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摘要:从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飞快,使其能够进行飞快发展的却是比较低的生产力标准。
工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
在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之后,带来的瀑布效应,文章主要讲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中国经济;可持续性;重要意义
1 中国经济具有长期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
第一,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随着收入的增加,市场的潜在需求将逐步转变为有支付能力的现实需求,对经济增长产生持久不衰的拉动力量。
第二,我国居民的储蓄率一直处在比较高的水平。
勤俭节约一直存在我国人民传统的思想中,就算是在收入水平不高的状态下,也能够把收入的一部分存储起来,以便孩子上学使用、将来为自己养老以及医疗使用。
存储利息率高具有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是导致居民存储量增多,降低消费;第二是,利息高,银行中能够调用的资金就多。
第三,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用上千亿美元引进了大批先进技术和装备,在产业技术上缩短了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同时,大量外资企业的进入,也带来了先进技术和设备。
第四,劳动力不仅数量多并且素质也在持续提升。
在2004年我国从业人员的数量达到了七点五亿人,工业从业人数占总数的百分
之二十二点五,服务业占总数的百分之三十点六,这里就能够看出来第三产业的人数明显比较少,同时农业的剩余劳动力仍然在一亿人以上。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持续发展,农业的劳动力以及剩余劳动力持续向工业以及服务行业转变,为工业和服务行业的前进准备了大量的劳动力。
并且,伴随着教育的改革,尤其是九年义务制教育、职业的培训等,劳动力素质持续提高。
第五,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创新,能够绽放出更多的新活力。
从改革开放发展到现在以来,我国逐渐的形成市场经济制度,下一步的发展将环绕着现在发展中出现的难题展开攻关。
这一次主要是对政府部门的制度以及职能的变换进行改进。
将更好的促进财税制度、金融制度、国有资产管制的制度等改善。
将设立更完整的市场机制以及法律机制。
私营经济将慢慢的打入以前禁止进入的行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垄断行业、金融行业,在更加的环境中快速前进。
这些制度的改进完善,一定会释放出来更多的新活力。
第六,扩大对外贸易能够对国内国外市场以及资源进行更好的使用。
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投资范围的持续增大,和国际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使我国能够在更广阔的国际商场中进行发展。
能够更大程度的分配我国剩余劳动力,对于我国缺乏的资源能够经过国际市场得到补充。
对外贸易的扩大能够更有力度的支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很多资源在我国封闭的经济贸易中不能够完全的挖掘出来,在经过和国际市场的共同合作中,获得紧缺的资源,我国能够更加快速的持续发展。
2 粗放型增长的不可持续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自2003年开始的中国经济新一轮上升期,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高效益的良好局面。
2003年和2004年,gdp增速保持在9.5%的高位上。
同期居民消费价格分别上升1.2%和3.9%;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分别增长44.1%和36.0%;国家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4.9%和21.4%。
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这样一组参数,是难得出现和令人兴奋的。
同时,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潜在的矛盾和问题。
主要是近两年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等行业投资过快增长拉动起来的,也就是说,是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推动的。
近两年的能源消耗总量分别增长15.3%、15.2%,经济增长的能源弹性系数由1996-2002年年均0.21分别上升到1.61和1.6。
投资弹性系数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之比,由1996-2002年的年均1.44倍分别上升为2.92倍和2.72倍。
这两组数字充分说明,获得同样的经济增长速度所需要的能源和投资大幅度上升。
因此,这种粗放型增长注定是不可持续的,特别是对一些重要资源的需求,如铁矿石和氧化铝等,远远超过了国内市场的供给能力,大量依赖进口也受到国际市场供给能力和运输能力的限制。
就多数企业来看,技术进步成为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的主要障碍,这就不能不使我们从体制、政策上寻找原因。
多年来,我们强调技术进步,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口号上,并未落到实处。
由于缺乏技术资源,因此当需要加快经济增长
速度时,就不能不选择那些技术成熟、大量消耗资源的项目。
3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使用科学发展观标准一定是在城乡之间共同协作。
城市和乡村之间、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之间的距离应该适当的慢慢降低。
因此,一定要颁发相应的政策,鼓励支持农村经济以及中西部发展中地区的前进。
第一,改进城市和乡村之间、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之间的市场体制,支持资本、新进技术、人才的自由转移,将城市以及东部地区的资本、先进技术、人才和农村以及中西部地区的能源、劳动力联合起来,在互相帮助中一起前进。
第二,完善城市和乡村、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的互帮互助一起合作发展的制度,充分利用城市以及发达地区的优势带动乡村以及发展中地区的发展,城市中的基本公共设施都要进行支持农村发展的工作。
对困苦地区开展定点帮助政策。
引导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进行对口支持的工作,开展干部交换、志愿者活动,支持大学生走向农村走向中西部地区进行带动工作。
第三,加强国民收入对中西部地区以及农村的支援。
经过国家政策,指引社会资本更多的向农村以及中西部区域的投资。
从1997年以来,经过国家发型的国债,对城市重点项目的投资,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城市的改革发展,但是农村的改革情况比较小。
要指引农民经过自己的劳动,在国家的支援扶持下,经过自己的努力快速的改革农村发展面貌,保证全国八亿农民在2020年能够全部进入小康生活。
要加强国民收入对发展中地区的投资,重点改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基础公共设备,除了对农民进行
减除农业税,还要进一步减除农村中收取的各项杂费,对生活贫困的孩子减免教育费用,支援其生活费。
进一步减小贫富差距。
科学发展观标准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这就要求在发展中要进行全面节约的战略,创建节约型社会。
最近节约的计划是节约能源、节约水源、节约土地、节约材料。
重点做好建筑材料、化工、冶金方面的资源节约,引导全社会进行节约,树立节约意识。
对于紧缺的能源提高价格,通过价格体现这种能源的宝贵,增加对空气环境的治理,维护生活环境,建立和谐社会。
让人民生活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中。
经过改进人民居住生活的环境,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
通过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变为法律规定,形成鼓励和惩戒的机制,引导经济主体的行为。
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使科学发展观成为全体国民的自觉行动。
中国实行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世界经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增,世界经济中我国对全球的市场要求越来越多,成功的促进了全球市场经济的发展。
所以,我国经济能够稳定快速的发展,对全球的经济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我国的经济出现了问题,那么全球的市场经济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我国各界人民都希望能够和支持中国发展的朋友一起保护中国市场经济能够长期顺利稳定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