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听力检查 (1)

儿童听力检查 (1)

•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
– 新生儿婴幼儿结果与成年人相似。 – 正常儿童中检出率约为100%,反应幅度较高。
•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
– 可以对TEOAE无法评估的高频(最高可测试到 12000Hz)听功能作出评价。
听力培训部
36/61
DPOAE结果
听力培训部
37/61
临床意义
• 对听力损失很敏感,尤其对耳蜗功能特别 是外毛细胞敏感 • 作为ABR测试的补充(感音部分,ABR主要 反应神经部分) • 快速并且易于获得结果 • 听力筛查的重要手段,并非诊断手段 • “未通过”OAE不一定有听损伤,应列为高 危因素
ABR测试
• ABR测试的原则: • 刺激强度遵循从高到低,直至反应波完全 消失。 • 反应波最后出现的强度要重复测试。 • 真正的反应波有良好的可重复性。 • 初始测试强度在70dBnHL左右,如果能够引 出清晰的I,III和V波,则降低刺激强度, 否则增加刺激强度。
ABR测试
• 每次降低或增加的幅值没有具体规定,依实 际情况而定。多数情况下按增减10-20dB进行。
• 中耳对抗声音传播的特性是声阻抗,接受 声音传入的特性是声导纳。
听力培训部
8/61
基本概念
声阻
• 声阻抗
探测频率 为高频 质量声抗
互为倒数
声抗 劲度声抗
声导 • 声导纳 声纳
听力培训部
探测频率 为低频
9/61
检查目的
• 通过对鼓膜外侧声能传递过程变化的测量, 了解中耳功能状态。
听力培训部
10/61
峰值 daPa 峰值幅度 cc 病变
19/61 听力培训部
正常
<-100 正常
正常 >1.6
正常
<0.3
0.3~ <0.3 1.6 正常 鼓室 积液、 耵聍 栓塞
咽鼓管 鼓膜愈 镫骨固 功能障 合、听 定 碍 骨链中 断
临床意义
• 可以诊断中耳是否存在病变 • 粗略鉴别不同的中耳病变
客观测试—中耳声导抗
• 1、正常:70dBnHL,引出清晰的I、III、V 波,且各波的潜伏期在正常范围。V波阈值 ≦30dBnHL. • 2、ABR异常可有多种表现,如反应波缺失, 潜伏期延长,反应阈值升高等表现。 • 3、听力损失严重者无任何反应波。
ABR结果判定
• 各波的测量:潜伏期是最重要的参数。 • 潜伏期:指声音发出到出现反应波所需要 (经过)的时间,与年龄、刺激声强度、刺 激声频率特性、性别以及听力损失程度有 关。
ABR测试的目的
主要反映听神经和脑干听觉通路的诱发电位活 动。
听力培训部
43/61ຫໍສະໝຸດ ABR测试方法• 脑干诱发电位是一种较准确的客观测听法。 测试时病人无痛苦,不受病人主观意志及 意识状态的影响,但需要完全放松,也可 在睡眠、麻醉或昏迷状态下进行。对于婴 幼儿无法睡眠者要服用镇定剂。
听力培训部
44/61
客观测听
2013年4月Sonova Academy 听力培训部 Judy Wu 吴润楠
相关部位图
(Engströ m & Engströ m, 1979)
什么是客观测听
• 客观测听法:不需要受试者对测试指令做 出配合,而是根据记录到的结果,对比正 常值来判断得到的数据是否正常;某些测 试结果可以间接的推测听力水平,某些测 试结果可以了解耳聋发生的部位。 • 特点:不是真正的听力;测试方法多样; 结果判断受测试人员技术经验的影响。
测试信号计量
• 短声的另一声强标准是正常听力级(nHL), 像纯音测试一样进行,选择一组正常听力 的年轻人,用短声测试他们的行为听阈, 并求均,即得到一组正常人的短声听阈。 一般来说,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 测试仪输出的短声按照peSPL计量略有差异, 但按照nHL计量时,最大输出基本在 100dBnHL左右,peSPL与nHL的差值一般在 20-35 dB之间。
听力培训部
20/61
注意
• A型鼓室图不代表中耳一定正常,同样,正 常的中耳也有可能得不到A型图
• 当鼓膜和听骨链有病变时,鼓室图仅仅反 应鼓膜的病变 • 需要与其它测试结果共同判断听力情况
听力培训部
21/61
声反射
22
生理
• 当人耳受到足够大强度的声音刺激时,双 测镫骨肌收缩,镫骨足板离开前庭窗,以 保护内耳,免受其损伤。 • 它是一种保护性反射。 • 一侧耳受到刺激,双侧镫骨肌都会收缩。
听力培训部 26/61
临床应用
• 一般听力损失超过40分贝就引不出镫骨肌 反射
听力培训部
27/61
声反射衰减
• 异常指示蜗后病变
听力培训部
28/61
耳声发射
(OAE)
29
OAE耳声发射
基本概念
• 耳声发射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 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
– 能量必须来自耳蜗。
– 能量必须经过中耳结构的传导,进入外耳道, 而最终被记录到。
听力培训部 38/61
脑干 诱发电位
(ABR)
39
听觉诱发电位分类
• 短潜伏期反应
– 脑干诱发电位(ABR) – 耳蜗电图(ECochG)
• 中潜伏期反应
– 40Hz 稳态电位(40Hz AEP)
• 长潜伏期反应
听力培训部
40/61
ABR测试的概念与名称
• 概念:用瞬态声(短猝音)作为刺激声, 给声后在患者头皮记录到一组电波;最多 由7个反应波构成。这些反应波来源于听神 经和脑干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核团。所以被 命名为听性脑干反应。 • 其它名称: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脑干听觉 诱发电位、脑干电位、电反应测听等等。
小儿ABR特点
• 由于小儿的神经发育在出生时并未完全成 熟,因此其各波的潜伏期均较成人延长。 • 由于脑干发育的特点,小儿ABR多呈现大 III波,小V波。 • 随月龄增长,各波潜伏期逐渐接近正常成 人,I波3个月左右,III波8-16月左右,V 波18-36月左右。
ABR结果判定
• 不能依据ABR测试结果来划分耳聋程度,但 可以大致判断其听力水平。 • 新生儿ABR进行听力筛查的结果及处置策略: 1、V波阈值≦30dBnHL,正常。 2、反应阈值大于30dBnHL但在60dBnHL左右, 定期随访观察。 3、大于70dBnHL密切随访尽早确诊,尽早 干预。
听力培训部
23/61
大声
听力培训部
24/61
测试内容
• 声反射阈
– 能重复引出声反射的最小强度 – 正常耳的声反射阈为 70~95 dB HL – 同侧阈值比对侧阈值低 2~16 dB
• 声反射衰减
– 较长时间的持续刺激声使声反射幅度明 显减小的现象。 – 用反射阈上 10 dB刺激,5s 内反射振幅减 小50%者为阳性。
• 锁相性
– 耳声发射的相位取决于刺激声信号的相位,并 根随刺激相位的变化而发生固定相位变化。
• 重复性 • 稳定性
听力培训部
33/61
意义
• 反映耳蜗有主动生产声音能量的功能。
听力培训部
34/61
检查方法
• 环境噪音 35 dB A以下 • 受试者安静,避免吞咽、粗重喘气
听力培训部
35/61
特点
ABR测试仪的基本构造
• 测试仪基本结构: 刺激信号发生器。 电极记录反应电信号。 放大器放大记录到的电信号,一般放大106倍。 滤波器滤除无关电信号。 平均叠加一次电信号太弱,多次叠加后再平 均。多数情况下叠加次数1024~2048次。 显示器。
ABR各波产生部位
I波-听神经 II波-耳蜗核 III波-上橄榄 核 IV-波外侧丘 系 V波-下丘 VI波-内膝体 VII波-丘脑皮 质连接
检查方法
• 测试前准备
– 病人无须做出反应 – 不要说话、咳嗽、吞咽
• 电耳镜检查外耳道
– 防止耵聍阻塞 – 选择合适的耳塞(快速准确密封外耳道)
• 密封外耳道
– 将耳廓先后上牵拉,塞入后再稍加旋转。
听力培训部 11/61
耳镜检查
听力培训部
12/61
外耳道体积
• 正常值
– 儿童0.7-1.0mL – 成人1.0-1.5mL
听力培训部 25/61
• 定位诊断
– 传导性
临床应用
• 双侧传导性损失所有声反射均无法引出
– 耳蜗性
• 反射阈与听阈之差小于60 dB为重振代表耳蜗病变
– 神经性 声反射同侧或对侧异常可能提示反射弧神经通路受阻
• 助听器的评估
– 声反射阈接近不舒适阈。(以普通言语声为刺激声。 戴助听器对侧耳为指示耳,如果引出声反射说明增 益过大,大声说话时出现声反射说明MPO过大)
儿童的客观测听与助听器验配
• 儿童听力测定是非常困难的:儿童(有时 伴随其他残疾)不能告诉你他(她)听到 了什么。 • 因此儿童听力测定不能凭单一测量结果, 必须有多种测量结果互相验证,以提高验 配精度。
听力培训部
4/61
测试方法
• 客观测试
– 声导抗 – 耳声发射(OAE) – 脑干诱发电位(ABR) – 40Hz稳态诱发电位( 40Hz - AEP) – 多频听觉稳态诱发电位(ASSR)
听力培训部
31/61
分类
• 自发性耳声发射(SOAE) • 诱发性耳声发射(EOAE)
– 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 –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 – 刺激频率耳声发射(SFOAE) – 电诱发耳声发射(EEOAE)
听力培训部
32/61
特点
• 非线性
– 强度增长的非线性,耳蜗的自我保护功能
ABR结果判定
• V波的特点:在正常听力成人,V波是振幅 最高的波,而且有一个明显的负波(向 下)。 • 各波的潜伏期随刺激强度降低逐渐延长。 • 各波的振幅随刺激强度降低逐渐减小直至 消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