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自然的藏药浴平衡身心洗尽铅华在那雪域的天边,有一个闻名遐尔的康布温泉,它由十二个能治疾病的泉眼组成,传说是慈悲的乌坚白玛炯乃(莲花生大师)为人们留下的甘露。
当地的人们哪儿有病了,或哪儿不舒服了,都要到温泉里去泡泡,就连相隔不远的不丹边民也成群结队地专程来温泉洗浴。
久而久之,很多有病的人闻讯赶来沐浴,沐后丢掉拐杖,载歌载舞地返回家园……温泉养护着周边的人民,让他们世世代代健康、长寿!为了让难以到达遥远的温泉所在之地的人们也能享受温泉疗养的效果,历代藏医大师用智慧和慈悲的愿心创造了甘露藏药浴。
藏药浴,最早记载于藏医药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现在,在雪域高原地区,藏药浴作为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五脏六腑的疾病,以及关节、皮肤、神经等疾病方面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同时在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方面也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白玛曲秘的藏药浴以奇正藏药研制生产的“五味甘露散”为基础,其基本的方剂为五种甘露藏药,包括草甘露,阳甘露,阴甘露,水甘露,土甘露,再对症调配成十几种系列药方进行药疗,五味药剂具足五行、五方元素,在热能和药力的共同作用下,使药液从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让人体直接吸收,通过脉道通达全身,药液在静动脉的循环中完成对躯体五元的平衡补充,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从而达到内疏脉道,外排毒素,抵抗疾病健体防老的作用,实现养生和治疗的功效。
让人出汗的藏药足浴每当见到走在朝圣路上的藏人,人们都会不禁对一个敢于用身体丈量大地的民族产生深深的钦佩。
正是这一对对强健的脚板,支撑着这个虔诚的民族。
对于足部的保健和煅炼也是藏药浴最为传神的特色。
在藏医理论中,人体四肢有近百条重要的脉道,连接生成脉、串接脉、寿脉、命脉等。
通过甘露足浴的热力和药力可以疏通上述脉道,进而使药力进入四通八达的脉网,达到内疏脉道、外排毒素的作用。
白玛曲秘的养生浴也推崇足部药浴,并致力为您营造非同一般的舒爽感受:⑴恒温热水浸泡,浸泡时间较长,一次45分钟,作用是利用温度和药物自下而上疏通人体脉道,调节机体功能,由表及里自在祛除体内毒素;⑵足部在较长时间热水的浸泡后,在五味甘露药物的作用下,毛孔张开,毛细血管扩张,所以不主张浸泡后对足底进行长时间、大力度的按压。
白玛曲秘选用青藏高原特产的藏红花和白杜鹃为主的精油,封闭足部浸泡过的部位,并对之进行舒缓的按摩。
从而封闭因药浴而张开的毛孔,保护足部不被风寒侵入,同时让药浴时的药在体内充分吸收,达到滋养肌肤,调节机体的功效。
⑶客人在足部药浴时,洗浴环境天然古朴,益于调息养心。
⑷富有天籁之音的背景音乐,益于客人安神和性。
⑸浴间茶点,补充客人洗浴时,因大量出汗而产生的身体消耗。
⑹浴间三次燃熏藏香,净化空气,防止外邪,醒脑开窍。
酣畅淋漓的全身热浴在西藏初秋的夜晚,人们总会目望着东南方那深邃的天空,在哪儿会闪现一颗最亮的星星,那便是藏族人期待中的躯疾星星,藏语叫“尕玛帝巴”星。
这时候所见之人都就会欢呼雀跃,相互声传:“沐浴节开始了”。
这颗煞亮之星,半年昼出半年夜出,在藏区藏历七月三十至八月初六之间,肉眼才能看到,到第七日夜晚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传说这七个晚上星星照射着的清水即会变成神气的药水,疗治百病!当吉祥的“尕玛帝巴”星照耀夜空时,伫望在那里的男女老少都会脱掉附尘的外衣,净身缓缓浸入水中,借清澈洁净而又微刺肌骨的水流,释怀虔诚而神圣的心绪,安详地洗涤自己的躯体与灵魂,避免伤风感冒和一些坏疾的感染,健体益寿,强健筋骨。
从这一美丽的传说,可以看到藏族沐浴健身的民俗活动与藏医医疗保健活动密切相关,而藏医们的临床经验又促进了民间沐浴活动的蓬勃开展。
现时,在藏医学完整理论的阐述下,藏药浴有了规范性,理论性和临床实践性。
白玛曲秘的全身药浴属于一种保健养生热疗法,在沐浴的过程中,人体在热力和药力的作用下,加速新陈代谢,通过大量的汗液将体内毒素排泄出来,同时平衡躯体,维持人的正常生理功能。
浴后到热土炕上再次进行药疗,一方面,土炕的热力使土炕药砖的药性作用于人体,通过发汗,继续排除体内毒素;另一方面,经过长时间的药物浸泡后人体的排毒与吸收达到高峰,此时需要一个柔软的着陆环节,这时通过土炕热力和土药袋的局部热敷使进入经络的药性持续传递,并作用于不同部位。
热浴全过程酣畅淋漓,对祛风、祛湿效果非常明显,同时对风湿、类风湿、痛风等人们极为痛苦且无奈的病痛有着意想不到的调理和改善作用。
藏药浴对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殊疗效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现代医学的观点及认识藏医学的观点及认识病因及发病过程风湿性关节炎是受寒受风后反复发作的由一种叫链球菌的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此病者前期一般有急性咽炎或扁桃体炎的病史并累及心脏、关节等组织器官,发病中关节疼痛交替游走并发热。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全身性自身免疫引起的疾病,主要侵犯关节,尤其是有滑膜组织的部位,且成慢性对称多关节炎症。
发病过程中会引起软骨,骨的侵蚀,晚期关节可形成强直和变形,继而发生肢体功能障碍及严重损害。
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于饮食不当,缺乏营养导致血液热性增高,白天嗜睡过多或过度激烈的活动等原因引起的热瘟扩散性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相当于中医讲的湿痹,它是关节内黄水积聚,关节如粉碎样疼痛的一种疾病,它与饮食起居密切相关,主要是经常居于阴凉潮湿处和高营养油腻摄入过多等原因引发此病。
疾病的症状患风湿性关节炎者,大多前期有咽部或扁桃体的炎症发生,即咽痛、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咳嗽等。
关节疼痛累及膝踝肘腕等大关节。
风湿患者胯骨腰及股骨疼痛,个别虽疼痛不太严重,但觉疲乏无力,多数人起先头痛,四肢关节疼痛皮肤酸麻不可触摸。
类风湿表现为患部的皮肉涩胀,关节肿痛,四肢麻木,活动不利,继而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变形等症状。
治疗方法及时调整饮食结构,控制辛辣食物的摄入,保暖避寒,用抗菌素有效地控制链球菌感染,积极施行抗风湿治疗。
内行调理脾胃,益肝补肾,外行五味甘露药浴。
治疗效果镇痛缓解控制缓解控制恢复藏药浴对痛风的特殊疗效痛风现代医学的观点及认识藏医学的观点及认识病因及发病过程痛风是由于饮食等不当,人体内嘌呤代谢发生紊乱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为尿酸。
正常人每升血中所含的尿酸,男性为0.42毫摩尔以下,女性则不超过O.357毫摩尔,在嘌呤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中,代谢发生紊乱,使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结果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人体组织的异物炎症反应,形成了痛风。
藏医学认为痛风起初是双拇趾被外邪风寒、瘟热秽血侵袭而发生疼痛的一种疾病。
其病因病源主要是由于过量进食辛辣和肉脂等油腻食物、过度饮酒、白天多眠、夜晚失眠、房事过度、外伤、劳累过度等多原因使身体黄水增加、血气紊乱。
另外由于使“隆”增盛的饮食起居增大了隆病病势,逆入紊乱之经,因而堵塞了血液运行之路,致使痛风产生。
痛风的症状1、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
2、急性痛风关节炎,首次典型发作常在夜间,因足痛而突然惊醒,疼痛高峰持续24-48小时,如刀割或咬噬,关节周围及软组织明显出现红、肿、热、痛症状,以拇指、大脚趾多见。
3、临界间痛风,两次痛风发作的间歇期称为临界间痛风,多数病人第二次发作是在6个月至2年之内,发作次数逐渐增加,呈多关节性发作, 80% 累及下肢关节,在次期间通常无症状,关节检查也无异常发现。
痛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起初大腿、腰、膝关节、腘肌等处疼痛发痒,由于痛风初期病症即已进入皮肤及血液当中,因而有红肿热痛的症状,共分为四种类型:1、隆型痛风,疼痛剧烈、肌肉颤闪、肿块色黑有青点。
2、赤巴型痛风,灼热红肿,肿痛处痛不忍按。
3、瘟血型痛风红肿热痛、糜烂化脓。
4、培根型痛风肿胀发痒、沉重难动,触摸时没知觉。
治疗方法现代医学对痛风的治疗主要是通过镇痛、消炎及降低尿酸药物进行的。
所用药物通常如下:1、消炎镇痛药,如秋水仙碱、消炎痛、保太松类、激素类等;2、促进肾脏排泄尿酸的药物:主要有丙黄舒、苯溴酮和苯磺唑酮等治疗原则为:合理的饮食控制,充足的水分摄入,规律性生活方式,适当的体育活动,有效的药物治疗,定期的健康检查。
藏医学对痛风的治疗首先是对患者进行饮食和行为起居的调节,禁止食用辛辣及甘酸食物,禁忌剧烈活动,在此基础上配以收敛黄水、解热消炎的药物:如五鹏散、十五味乳鹏丸,十八味水银丸等,再加外治,用五味甘露药浴浸泡治疗,另行放血疗法、火炙疗法等。
治疗效果西医的治疗能够迅速缓解痛风的基本症状,但病症会迅速复发,甚至临界间痛风时间还会逐渐缩短,发作次数逐渐增加,藏医学治疗痛风从饮食、起居、内服、外治综合入手后,治疗效果明显,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拓宽临界间痛风发作时间,且药物的副作用小。
藏药浴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特殊疗效强直性脊柱炎现代医学的观点及认识藏医学的观点及认识病因学说(包括病因及发病过程)强直性脊柱炎是脊柱慢性进行性炎症,病变累及骶髂关节、关节突、附近韧带和近躯干的大关节,导致纤维性和骨性强直和畸形的一种疾病,该病属结缔组织的血清阴性反应疾病,病因尚不明确。
藏医认为是强直性脊柱炎由隆病引发的一种病变,患者由于过多的饮食味苦、性淡而粗粝的食物,加之劳累、失眠、大量失血、冷风吹袭,情绪忧伤、缺乏营养等诱发因素,导致隆病偏盛侵袭脉道,气血阻滞,致使肌肉、白脉及韧带僵滞、硬结、活动功能受限,逐渐使上身部位弯曲,形似弯弓的一种疾病。
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本病好发于16-30岁的青、壮年,男性占90%,伴有明显的家族史,早期病变反应在两侧骶髂关节及下腰部疼痛,并向臀部及大腿放射,腰部僵硬,晨起脊柱僵硬,活动后缓解,病人因疼痛常呈蜷曲体位,逐渐地病变累及胸椎及颈椎,致使胸部及颈椎的活动受限。
身体弯曲如弓,严重时呼吸困难,目光直视,时而昏厥。
治疗方法现代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目的在于解除疼痛、防止畸形和改善功能,早期一般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治疗,鼓励平卧、适当牵引、防止驼背;晚期有严重病患者一般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藏医同样用饮食、起居、药物、外治等四种方式对其进行综合治疗:1、食用绵羊肉、陈年酥油、青稞酒等性味温润有营养的食物;2、起居注意保暖防风;3 、内服药物选择三十五味沉香丸、二十味沉香丸、如意珍宝丸、五鹏丸等;4 、外治方法:五味甘露药浴进行蒸浴、泡浴,用药物进行罨敷,或用陈年酥油及特定植物油进行涂擦按摩,热石缚敷并在囟门,大椎、第六、七椎穴进行火灸疗法。
治疗效果由于尚未确定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所以只能进行缓解性治疗,不能采取积极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如病情加重,只能采取手术治疗,有一定风险。
藏医学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主要采取对因治疗,即内服性温润而钝性的食物,外用五味甘露药浴、陈年酥油及植物油进行涂擦、火灸治疗等,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