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
食品、生物 水灾控制、 生物多样性、 量、娱乐、 减少暴风 保存栖息 健康 地 雨影响、 营养物质 循环
栖息地、生态 系统
二分型分类
环境价值 比较实的有形的物质性的商品价值 比较虚伪的、无形、舒适的服务价值
三、环境资源的价格
环境资源的价格就是环境资源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确定环境资源的价格时必须考虑两个问题:
确立环境资源价值理论的评估体系
一、环境资源价值理论的来源
目前提出了许多理论,包括哲学价值论、生态价值论、 价值工程论、效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资源环境价 值论等。
效用价值论
效用价值论的发展
19世纪中叶,效用价值论主要表现为一般效用论。 逐渐演变为边际效用论 后来,又由阿佛里德.马歇尔进行高度概括,被称为均 衡价值理论。
存在价值是指人们为确保某种资源存在(包括其知识
存在)而自愿付出的费用,它是事物本来就存在的一
种经济价值,与人类存在与否无关。
五分型分类
直接利用价 值 直接消费输 出 间接利用价 值 功能效益 潜在选择价 值 未来使用和 间接价值 潜在保留价 值 利用和非利 用环境遗 产价值 栖息地、预 防不可逆 转的变化 存在价值 知识继续存在 价值
公共物品的使用权。
环境公共物品的社会总需求一般总是高估的
环境公共物品需求的确定
根据补偿意愿法确定的环境公共物品的社会总需求一 般总是高估的,为什么?
公众拥有环境资源的产权,自然期望他能得到更多、 更好的环境公共物品消费。如果出售这种权利,希望
得到的补偿也将大于他为防治污染而付出的费用。
环境公共物品需求的确定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均衡原则
效用价值论
马歇尔认为,价值是由“生产费用”和“边际效用” 共同构成。他研究了生产费用是如何转化为供给价格 的,即商品的供给价格等于它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供 给的数量随着价格的升高而增加,随着价格的下降而
减少。当供求均衡时,一个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
量即为均衡产量,其销售价格即为均衡价格。
⑶某个人行为的个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个人收益不
等于社会收益。
外部性的分类 外部经济性(External Economy),对外界造成好的 影响称为外部经济性,如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治理 大气污染等
外部不经济性(External Diseconomy),如向环境排
放污水、乱采滥伐森林、草原过度放牧等
不能交易的东西没有价值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
物化在商品中 的社会必要劳 动量决定商品 价值
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
抽象人类劳动的体现或物化
运用劳动价值论考察环境资源的价值,关键在于环境 资源是否凝结人类的劳动
劳动价值论
传统的资源价值观
处于自然状态下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界赋予的天然产物, 不是人类创造的劳动产品,没有凝结着人类的劳动, 它没有价值。
第三章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环境资源的价值理论 第二节 外部性理论 第三节 环境公共物品理论 第四节 循环经济理论 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一节 环境资源的价值理论
பைடு நூலகம்
环境资源在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过程中, 其价值才得以体现的。
传统的资源价值观念:资源无价 环境经济学:要对环境资源价值进行正确估算
如,风、水、矿产等
没有涉及资源的 有偿使用问题
劳动价值论
在不同时期,用劳动价值论来考察环境资源的价值,观点 也有所不同:
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认为不是人类创造的劳动产品便没 有价值。
20世纪后半叶,人类为了保持自然资源的消耗速率与经济 增长的需求相均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许 多环境资源早已凝结了人类劳动,它应该具有价值。
有学者根据竞争性和排他性的有无公共物品分为四类 排他性 有 无 共同资源 纯公共品
竞争性
有 无 私人物品 俱乐部物品
环境公共物品基本也可以分为3类 :
第一类是纯公共物品 第二类俱乐部物品 第三类共同资源
准公共物品
拥挤性
根据环境公共物品在现实中的不同表现形态来分类, 大体可以分为3类 :
效用价值论
所谓效用是指物品满足人的需要的能力。
效用价值论认为,一切物品的价值都来自它们的效用,
物品的效用在于满足人类主观的欲望,无用之物没有 价值。
效用价值论
效用价值论主要包含了以下观点:
价值是以稀缺和效用为条件的 价值取决于边际效用量,即满足消费者最小欲望那一 单位的商品的效用
二、解决外部性的途径
对造成外部不经济性的企业征税 使用企业合并的办法 使用规定产权的办法
第三节 环境公共物品理论
一、环境公共物品的概念 环境公共物品通常是指各种环境物品以及环境服务。
清新的空气
纯净的水体 宜人的生态景观
公共环境设施
环境政策 环境制度
二、环境公共物品的特征
综合对比这两种方法:
原因:与环 境产权的确 定有关
补偿意愿法高估了环境公共物品的社会需求 支付意愿法低估了环境公共物品的社会需求
环境公共物品供给的确定 环境公共物品供给的市场确定 提供一定数量和水平的环境公共物品,无论是政府或 是产业部门都要支付相应的费用
环境公共物品供给的政府确定
第一类是实物性的公共物品
第二类是精神性的公共物品
第三类是信息
随着人类开发能力的提高和环境本身所具有的各种自然性质,环 境作为公共物品,其公共纯度因为各种原因而有所变化。
第一,环境构成要素的自然性质不同。
第二,认为的而技术干预改变环境的纯公共性质 。 第三,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类不断扩张的需求影响着自然环境的 性质。
首先,要考虑资源本身的价值 其次,还应考虑供求关系和供求情况
确定环境资源价格的方法有许多种,下面介绍两种 常用方法 :
边际成本定价 市场定价
边际成本定价
边际成本是指相应于增加一单位的产量所需要的额外 成本,即
总成本的变动量 边际成本 产量的变动量
市场定价
第二节 外部性理论
效用价值论
两个概念:
总效用:经济学家把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消费一定数 量的商品而得到的全部满足量。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1单位商品
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边际效用的公式
MU=TU(总效用)的增量/消费量的增量。
劳动价值论
环境资源无价
传统经济学的价值观
没有劳动参与的东西没有价值
支付意愿法确定的环境公共物品需求 假设条件:消费者不对环境公共物品拥有任何产权 具体做法:直接向环境公共物品消费者提问,为得到 不等数量或质量的环境公共物品愿意支付多少金额。
环境公共物品的社会总需求一般总是低估的
环境公共物品需求的确定
根据支付意愿法确定的环境公共物品的社会总需求一般总是低估 的 ,为什么?
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美国、英国等相继将循环经
济作为本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3.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
传统经济
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 的经济。
导致了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环境
污染的后果。
循环经济
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
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市场失灵
外部不经济性影响分析 对单个企业或某个行业资源配置的影响:当该企业或 该行业存在外部不经济性时,其产出水平过剩,而其 他产品的产出水平过低,从而改变了资源的最佳配置 状况,这就是市场失灵。
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市场失灵
外部不经济性影响分析 对单个企业或某个行业资源配置的影响:当该企业或 该行业存在外部经济性时,该企业或该行业资源投入 不够,其产出水平不足,而其他产品的产出水平过剩, 从而改变了资源的最佳配置状况,从而市场失灵。
消费上的非排他性指的是不可有阻止不付费者对公共物品的消费,
对公共物品的供给不付任何费用的人同支付费用的人一样能够享 有公共物品带来的益处。
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从
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中获得效用,即增加额外一个人消费该公共物
品不会引起产品成本的任何增加
三、环境公共物品的分类
根据公众投票表决的结果规定环境公共物品的供给数
量和污染物削减水平
环境公共物品的最优产量决定
第四节 循环经济理论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
1.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
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 旧的经济体系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必须推动废弃型社会向循环型社会转变
2.循环经济的产生
20世纪80年代,环境理论学家提出了循环经济概念, 循环经济提出后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支付意愿调查本身隐含了消费者不拥有环境公共物品的所有权, 消费者在答卷时会考虑政府将来是否根据个人支付意愿对此种环 境公共物品征税或要求付费。这样,消费者会低估自己的支付意 愿以减少将来可能的支出。
环境公共物品需求的确定
补偿意愿法确定的环境公共物品需求 假设条件:环境公共物品的产权属于社会公众 具体的做法是:设计调查问卷,询问公众居民或公共 物品使用者,愿意接受多少金额补偿才可以放弃环境
一、基本概念
外部性的概念 市场双方交易产生的福利超出原先市场的范围给市场 外的其他人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