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程图-鱼骨图用法

流程图-鱼骨图用法

一、流程图
1、定义:流程图,用图形化的方式来描绘一个流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并清晰的表明流程中每一个步骤的相互关系。

它用容易识别的简单符号来表明每一个步骤的处理方式。

2、作用与意义:简单、清晰、准确表达工作过程;通过对流程图的分析通常可以发现导致问题产生的潜在根源。

是指导我们实际工作的有利工具;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一些模糊或边缘地带规定明确;职责规定明确,杜绝或减少扯皮现象;避免同类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减少意义不大或无太大意义的工作。

3、目的:清楚本部门各工序的输入和输出;清楚本部门控制点,各控制点的作用及各工序的操作要求;清楚本部门工作是如何传达到相关人员和工序的;确定各工序有哪些接口;清楚本部门有多少功能组及主要职能。

4、流程图理解/绘制要点:
流程的范围必须清晰;
尽可能用简单精炼的词语表示流程的每一步骤;
确保每个循环都有出口;
通常,一个处理方框只能有一个输出箭头,否则就需要做一个菱形的判断框。

5、流程图基本图标:
二、鱼骨图(因果图、特性要因图、石川馨图)
因果图是由日本品质管理权威学者石川馨首先提出的,所以也叫石川图,又由于形状像鱼,亦称鱼刺图。

1、鱼骨图的定义:对作为问题的的特征(结果)和,所有对其影响的因素(原因)进行整理,汇总成鱼骨状的图形,称之为特性要因图,因图形像鱼骨,又称之为鱼骨图。

2、鱼骨图的意义:一个质量问题的产生,往往不是一个因素,而是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通常,可以从质量问题出发,首先分析那些影响产品质量最大的原因,进而从大原因出发寻找中原因、小原因和更小的原因,并检查和确定主要因素,这就是因果图的基本原理。

3、鱼骨图的作法
鱼骨图制作软件也是VISIO,打开VISIO,在业务进程这一类别中,选择因果图。

鱼骨图由鱼头、主骨、大骨、中骨和小骨组成,这些组件构成一个完整的鱼骨架。

在绘制鱼骨图时采用以下步骤
4、鱼骨图的作成步骤
A、首先绘制鱼头。

鱼头部分用来表示你所要分析的问题。

例如,在问题框中你可以填写“满意度低于期望值5个百分点”、“A级率低于95%”等问题。

B、然后画出主骨。

主骨是指向问题的一个水平箭头,一般选择粗线来绘制。

C、接下来绘制大骨。

大骨与主骨保持60度的夹角。

五根大骨,分别代表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的问题原因。

在大骨箭头的尾端要分别用文字标示出人、机、料、法、环。

D、第四步是绘制中骨。

中骨是指向大骨的箭头,其方向与主骨保持水平。

中骨用来表示在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

例如,满意度不达标,在“人”的方面有可能是新员工能力不足、人员服务意识差等原因,在“法”的方面有可能是流程不合理、服务规范不够细致等原因。

这些原因需要在中骨箭头上进行文字说明。

E、最后一步是绘制小骨。

小骨是指向中骨的箭头,其方向与中骨保持60度的夹角。

小骨用来表示更深层的原因。

例如,新员工能力不足,有可能是因为对新员工的培训不够、新员工主动学习的意识差等。

这些原因要通过文字标示在小骨上。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问题的原因分析拆解到小骨上有时还不够,你可以继续在小骨上绘制“小小骨”甚至“小小小骨”。

例如,对新员工培训不够的原因是什么?有可能是新员工没有时间参加培训、讲师不够、缺
少培训费用、没有现成的培训课件等等。

这些原因都可以作为“小小骨”在图中绘制出来。

5、使用鱼骨图的注意事项
A、为了不影响团队士气,尽量不要让整个团队的讨论偏离主题;
B、当没有新的想法时可以应用主要原因类别作为催化剂,例如询问:在“物料”中是什么导致······?
C、用尽可能少的文字;
D、保证每个人对所列出的原因都能达成共识。

6、鱼骨图的常用工具——头脑风暴和5W法
A、利用“头脑风暴法”,列出所有可能的原因。

在进行问题原因分析时可以多找几个人,然后应用“头脑风暴法”把所有能想到的原因都列出来。

应用准则如下:
明确要讨论的问题,把它写下来,让大家看见。

所有的观点都必须写下来,让大家看见。

保证每次提出的都是非重复的新观点,说出要点即可。

尽量让每个人参与发言讨论,并尽可能控制每个人的发言时间。

不要批评任何观点。

不要打断别人或喧哗。

B、采用结构化的方法把原因归类
鱼骨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分析框架,它把可能造成问题的原因归集为“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

通过“头脑风暴法”找出的原因可以分别归到这五个方面之下。

其中:
“人”的原因可能会包括:人员数量、人员结构、人员能力、人员意识、人员行为等方面的原因。

“机”的原因可能包括:我们所使用的机器设备、工装工具、信息系统、办公用机等在功能、性能、质量、数量等方面的不足。

“料”的原因可能包括:我们用于服务的各种物料在质量、数量、成本、及时性等方面的问题。

“法”的原因可能包括:流程、制度、操作规范、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在科学性、规范
性、系统性等方面的缺陷。

“环”的原因可能包括:办公场所等硬环境和企业文化等软环境所存在的问题。

C、逐步深入找到更深层的原因
鱼骨图中的鱼骨包括了主骨、大骨、中骨和小骨等。

这种结构实际上体现了层层深入的原因分析思想。

在实际应用时要多问几次为什么,把深层次的原因找出来并标示到图中,让鱼骨架更加丰满。

D、5W法找出问题根本原因
“问五个为什么”没有太多的技巧,只是连续的追问下去。

每一次你的回答都会导出另一个问题,反复追问之下,你才能找到根本的原因。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分析具有以下特征的问题:
1. 不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
2. 问题本身比较单一,但是因果关系不明朗。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个例子:
问题:某个方案未完成。

—我没有办法做出这个方案。

—为什么没有办法做出这个方案?
—因为我不了解有关部门A的内容。

—为什么不了解有关部门A的内容?
—因为我没有部门A的相关信息。

—为什么没有部门A的相关信息?
—因为我没有去问他们。

—为什么没有去问他们?
—因为我不想去问。

—为什么不想去问?
—因为我跟部门A的经理关系不好。

在工作中,人的因素往往很关键而又隐藏得很深。

只看表象没有办法找到真正的原因,更无从得到解决方法。

在这个例子中,和其它部门的关系才是影响工作的真正原因,而不是信息的缺乏。

当然,在运用这一技巧的时候无需太过教条。

尽管问五个为什么是推荐的数字,但如果能找到原因,更多或更少的为什么都可以。

另外,我们讨论的是“五个为什么”在工作中的应用。

在上一个例子中,我们要做就是改善与部门A经理的人际关系。

如果找到的是一些个人化的东西,则对工作没有任何帮助。

比如你继续问:
—为什么跟他们的经理关系不好?
—因为他为人小气,我不喜欢他。

这显然不是一个能在办公室的环境能够解决的问题。

让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问题:客户抱怨在午饭时间要等很长时间才能联系上接线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后备接线员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接进客户的电话。

—为什么后备接线员花的时间要长?
—后备接线员对工作的熟悉程度不如正式接线员。

—为什么后备接线员不熟悉这项工作?
—后备接线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

—为什么没有进行专门的培训和指导?
—在过去,大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需求。

—为什么没有意识到这样的需求?
—因为公司没有建立识别培训需求的机制。

相信很多人都分析过类似的问题,一般人可能会问三个为什么。

在问三个为什么之后,我们得到的问题原因就是“后备接线员没有进行专门的培训”。

如果你得到的是这样的结论,那么很显然,你所制定的解决方案一定是对后备接线员加强培训。

应该说这个解决方案也没有错,它至少解决了当前这个问题。

但是,如果你能够再多问五两个为什么,你就会发现,原来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公司没有建立起识别培训需求的机制”。

针对这个原因,你的解决方案就应该是建立起这样的机制。

如果能够建立起识别培训需求的机制,不仅当前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而且类似的问题也可以被杜绝,这就很好的起到了预防的作用。

显然,在多问了两个为什么之后,我们得到了一种更彻底的解决方案。

或许,多问的这两个为什么,就是成功者与平庸者真正的差别。

以上我们对“问五个为什么”进行了一些讲解和案例说明。

相信,大家很容易就能掌握这种方法。

这种方法如果和昨天所讲的“鱼骨图”联用则更加有效,鱼骨图保证了原因分析的全面性,而“问五个为什么”则确保了原因分析的深度。

针对鱼骨图“中骨”所列出的每
个原因,我们都可以反复追问,直至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7、实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