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②“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言得此境所需主体之道家精神修养。前两句说伫 虚静朴素之心,超然尘世之外,不染俗气。“畦 封”,人间田亩财产。黄唐,黄帝与唐尧;在独, 陶潜《时运》“黄唐莫逮,慨独在余”。此句意为: 精神回归到古代尧舜。落落,居高不俗;玄宗, 道之玄奥宗旨。 例诗: 李白《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在人间。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洗炼:纯洁与精炼统一
犹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
绝爱缁磷。空潭写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载瞻星辰, 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①“ 犹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 磷”:

运用具象图景说明此诗境的感性状态。绝,弃; 缁,黑;磷,薄。意谓经提炼淘汰沉滓而出精 华。

5、高古:高雅与古朴无华结合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 窅然空踪。月出东斗,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虚伫神素,
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畸(ji机音,不正常,奇异) 窅(yao咬音,深远义) 畦(qi齐音,畦田)

①“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 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描高古之境的感性状态,以仙人之境和人间之境 相喻。畸人,不与世俗相合之人,出自《庄子· 大 宗师》。乘真,乘真气上升。芙蓉,莲花,李白 《庐山谣》“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泛,经历;浩劫,佛典说世间有四劫,成、住、 坏、空,坏劫乃世界归于毁灭,历时甚长。窅然, 即渺然,相隔很远;空踪,前不见古人义。两句 意云,畸人历劫以去,仅留空踪。喻高古之仙境。 东斗,东方的斗宿星,月出于东斗上,明月夜, 好风吹。太华即华山,夜有古钟声。四句喻写人 间高古之境。
8、劲健:强劲有力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 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喻彼行健,是谓存雄。天地与立,
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①“行神如空,行气如虹”: 讲此诗境的审美特征。行神思,行气势, 如天马行空,畅达无阻,有劲健之气势 贯通全篇。 ②“巫峡千寻,走云连风”: 运用具象图景说明此诗境的感性状态。 ③“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 是谓存雄。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 以实,御之以终”: 讲主体精神人格修养。从道学释之。
二十四诗品是立足于道家思想论述境 界的哲学内涵,是艺术哲学和人生哲学 的诗化表达。
1、雄浑:雄健和浑厚统一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 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 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①“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 雄”:

腓,“变”。用,体,是哲学概念,体用之体为 本,用为外在。意为宏大有力的外在变化或表现 是本质(体)的外显,体之真乃“气”,“真气” 内充,则外显有力。外在的力量变化根源于内在 的修养(是由道气炼就)。 主体精神修养要返归到“道”的修养,即要“养 气”(返虚),使“气”达到“浑厚”。气的蓄 养才会有力而雄健。

意指此诗境不是勉强或强力的追求可以达到的, 而是具备道气之人不期而遇得的。 因为此等诗境以人的心胸真气为主体决定 因素,所以,不是想学就学得到的。说明风格 是多要素综合反映的结果。

例诗: 杜甫的诗普遍具有雄浑风格。

王之涣《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冲淡:冲和、平和与恬淡交合
6、典雅:典重与风雅结合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 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荫,上有飞瀑。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①“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 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 瀑”:

运用具象图景说明此诗境的感性状态。这是典 雅的生活情趣,典雅之人之事之景,一幅典雅 画面。 玉壶,华贵之酒器,“春”兼指春酒与春景, 唐人多称酒为春,“玉壶买春”,喻“典”; “赏雨茅屋”,幽居自得,喻“雅”。
太空”是“雄”,即象连绵高山横贯太空; “荒荒”是苍茫,“寥寥”是空廓,意谓境界 阔大;“油云”与“长风”均为动荡变化之物, 谓此境界是激荡变化的动态美。

这是用形象比喻说明此种诗境风格的具象特征。
让人直观体悟此种诗境的外在状态。
③“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此语出于庄子《齐物论》:“枢始得其环中,

②“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用具象图景喻冲淡诗境的直观感相。“惠风”乃春
风,和暖之风,和风柔和地吹我衣服,平淡怡人。 又好比听音乐(阅音)修长的竹器之声,带回去留 在脑海,可谓淡泊忘俗。 ③“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是说此境看来平常浅显, 并不艰深,但想靠近它,则又朦胧渺远,不可触及。
4、沉著:深沉与执著统一
绿林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 时闻鸟声。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海风碧云,
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①“ 绿林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 声”:

用具象图景说明沉著诗境的状态。“沉”,是 沉静的环境与沉思的心情,构成深沉安静之境 象。“巾”即头巾,脱巾独步,形容风度潇洒。
以应无穷”,“环”即“虚空”,有虚空才可
运转自如。即以虚空为本,意在言外、象外, “象外”与“环中”都是虚空之处,意谓没有 写到的地方让人思之不尽。

是说此诗境的创造与构成,以虚空和象外之不 尽之象构成浑厚丰盈的内容。能虚则能实,能 无则有,是道学,来之无穷”:



③“雾余水畔,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阴。 金尊酒满,伴客弹琴。”: 运用具象图景说明此诗境的感性状态。以红杏、 华屋、画桥、金樽、伴琴等形容富贵华丽之态, 又以雾余水畔、月明、碧阴等衬之以淡雅,意 谓精美而又华丽,但不俗气。即上文讲的“以 淡雅之色调,造华丽之境界,乃真华美也。” 例诗: 白居易《杭州春望》: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讲析
司空图生活在唐灭亡前夕(公元837908),黄巢起义时代,国势衰落,农民 起义给唐政权以重大打击,同时藩镇割据 可以要挟朝廷,内部是宦官专权。他做过 朝官,任礼部郎中和中书舍人等,中年 (887年)50岁离朝廷归乡(山西永济县, 河中虞乡人)中条山王官谷隐居,跟和尚 道士往来,前儒而后道佛。其《诗品》到 明代才署名司空图。

②“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 读”:

讲创作此境的主体必须具备道家之人格修养,即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这样才能自由地书写 四时景物,令人读之不厌。同时说明典雅与冲淡 有相通之处。 例诗: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9、绮丽:精美而又华丽
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枯, 淡者屡深。雾余水畔,红杏在林。
月明华屋,画桥碧阴。金尊酒满,
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殚,dan,尽义。
①“神存富贵,始轻黄金。”、“取之自足, 良殚美襟”: 诗人之人格境界对诗境之作用。将黄金看轻, 才是神存大富大贵之气质。取之自己,而不 取之于外界事物,就展示美好高贵之气慨。 陶潜有诗“余襟良已殚”。 ②“浓尽必枯,淡者屡深”: 讲此诗境的审美特质与要求。不能直露浅薄, 要有韵味。以淡雅之色调,造华丽之境界, 乃真华美也。
②“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 生”:

亦用具象图景说明沉著诗境状态。“著”,是 深厚、执著情状。意谓书信不来,思念之人远 行在外,我思之人好象离我不远,好象平时生 活一起一样。这就是深沉而执著的思念之情。

例诗: ③“ 海风 碧 云 , 夜 渚 月 明 。 韦应物《寄全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椒山中道士》: 一曰前两句写环境,从黄 今夜郡斋冷, 昏到夜晚执著之久,有可 忽念山中客。 能产生佳句如大河之水涛 涧底束荆薪, 涛不绝(郁沅)。二曰第 归来煮白石。 一句为动态之沉著,第二 欲持一瓢酒, 句为静态之沉著,三四句 远慰风雨夕。 谓真沉著者言语道断,不 落叶满空山, 思而然地佳句奇出。 何处寻行迹。

真,强,乃道气真气与强健之力。蓄素,乃体道;守中, 乃守住精神达到虚空境地,中即心,即空。“喻彼行健, 是谓存雄”,存雄是行健的内在心理状态,存雄又以守 雌为基础。“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是对前两句的进 一步说明,喻彼行健则天地与立,是谓存雄则神化攸同。 意谓天地宇宙万物变化是气的变化的结果。“期之以实, 御之以终”,是强调以气贯彻始终。 例诗:王维《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是说不可求形似,必求神
似,实求其形则不可得。

讲此种诗境的韵味和审美特征,谓此诗 境有朦胧含蓄之意。 例诗: 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纤秾:纤细、柔弱与 浓丽、艳丽的配合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窃窕幽谷,
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
②“空潭写春,古镜照神” 、“流水今日, 明月前身”:

讲怎样做到洗炼,强调传神。前二句指要反映 大致轮廓影像与精神,从形中提炼出神采(春 之神);后二句说,今日流水中的月光是昨日 的明月,说明生活基础之重要。


③“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载瞻星辰,载歌幽人”: 讲主体之道学人格修养。体素,即以素为体,故能 储洁,则能净而无垢。乘月,趁月光之纯洁;返真, 还其本真。载,发语词。星辰,有皎洁之义;幽人, 隐士,乘月之人。载瞻,载歌,是说望之可见,歌 之可思。总体大意:以素朴为本,内心纯洁;剔除 尘垢而追求本真;如隐士看天上星光,思高远意趣。 例诗: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