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导入: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的时候,西方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而中国的发展状况怎样呢?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通过武装斗争终于摧毁了满清专制,但照搬西方政治的结果,却是画虎类犬。
虽然名义上建立了共和政体,民主政治却仍与中国无缘。
先进的中国人由此得出了新的结论:国家贫弱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的阻碍,要振兴中华民族,就必须首先刷新国民的观念,将国魂重铸。
为了重铸国魂,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那就是——新文化运动。
今天就让我们来重温这段历史,领略先辈们那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怀。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设问:哪些因素促成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
)1、背景:(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 加紧侵略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2)经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根本原因)(3)文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逆流。
所以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新制度难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况且,封建制度在中国存在了2 000多年,封建思想毒害了许多人的心灵,辛亥革命之前,不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还是革命派,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革命后,北洋军阀继续用封建思想来束缚人们的头脑,于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发生了。
所以新文化运动主要“新”在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2A.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
从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清末秀才,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早年曾接受康梁的维新思想,后留学日本,曾参加反对清王朝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辛亥革命后,面对日趋黑暗的社会现实,他认为中国人没有觉悟是“造成今日危殆势”的根本原因,指出“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他主张首先在思想上进行启蒙,把人民从专制及其意识形态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新青年》的作用;大力宣扬民主与科学,猛烈地抨击以孔孟为代表的文化专制主义和旧纲常伦理,鼓吹“文学革命”,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唤起广大青年的觉悟起了巨大的作用。
在《新青年》的带动下,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新潮》《少年中国》《国民》等刊物都受到渴求新知识、新思想的民众的欢迎。
毛泽东等进步青年还成立了新民学会,研讨新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1917年,陈独秀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从上海迁到北京,攻击旧文化的中心堡垒。
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刘半农等人相继参与《新青年》的编辑或撰稿工作。
他们大多接受了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形成以《新青年》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
1923年6月,《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理论性机关刊物,一直到1926年7月停刊。
思考: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地区从上海到北京说明了什么?(经济发展、政治中心、容易传播、影响力大)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的阶级属性是什么?(前期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后期的李大钊等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陈独秀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是否正确?不完全正确。
主因是中西之间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综合对比B.设问:当时被称为“官僚养习所”的北大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谁起了重要作用?为改革北大他提出了怎样的办学方针?在旧思想、旧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北大,提出这一方针的实质目的是什么?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它的实质是允许各种科学思想自由发展,让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阵地。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
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他认为戊戌变法失败是因为没有培养革新人才,于是决心兴办教育,并创立爱国女学和爱国学社,作为培养革命人才和进行活动的机关。
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期间宣布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推行义务教育等。
五四动时,他站在维护新文化运动的立场上,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思考】政治、经济等诸种解放与思想解放是什么关系?——经济决定政治和思想文化;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思想解放是政治、经济等解放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会推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革,反过来,政治、经济等的解放又为思想进一步解放创造条件。
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发生在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定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也是思想文化领域的近代化运动。
中国近代化历程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逐步深入,说明政治、经济与思想三大领域的发展和变动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
教师进一步指出新文化运动塑造了新的北大,此后北大的历次爱国活动无不与新文化运动精神的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一)、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核心内容)材料: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设问:“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及其为什么吗?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A “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
(民主精神: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等理念。
民主制度:议会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制度等)B“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①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具体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知识③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④宣传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陈独秀先生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
(二)提倡新道德,反对旧礼教1.“打倒孔家店”“打倒孔家店”是新文化运动中道德运动、文化运动的口号,新文化运动干将以此为旗帜,将批判的目标直指孔子和儒家学说。
他们力图通过这一批判,破除旧的道德,树立新兴的向上的资产阶级新道德、新文化A为何要“打倒孔家店”呢?①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逐渐变成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和礼治秩序的一尊精神偶像。
②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康有为反对共和,以及其他帝制余孽的倒行逆施,都打着尊孔的旗号来蛊惑人心。
③新文化运动要反对专制,就必然要批判作为其精神支柱的孔子之道。
【思考】通过易白沙的话,你认为尊孔的弊端有哪些?——易形成政治、思想的专制统治;易被别人利用,成为维护其利益的工具;重视做官不重民生易导致社会不安定。
陈独秀连续发表《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等文章,指出:“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宪法者,全国人民权利之保证书也,决不可染以优待一族、一教、一党、一派人之作用”,“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人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这实际上是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阅读课本P89中间左边方框里陈独秀批判“三纲”的文字,想一想:“三纲”该不该批?为什么?该批,因为它使许多人无独立自主之人格,极不平等陈独秀的文章表明了他在推动新道德运动方面的首要位置。
B“打倒孔家店”的实质是什么?①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批判,其意义不限于对一个历史人物或一派学术思想的褒贬。
李大钊指出:“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事实上,这正是“打倒孔家店”的政治动因与文化内涵。
李大钊这段话也表明了新道德运动的不断深入,已经突破了简单抨击孔子本人和儒教的最初阶段,而具备了理性的精神。
②“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厘清与扬弃。
③这场扫荡权威、破除偶像的文化革命,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探究】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这个口号还适用不适用于今天?——袁世凯为巩固其统治,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新文化运动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
但是,这个口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这个口号绝对不适用于今天。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抛弃了优秀的文化传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鲁迅与《狂人日记》鲁迅(188l—1936),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等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文字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鲁迅曾因为母亲的安排娶朱安为妻,但朱安其貌不扬,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思想很陈旧,鲁迅的家乡绍兴有一种风气,看不起离婚的女人,鲁迅心善,不想让朱安沦落到如此地步,只好借出去工作为由,离开了朱安,后另娶了许广平,生下了海婴。
朱安一生都没有和鲁迅圆过房,生不了孩子。
鲁迅死后,是朱安为他守灵,但朱安死后却没人为她守灵,朱安终其一生始终是不幸的。
鲁迅是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一员,他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抨击最为激烈思考:鲁迅是怎样对旧礼教旧道德进行猛烈抨击的?他主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利用文学作品深刻地揭露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黑暗,对“吃人的礼教”的抨击即出自他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同时又是一篇声讨旧势力的战斗檄文。
【思考】何谓“吃人的礼教”?——礼教是指儒家提倡的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道德。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揭露了其“吃人”本质。
“吃人的礼教”的说法由此而来。
鲁迅在文中借“狂人”之口,道出了惊世骇俗之言:“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