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饮片年度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报告讲解

中药饮片年度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报告讲解

年度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报告回顾日期:目录1. 概要2. 回顾期限3. 制造情况4. 产品描述5. 物料质量回顾5.1 原辅料、包装材料质量问题回顾5.2 主要原辅料购进情况回顾5.3 供应商管理情况回顾5.4工艺用水质量问题回顾6. 成品质量回顾6.1 成品质量标准6.2 成品质量指标统计及趋势分析7. 生产工艺回顾7.1 关键工艺参数控制情况7.2 中间产品控制情况7.3 工艺变更情况7.4 物料平衡7.5 收率7.6 返工与再加工7.7设施设备情况8. 偏差回顾9. 超常超标回顾10.质量事故回顾11. 产品留样观察12. 拒绝批次回顾12.1 拒绝的物料12.2 拒绝的中间产品及成品13. 变更控制回顾14. 验证回顾15. 人员情况16. 委托加工、委托检验情况回顾17. 不良反应回顾18. 产品召回、退货回顾18.1 产品召回18.2 退货19. 投诉20. 改进或预防措施21. 结论年度质量回顾分析报告内容1、概要:根据GMP(2010修订)第十章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第八节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按公司《产品年度质量回顾分析管理规程》的要求,2014年01月,对2013年生产的全部批次的中药饮片进行了年度质量回顾分析。

本报告对涉及该产品的物料及主要供应商、生产工艺(含主要工序控制参数验证情况及工艺变更、物料平衡及成品收率、返工与再加工、设施设备情况)、偏差(含生产过程及检验)、超常超标、质量事故、产品稳定性考察、拒绝批次(物料及产品)、变更控制、验证、环境监测、人员情况、投诉、不良反应、产品召回及退货等方面进行了年度回顾分析;对品种的成品、中间产品主要质量控制指标、关键工序控制参数进行了统计、趋势分析;对回顾中出现的偏差制定了改进与预防措施。

本回顾年度涉及产品的回顾分析项目均符合规定,主要质量控制指标及主要工艺控制参数趋势基本稳定。

从而确认产品工艺稳定可靠,以及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现行标准适用。

2、回顾期限:3、制造情况:本回顾年度共生产白术、党参、当归、黄芩、黄芪、远志、熟地黄、生地黄、决明子、红花、柴胡、炒白扁豆、太子参、天麻、姜厚朴、厚朴、蒲公英、麸炒白术、连翘、苍术、麸炒苍术、醋香附、煅瓦楞子、酒萸肉、蒲公英、桔梗、丹参、猪苓、金银花、菊花、秦艽、醋延胡索、麦冬、菟丝子、山萸肉、川芎、桑白皮等36个产品,共113批,总产量为17864.2kg。

4、产品描述:4.1产品工艺:【详细内容见各产品的工艺规程及各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

4.2工艺流程图:原药材数量(岗位操作人员需熟悉常用中药材的经验鉴别干燥成品检验合格入库5. 物料质量回顾:主要物料供应商一览表5.1 原辅料、包装材料质量问题回顾评价:⑴本回顾年度涉及该产品的原料蒲公英、黄芪、金银花、丹参、白芍、菟丝子、百部、黄柏、牡丹皮、川芎、麦冬、厚朴、天麻、大腹皮、太子参、白扁豆、瓦楞子、香附、山茱萸、决明子、地黄、桔梗、猪苓、柴胡、菊花、黄精、黄芩、白术、苍术、秦艽、延胡索、当归、党参、远志、红花、赤芍、桑白皮、连翘、麦麸、生姜、黄酒、醋、复合袋、外箱、双向拉伸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药品包装用复合膜、双向拉伸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药品包装用复合膜(E)、双向拉伸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药品包装用复合膜(F)、药用聚乙烯塑料袋C无质量缺陷。

⑵本回顾年度涉及该产品的包装材料无质量问题。

5.2 主要原辅料购进情况回顾评价:本回顾年度涉及的中药饮片共购进原料:蒲公英2批、姜厚朴1批、天麻1批、厚朴1批、太子参1批、炒白扁豆3批、麸炒白术3批、连翘3批、苍术3批、熟地黄13批、麸炒苍术1批、醋香附5批、煅瓦楞子7批、白术7批、酒萸肉1批、地黄5批、桔梗3批、丹参1批、猪苓1批、黄芩6批、金银花5批、菊花4批、秦艽3批、醋延胡索3批、党参3批、当归4批、黄芪4批、远志3批、决明子1批、红花1批、柴胡1批、麦冬3批、菟丝子3批、山萸肉3批、川芎1批、桑白皮3批;辅料:麦麸1批、生姜1批、黄酒1批、醋2批、复合袋2批、外箱1批、双向拉伸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药品包装用复合膜2批、双向拉伸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药品包装用复合膜(E)1批、双向拉伸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药品包装用复合膜(F)1批、药用聚乙烯塑料袋C1批。

上述原料、辅料分别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增补本及第二增补本、《河南省炮制规范》(2005年版)该产品项下的质量标准检验,均符合规定,全部放行使用。

5.3 供应商的管理情况回顾供应商审计情况:对上述供应商均已进行审计。

评价:本回顾年度供应商均按计划完成审计,审计过程未见偏差,结果均符合规定。

5.4 工艺用水质量问题回顾评价:本回顾年度工艺用水为饮用水,于6. 成品质量回顾:6.1 成品质量标准6.1.1蒲公英6.1.3 天麻6.1.7 麸炒白术6.1.9苍术6.1.12 醋香附6.1.14 金银花6.1.24 醋延胡索6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六六六(总BHC)不得过千万分之二;滴滴涕(总DDT)不得过千万分之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千万分之一。

六六六(总BHC)不得过千万分之二;滴滴涕(总DDT)不得过千万分之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千万分之一。

7 浸出物不得少于17.0%不得少于17.0%8 含量测定含黄芪甲苷(C41H68O14)不得少于0.040%,含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C22H22O10)不得少于0.020%。

含黄芪甲苷(C41H68O14)不得少于0.040%,含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C22H22O10)不得少于0.020%。

6.1.28 远志序号项目名称内控标准法定标准1 性状本品应呈圆柱形的段。

外表皮灰黄色至灰棕色,有横皱纹。

切面棕黄色,中空。

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

.本品应呈圆柱形的段。

外表皮灰黄色至灰棕色,有横皱纹。

切面棕黄色,中空。

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

.2 薄层鉴别应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应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薄层鉴别应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应显相同颜色的斑点3 水分不得过12.0%不得过12.0%4 总灰分不得过6.0%不得过6.0%5 浸出物不得少于30.0%不得少于30.0%6 含量测定含细叶远志皂苷(C36H56O12)不得少于2.0%,含远志酮Ⅲ(C25H28O15)不得少于0.15%,含3,6’二芥子酰基蔗糖(C36H46O17)不得少于0.50%。

含细叶远志皂苷(C36H56O12)不得少于2.0%,含远志酮Ⅲ(C25H28O15)不得少于0.15%,含3,6’二芥子酰基蔗糖(C36H46O17)不得少于0.50%。

6.1.29 决明子序号项目名称内控标准法定标准1 性状本品应略呈菱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长3~7mm,宽2~4mm。

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

一本品略应呈菱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长3~7mm,宽2~4mm。

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6.1.32 麦冬6.1.33 菟丝子6.1.35 川芎本年度回顾中生产成品蒲公英2批、姜厚朴1批、天麻1批、厚朴1批、太子参1批、炒白扁豆3批、麸炒白术3批、连翘3批、苍术3批、熟地黄13批、麸炒苍术1批、醋香附5批、煅瓦楞子7批、白术7批、酒萸肉1批、地黄5批、桔梗3批、丹参1批、猪苓1批、黄芩6批、菊花5批、金银花5批、醋延胡索3批、党参3批、当归4批、黄芪4批、远志3批、决明子1批、红花1批、柴胡1批、麦冬3批、菟丝子3批、山萸肉3批、川芎1批、桑白皮3批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及内控标准检验,上述产品质量指标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6.2 对“6.1”项成品生产批次统计,只有熟地黄(厚片)生产批次超过10批,对熟地黄的定量质量指标如成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测定,中间产品的水分、杂质及成品收率进行统计、趋势分析。

6.3 各项质量指标用“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分析说明 6.3.1 参考文献: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91-2001常规控制图;② 《统计过程控制(SPC )体系实施指南》袁学成、胡湘洪编著,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6.3.2 样本移动极差(R S ):R Si = |χi+1 - χi |6.3.3 移动极差平均值(s R )s R = 1∕(K-1)×(R S1+ R S2+… …+R S288) 6.3.4 计算X 值X 1+X 2+……+X KX = -------------K (单值个数)6.3.5 计算X 图的上、下控制限中心线(CL ): CL= X上控制线 (UCL): UCL =X +s R E 2 下控制线 (LCL ): LCL =X -s R E 26.3.6 计算R s 图的上、下控制限中心线 (CL ):CL =s R 上控制线(UCL): UCL =s R D 4下控制线(LCL ): LCL =s R D 3(不考虑)6.3.7 E 2 D 4 D 3 查控制图系数表(见附表) n 为2时 E 2=2.659 D 4=3.267D 3(*样本容量小于7时,没有稽查的下限)。

6.3.8 作图以项目和移动极差为纵坐标,样本号为横坐标,标上数值后,分别画出R S 图和X 图的控制线,画点连线,注上相关内容和数据。

(中心线为实直线,上下控制线为虚直线)。

6.3.9 附表: “单值-极差控制图”常用系数表*样本容量小于7时,没有稽查的下限。

6.3.10 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偏差的批次,其数据不能够列入样本,以免给统计数据造成误差,影响趋势分析的可靠性。

6.3.11 数据分析方法说明用“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进行趋势分析,确认各数据是否全部落在控制上限和控制下限之内。

若超出范围,则采取下列措施:(1)跟踪偏离范围的批次,查找记录;找出其偏离的原因,并讨论解决; (2)对照生产工艺操作程序、SOP 执行情况,对暴露问题必须及时纠正; (3)内控标准不合理必须立即修改,以符合实际工艺的需求; (4)寻找其他导致偏离的原因。

6.4 成品质量指标用“单值-极差控制图”进行统计、趋势分析 6.4.1 10批熟地黄饮片水分测定值X 汇总及R s 计算表标准规定: 水分不得过15.0%① 样本移动极差(R s ):R Si = |χi+1 -χi | (见上表R Si 值)② 移动极差平均值(s R )s R = 1∕(K-1)×(R S1+R S2+… …+R S288)= 0.256③ 计算X 值X 1+X 2+……+X KX = ------------- =11.79K (单值个数)④ 计算X 图的上、下控制限中心线(CL ): CL= X = 11.79X R ⑤0.00.20.40.60.81.0 1011121312345678910样本号从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可以看出,共有1个批次熟地黄水分值数据落在控制线之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