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 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斐济鸡人
印度狼孩
猪 孩 22 周 岁 自 画 像 、 小 猫 和 妈 妈
能让猪吃饱是 她最大的快乐
回归人类的 猪孩:王显凤
猪孩穿上惟一的一件新衣要和爸爸照像, 14岁时,王显凤的父母去育智学校看望她的合影 爸爸倚在门口说:“孩子,你自已照吧。
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各种影响,人对这种影响会 有什么反应呢? 墨子说:“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 则黄,所入者变,其色易变。”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 你赞成上述观点吗?
心理社会危机 信任对不信任 自主独立对羞怯怀疑 主动对内疚 勤奋对自卑 统合对角色混乱 亲密对孤独 爱心关怀对颓废迟滞
德性 希望 意志 目的 能力 忠诚 爱 关怀




3、个别差异性 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身、 心等特征上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 人的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 的特点。这种差异性,一是表现为生理差异;二 是表现为心理差异;三是表现为社会差异。 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者要针对学生 的个别差异,采取特殊措施,因材施教,加速每 个人的发展。 教育措施:做到因材施教

3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 响作用 人的遗传素质有差异。其差异影响人的发展。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随着人的 生活条件的变化,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 变化。


判断: 美国心理学家斯坦· 赫尔说:“一两的遗传胜过 一吨的教育。”德国心理学家彪勒认为:“儿 童心理发展过程乃是儿童内部素质向着自己的 有节奏的运动过程,外界环境在这里只起着促 进或延缓这个过程的作用,而不能改变这个过 程。” 上述所法夸大了遗传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犯 了 “遗传决定论”或“先天决定论” 的错误。 遗传只是给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并且遗传本 身也是可塑的。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在其中,在个体的活动交 往中,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个体发展的外 部世界。






㈠环境的分类 ⒈以环境的性质为标准,可以把环境分为自然环 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人的出生地的自然条件、所处的地 理位置。这些因素对人的发展有影响。 “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但殷实富裕环境恶化 也不行。” ——李克强 (2)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发展个体生活圈中一切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 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互补性 人的发展的互补性是指人的发展所具有的不同 机能和不同能力间的相互补偿的特性。 首先,人的发展的互补性指生理机能之间,即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或缺失后可以通过其 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失明者可 以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 到一定的感知补偿。
其次,人的发展的互补性指心理机能之间, 如人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就存在着 相当大的互补性,尤其是良好和超凡的非智 力因素可以补偿智力因素的不足。 再次,人的发展的互补性指生理机能与心理 机能之间,如良好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可以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生理发展方面的不足。 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应根据学生个 体发展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取长补短”, 即通过发展学生某一方面的长处去补偿另一 方面的短处。 教育措施:做到“取长补短”


必须指出,教育要遵循和适应人的发展的特 点和规律,并不等于被动迁就和完全顺应学 生发展的现有水平和已有特点。教育应积极 主动地适应学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应适当 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按照“最近发展区” 的心理学原理,用适当超前于学生现有发展 水平的教育,去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二节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判断: 1.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 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 养育他们,我可以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 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 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 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 盗。” 2.“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 上述两种说法夸大了环境的作用,犯了“环境决定论” 的错误。马克思曾指出:“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 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 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 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 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 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


⒉以环境的范围为标准,可以把环境分为大 环境和小环境。 大环境是指发展个体所处的总体的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 小环境是指与发展个体直接发生联系的自然 环境和社会环境。

㈡环境在人的发展的作用 ⒈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在环境的影响下,儿童获得一定的发展。 一个人的身心能否得到发展和发展到什么 程度,都与他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社会环 境是儿童得以发展的现实条件和现实源泉, 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没有社会环境影响,生物人不可能获得人 的社会发展。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第二节 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
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一、人的发展的含义 人的发展,是指人在生命全过程中,随着 年龄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增加,身、心等方 面的整体的变化过程。 人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生理 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发展。






2、阶段性 人的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人的发展的不同年龄阶 段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的特性。 人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要经历乳儿期、婴儿 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 期等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人的发展具有不同 的特征。 在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 的学生,有区别、有重点地提出不同的发展目 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 教育措施: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用不 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⒉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环境的给定性指的是由自然、历史,由前人、他人为 儿童所创设的环境,它对于儿童来说是客观的、先在 的和给定的。 环境对人的发展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力度却因人而异, 因为人是主体,具有选择性。 ⒊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
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的特点,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 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人不仅能够适应环境而生活,而且能够选择、改造环 境以求自身的发展,进而还能够有意识选择、利用环 境的条件与资源来为



1、顺序性 人的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发展所具有的由低级 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按次序发展的特性。 人出生后的发展是有顺序的。如身体的发展遵循 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 序发展,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 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 教育工作必须适应这种顺序性。教育者必须顺序 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不宜“拔苗助长”。 教育措施: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皮亚杰(Piaget,J.,1896-1980)的认知发展 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



大约年龄 0─2岁 2─4岁 4─5岁 5─12岁 13─19岁 20─39岁 40─64岁


判断: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 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 是他们的教育决定的。”

上述说法夸大了教育的功能,犯了“教育万能论” 的错误,是片面的 。人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 程,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教育只是其中一 个重要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而且,教育能否发挥 主导作用也是有条件的。
(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条件




1、从学校教育内部来讲 ⑴取决于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 门性和基础性的实现程度; ⑵取决于教师能否敬业爱岗和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⑶取决于能否遵循人的发展的规律和充分发挥学生 主体作用。 2、从学校教育外部来讲 ⑴取决于社会影响与学校教育影响一致性的程度; ⑵取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

一、人的发展的含义
生理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 其机能的增长,体质的不断增强等。 心理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等认知的发 展,需要、兴趣等意向的形成,能力、气质 等个性的完善。 社会发展是指社会经验的掌握,社会关系和 行为规范的习得,成长为现实的社会个体。 三个方面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能动 性等四方面的因素。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 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和神经 系统的特点等。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 也叫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的或 生理的前提条件 。

1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 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只是人的发展在生理方面的可能 性,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人的知识、才 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 等,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 个人的努力下形成的。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 的过程及年龄特征



4、不平衡性 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人的发展所具有的在 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时间的先后上的不均衡 的特性。 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⑴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发展 是不平衡的。 从身体发育来看,身体发育有两个生长高峰, 一个是在婴儿出生后的头一年,一个是在青春 发育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