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早读资料(1)一、今日攻坚1、复习《早读晚练》(紫色)《劝学》原文及译文,完成背诵;2、读记《必修一·静女》原文及课下注释;3、读记《早读晚练》P52-53“古代官职”内容;4、读早读资料内容;完成早读资料练习二、成语识记1、平铺直叙:既可形容说话或写文章平平淡淡,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含贬义,如“写《我的一天》这类文章,应该摘取二三个片段,来说明生活的意义,决不能平铺直叙”;也可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加修饰,直接地简单地说出自己的意思,含褒义,如“欧阳修的短文《卖油翁》平铺直叙,明白晓畅”。
2、水落石出:水退落下去,石头就显露出来。
本写自然现象。
后比喻事情的真相得以完全显露出来。
3、东涂西抹:本指妇女涂脂抹粉。
后常比喻随意提笔作文、写字或涂画。
又喻指作事无规则、无定准。
4、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5、粗枝大叶:比喻做事不细致.不认真.它的本义是简略概括。
6、肝脑涂地:的引用义是竭尽忠诚.甘愿牺牲.它的本义是形容惨死。
7、一针见血:通常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
三、含英咀华(一)时评扬起信念风帆,培厚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石川领袖17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7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
于敏、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为人耳熟能详。
他们都在各自领域做出了惊天动地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国家脊梁;他们与共和国同行,与时代同行,所拥有的家国情怀和人格魅力深深折服国人。
从“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的于敏,到“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的袁隆平,再到“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的屠呦呦……这些国之脊梁的科研高度,让人高山仰止,我们可能难以企及他们的专业水准,但他们的精神力量具有磅礴的感染力,能够激励出我们的爱国心、报国志,也能引领我们找到精神家园。
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于敏等人所展现出的精神风骨,正是中华民族精神大厦巍然耸立的支撑力。
比如,于敏甘于“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张富清战功赫赫,却“60多年来,他深藏功名,埋头工作”;黄旭华在无经验、无技术、无条件的环境中牢记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的嘱托。
那么,又是什么支撑于敏等人砥砺奋进?是信心,是信念,也是信仰。
于敏说过,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人生足矣!这样的精神风范让人动容,也让人共鸣。
实际上,每一位为国为民的国之脊梁,都有坚不可摧的信仰,也都有润物无声的精神力量。
信仰看似抽象,精神力量看似缥缈,但它们都能让人感受得到,也能激发我们奋发向上。
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的飞跃,正因为有信心、有信念、有信仰。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应该承认,这些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获得者,当年建功立业时条件远没有如今优越,遭遇的艰难险阻也不少,但他们“熬”出来了,成就斐然,这是信仰的力量,也是精神的力量。
这对今天的我们颇具启发意义,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
这更需要我们扬起信念风帆,培厚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扬起信念风帆,培厚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就能更好地凝心聚力,敢于攻克一个又一个的“娄山关”“腊子口”,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我们就能更好地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也会更清醒地意识到: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会忘记为什么出发。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无论宝贵精神品格还是崇高价值追求,都熔铸了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
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的实际行动,我们将走得更坚定从容,我们将更有沛然不可御的文化自信。
(二)美文:论求知作者:弗兰西斯·培根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
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
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
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
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
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
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
这是一门技艺。
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
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
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
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
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
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
否则一本好书将象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因此,如果一个人不愿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
如果一个人只愿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
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为改善一样。
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
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
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繁琐辩证。
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
这种种头脑上的缺陷,可以通过求知来疗治。
词汇积累:摘抄/感悟:四、沙场练兵(一)默写1、,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2、故木受绳则直,,。
3、假马者,非利足也,而千里;假舟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故,无以千里。
5、,不能十步,,功在不舍。
6、,非,用心也。
(二)翻译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2、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3、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
2021届高三语文早读资料(2)一、今日攻坚1、复习《早读晚练》(紫色)《孔子语录》P19《观沧海》P33原文及译文,完成背诵;2、读记《必修一·孔雀东南飞》(至12段“二情同依依”)原文及课下注释;3、读早读资料内容;完成早读资料练习二、成语识记8、不三不四:形容人不正派、不规矩,也用来说明事物不成样子,与“不伦不类”相似,这是它的原始意义,有存在的合理性。
如:本来还不错的文章,让你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的不三不四了。
9、指手画脚:可以形容轻率地指点,妄加评论指责、批评,作贬义词;也可以来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作中性词。
10、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11、百花齐放:指同一事物有许多做法,同一内容有多种形式。
比喻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
也指各种花卉一起开放。
12、乘风破浪: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也指飞速地航行。
13、垂涎三尺:形容嘴谗,也形容特别羡慕,渴望得到。
14、不绝如缕:既形容声音细微,也形容形势危急。
三、含英咀华(一)时评二“有困难请小声告诉我”,最纯粹的善良是给人体面潘在芳做善事不仅考虑问题极为周到细腻,也很顾及他人的面子和心理感受,而这让义举发挥了最大的效力。
“人在外遇到困难是难免的,如果你真有需要,请你小声告诉我,我能解决你一顿温饱,不求回报,只希望你有能力的时候再去帮助他人。
”最近,扬州市区荷花池南街一家超市贴出一则暖心告示,感动整座城。
超市老板的善举被多家媒体报道,感动了无数网友。
贴出这则暖心告示的是一位叫做潘在芳的超市女老板,独自经营这家超市已有4年的时间。
这则告示很暖心,而促使她贴出这则告示的,却是一些让人动容的故事。
这家超市靠近医院,平时来光顾的病人家属较多,久而久之,潘在芳注意到一些病人家属购物时不是神情凝重,就是只挑最便宜的商品买。
这其中有患了鼻咽癌的儿子,与父亲两人只舍得喝一瓶饮料;有60多岁的病人家属询问“有没有过期食品”,正是基于对这些困难人群最朴素的同情心,这位女老板开始做善事,并且上了“瘾”。
无论是急人之所急,为病人家属免费提供很难买到的冰袋;还是贴出暖心告示,告诉人们“如果你真有需要,请你小声告诉我”,潘在芳做善事不仅考虑问题极为周到细腻,也很顾及他人的面子和心理感受,而这无疑让义举发挥了最大的效力。
处于困境当中的人,也希望能够保持体面。
这位老板接触的困难人群大多是患者和他们的家属,他们的心理更敏感脆弱,而“请你小声告诉我”,透露出她对受助者的理解与尊重,也让她的善举更纯粹。
不得不说这位超市女老板足够心地善良,正是因为这种善良的底色,才让她做好事的方式方法渲染了更多暖色。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反过来,以恰当的方式给予他人帮助,也让她获得了更多甜蜜的心理体验,做善事上瘾,就是这种心理体验的写照。
我相信这种愉悦也是一种超值享受,远远大于做好事所付出的代价。
来自陌生人的善意是人性馈赠的礼物,因为不可求,所以更显弥足珍贵。
潘在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用自己的善良温暖了我们,也带给我们启示,不妨量力而行地回馈社会,“有能力的时候就去帮助他人”,善行义举就会得到传承,正能量就会被不断放大。
(二)美文:我在(节选)作者:张晓风记得是小学三年级,偶然生病,不能去上学,于是抱膝坐在床上,望着窗外寂寂青山、迟迟春日,心里竟有一份巨大幽沉至今犹不能忘的凄凉。
当时因为小,无法对自己说清楚那番因由,但那份痛,却是记得的。
为什么痛呢?现在才懂,只因你知道,你的好朋友都在那里,而你偏不在,于是你痴痴地想,他们此刻在操场上追追打打吗?他们在教室里挨骂吗?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啊?不管是好是歹,我想跟他们在一起啊!一起挨骂挨打都是好的啊!回答“在”字,对我而言总是一种饱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