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案-习题总汇-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案-习题总汇-含答案
更具体.
画这三个函数图像, 可由学生在同一表中列值, 但是要根据各自的不同特点取自变量 x
的值, 以便于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可事先准备好表格和画有直角坐标系的小黑板,
由一名同
学上黑板完成, 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待同学们基本做完之后加以总结, 然后再找三名
同学,分别指出这三个图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填入事先准备好的表格中.
在D处测得 A 的仰角为β,则塔高是多少米?
A
C
D
B
21 已知抛物线 y=x2+( n-3) x+n+1 经过坐标原点 O。 ⑴ 求这条抛物线的顶点 P 的坐标 ⑵设这条抛物线与 x 轴的另外一个交点为 A,求以直线 PA 为图象的一次函数解析式
22 已知:在△ ABC 中, BC=20 ,高 AD=16 ,内接矩形 EFGH 的顶点 E、F 在 BC 上, G、H
论:①抛物线 y
1 x2 1 是由抛物线 y 2
1 x 2 怎样移动得到的? 2
②抛物线 y
1 ( x 1) 2 是由抛物线 y 2
1 x 2 怎样移动得到的? 2
③抛物线 y
1 ( x 1) 2 1是由抛物线 y 2
1 x2 1怎样移动得到的? 2
④抛物线 y
1 ( x 1) 2 1是由抛物线 y 2
y
y
x
x
x
x
A 9、如图所示,二次函数
的面积为( )
B
C
D
y=x 2-4x+3 的图象交 x 轴于 A 、 B 两点,交 y 轴于 C 点,则△ ABC
y
A6 B 4
C3
D1
C
AB
0
x
10、如图所示,在矩形 ABCD 中, DE⊥ AC 于 E,设∠ ADE= α,
且 cosα = 3 , AB=4, 则 AD 的长为(
D 圆的周长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3、在
Rt △ ABC
。
中 ,∠C=90
,
AB=5,AC=3.
则
sinB 的值是
(
)
3
4
3
4
A
B
C
D
5
5
4
3
4、将一抛物线向下向右各平移 2 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是 y=-x 2,则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A y=—( x-2 )2+2
B y= —( x+2) 2+2
C y=— ( x+2) 2+2
分别在 AC 、 AB 上,求内接矩形 EFGH 的最大面积。
A
H
G
B
E
D
F
C
一、选择题 ( 每题 3 分,共 30 分) 1.下列关系式中,属于二次函数的是 (x 为自变量 )( )
A.
B.
C.
D.
2. 函数 y=x2-2x+3 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 ( )
A. (1 ,-4)
B.(-1 ,2)
C. (1,2)
1 (x
1) 2 怎样移动得到的?
2
⑤抛物线 y
1 ( x 1) 2 1是由抛物线 y 2
1 x 2 怎样移动得到的? 2
这个问题分两种方式回答:先沿 y 轴,再沿 x 轴移动;或先沿 x 轴,再沿 y 轴移动。
通过这 5 个问题可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得到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注意:基本形式中的符号,特别是 h。 练习: P120 练习口答,及时纠正错误。 (四)总结、扩展
会画形如 y a ( x h ) 2 k 的二次函数的图像, 并能指出图像的开口方向、 对称轴及顶
点坐标。 三、教学难点:确定形如
y a (x h)2 k 的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4.解决办法:
四、教具准备 三角板或投影片
1.教师出示投影片,复习
y ax2 , y ax 2 k, y a( x h) 2 。
柱的总长度 ( 精确到 0.1 米 )为 (
)米
A 1.5 B 1.9
C 2.3
D 2.5
12、如图所示,已知△ ABC 中, BC=8, BC 上的高 h=4,D为BC上一点.EF∥BC,
交AB与点E,交AC于点F(EF不过A、B) ,设E到BC的距离为 x,则△D EF
的面积 y 关于 x 的函数的图象大致为(
一般的二次函数,都可以变形成 y a (x h)2 k 的形式,其中:
1. a 能决定什么?怎样决定的? 答: a 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a 的绝对值大小抛物线的开口大小。
2.它的对称轴是什么?顶点坐标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教材 P124 中 1( 3); P124 中 3(1)、( 2); P125 中 B1
A1
18、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将矩形OABC沿OB对折,使点A落
C
B
在点A 1 处,已知OA= 3 ,AB=1,则点A 1的坐标是 ———————
、 解答题:
0
Ax
19 计算: 2cos60 ° + 3 sin60° -3tan45°
20、 如图, 河对岸有古塔AB, 小敏在C处测得塔顶A的仰角α, 向塔前进 s 米到达D点,
2.请学生动手画 y
1 ( x 1)2 1 的图像,正好复习图像的画法,完成表格。 2
开口方向
3.小结 y a(x h)2 k 的性质 对称轴 顶点坐标
平移
4.练习 五、教学过程 提问: 1.前几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形如什么样的二次函数的图像?
答:形如 y ax 2 , y ax2 k和 y a(x h) 2 。(板书)
选值时尽量选取整数,便于计算和描点.
在选取 x 的值之后,计算 y 的值时,考虑到对称性,只需计算中心值一侧的值,另一侧
由对称性可直接填入,但一定要保证运算正确.
( 2)关于描点:一般可先定顶点(即中心值对应的点,然后利用对称性描出各点,以 逐步提高速度. )
( 3)关于连线:特别要注意顶点附近的大致走向。最后画的抛物线应平滑,对称,并 符合抛物线的特点.
④ 2 c〈3 b
A1 B 2
C3
D4
7、函数 y=ax2-bx+c ( a≠ 0)的图象过点( -1, 0),则
a
b
c
=
=
的值是( )
bc ac ab
A -1
B1
1
C
2
1
D-
2
—1 0
1
x
y
-1 0
x
8、已知一次函数 是图中的( y
y= ax+c 与二次函数 ) y
y=ax 2+bx+c( a≠ 0),它们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
)
A -1 B 2 C -1 或 2 D m 不存在
2、下列函数关系中,可以看作二次函数
y=ax 2+bx+c(a ≠ 0)模型的是(
)
A 在一定距离内,汽车行驶的速度与行驶的时间的关系
B 我国人中自然增长率为 1%,这样我国总人口数随年份变化的关系
C 矩形周长一定时,矩形面积和矩形边长之间的关系
D.(0,3)
3. 抛物线 y=2(x-3) 2 的顶点在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x 轴上
D. y 轴上
4. 抛物线 A. x=-2
B.x=2
的对称轴是 ( C. x=-4
)
A
y
y
y
y
E
F
o 2 4 xo 2 4
x o 24 x o 24 x
A
B
C
D
B
D
C
二填空题: 13、无论 m 为任何实数,总在抛物线
y=x 2+2 mx+ m 上的点的坐标是 ———————————————。
14、函数 y=
1
1
中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2x
15、已知α为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则
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y
1 x2
2
y
1 x2 1
2
y
1 ( x 1)2
2
向下
x0
( 0,0)
向下
x 0 ( 0,- 1)
向下
x 1 (- 1, 0)
y ax 2 k(a 0)
向下
x 1 (- 1,- 1)
( 2)我们已知抛物线的开口方向是由二次函数
y a( x h) 2 k 中的 a 的值决定的,
y
1 x2
1 (x
0)2
0;
2
2
y
1 x2 1
1 (x
0)2
1
2
2
y
1 ( x 1)2
1 (x
2
( 1)
0
2
2
y
1 (x
1) 2
2
结论;(板书)
1
2
( x ( 1) ( 1) 。然后从这四个式子中加以观察,分析,得出
2
一般地,抛物线 y a( x h)2 k 有如下特点:
① a 0 时,开口向上; a 0 时,开口向下; ②对称轴是直线 x h ;
1 x2, y 2
并指出它们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
(出示幻灯)
1 x2 1, y 2
1 (x
1)2 的图像,
2
这里之所以加上画函数 y
1 ( x 1)2 的图像,是为了使最后通过图像的观察能更全面 2
一些,也更直观一些,可以同时给出图像先沿
y 轴,再沿 x 轴移动的方式,也可以给出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