(乌苏-石河子-乌鲁木齐)为9月15-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