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用油脂的评估与利用
——
23
4.摻假油脂的判別
d.
e. f. g.
硬化油之判別:硬化油通常含有微量觸媒(如鎳), 又因氫化而產生固體不飽和酸(Iso-Oleic acid),可由 這些物質的存在與否而判別之。 猪油中含牛油之判別: 礦物油判別: 石油蠟羥(Paraffin)判別:
——
24
四、油脂氧化 的危害
——
1.作用機制:油脂中長鏈不飽和脂肪酸易引起氧 化作用,產生過氧化物,機制如下:
38
不飽和/飽和脂肪酸比例與消化率
消 化 率 △表面消化率 ●修正後消化率
不飽和/飽和比例
——
39
動物別的油脂營養
禽類、母猪、仔猪、魚類要注意必須脂肪酸之需求 不同油源對幼畜之吸收率差別大 不同油源對反芻動物之乳脂率、產乳量有不同影響, 目前多使用過瘤胃脂肪 油脂對魚類具蛋白節約效果 淡水魚可將C18:3ω3脂肪酸轉成C22:6ω3,但海 水魚無此效應,需另補充 有學者認為給飼ω3(次亞麻油酸及DHA、EPA等)較高 之脂肪酸時,可提升免疫力、繁殖力 水產飼料之油脂在養殖水溫中若呈固態,消化率將大 為下降
——
13
三、油脂之規格 與鑑定
——
1.油脂的規格
大豆油 MIU 溶度(Titre) 游離脂肪酸 碘值(IV) 不飽和脂肪酸 U/S比例 皂化質(SV) 顏色(FAC) 過氧化值-即時 (mmol/kg) 過氧化值-20h 後(mmol/kg) C18:2(%TFA) 總脂肪酸含 量,% 21-23 120-141 84.5 5.45 189-195 棕櫚油 40-47 44-58 52.5 1.10 195-205 椰子油 20-24 7.5-10.5 7.5 0.10 250-265
——
40
ω3及ω6之結構圖
Alpha-linolenic acid (omega-3)
Linoleic acid (omega-6)
——
41
油脂的利用(各論)
——
豆油
功能
– – – – 精製後品質穩定 提供必須脂肪酸 不必加熱即可使用 消化率、能量高
問題
– 原油有異味 – 多用引起軟脂 – 加入飼料後容易氧化
——
20
過氧化價隨時間之變化
高峰 過 氧 化 量 開始 降解
Time →
——
21
3.不良油脂來源
有蠟的油:鯨魚、米糠蠟 有毒的油:蓖麻油、桐油、菜籽油、棉 籽油、高酸油、未中和皂腳 有惡臭的油:蚕蛹油、變質魚油 污染有毒物的油:如農藥、瀝青、多氯 聯苯、殺虫劑、戴奧辛(二噁因)
——
22
4.摻假油脂的判別
16
AMO (Active Oxygem Method) (97.8℃,20小時) 30以下
水產動物用油脂之規格
——
17
飼料用魚油的規格
項目 水分及揮發物(%)≦ 酸價(mgKOH/g油)≦ 過氧化值(mmol/kg)≦ 不皂化物(%)≦ 雜質(%)≦ 碘價(克碘/100g 油) 魚油(中國行業標準) 一級 0.1 1.0 5.0 2.0 0.1 160 二級 0.3 2.0 6.0 3.0 0.1 粗魚油(中國行業標準) 一級 0.5 10 8 -0.5 100 二級 1.0 15 15 -1.0
——
18
液態磷脂的規格(台灣)
丙酮不溶物60~65% 水分0.5%↓ 游離脂肪酸6%↓ 酸價:10以下 碘價:92~99 皂化價:195~200 比重:1.03
——
19
2.油脂的鑑定
熔點:可置于冰箱中冷凍以判別 脂肪酸總量及比例(總量92~94%,比例合理) 碘價、皂化價 感官鑑定:色澤、味道、口感、觸覺 游離脂肪酸(FFA) M.I.U POV、TBA或AOM 摻雜:皂腳、高酸油、棉油、回鍋油、魚油、蠟、 礦油、污染
——
30
五、油脂的 吸收利用
——
油脂的吸收過程(一)
脂肪球
膽汁乳化
乳糜球
胰臟分泌 脂肪酶
脂肪酸、甘油 單酸甘油、雙酸甘油
形成脂肪微粒 (Micelle)
進入腸絨毛乳糜 管(滲透作用)
在絨毛細胞內與蛋白 形成乳糜小滴(Chylomicro)
進入血液系統,被帶到所需位置
——
32
油脂的吸收過程(二)
問題
– 純磷脂能量是豆油的 75% – 載體是玉米?熟玉 米?玉米軸?能量多 少? – 色澤變化大,品質差 異大 – 嗜口性不好 – 規格變數大
48
——
乳化油粉
功能
– – – – – – 預消化,消化率高 耐儲存 使用方便 嗜口性佳 改善其他油消化率 適用於幼畜
問題
– – – – 價格高 載體是什麼? 脂肪酸結構是什麼? 原料是什麼?
——
49
氫化油粉
功能
– 使用方便 – 穩定性高 – 具過瘤胃效果
問題
– 溶點多少?可消化 嗎? – 不含必須脂肪酸 – 嗜口性? – 熱能低
——
50
七、油的添加及 儲存
——
油脂儲存時注意事項
確認到廠油脂已添加 抗氧化劑或自行添加 油槽有直立式及橫臥 式,設計上要能排出 積存之水及雜質 所有儲存、輸送系統 應沒有銅、黃銅或銅 合金材料 定期清理油桶
不飽和碳鏈 ↓ 開始期
二價離子自由基 連續反應至所有脂肪 被氧化光
不飽和脂肪酸,醇 ↓
氧、光
延伸期
過氧化物 ↓
終止期
過氧化衍生物:過氧化氫、醛類、 狻基等 (味道不好)
——
26
——
27
2.氧化物的危害(一)
1.
過氧化物會漸進地影響身體組織破壞細胞膜 結構,引起貧血、肝腎異常、昏睡等 2. 破壞脂溶性維生素,葉黃素,導致維生素缺 乏,蛋黃不黃,膚色及腳脛變淡,腦軟化症 3. 拒食:產生之衍生物(醛)會降低食慾引起 下痢
——
11
依製造不同分類
1、原油 2、精制油 3、餿水油、回鍋油 4、再制油 5、混合油 6、油粉:磷脂粉、乳化油粉、氫化油粉、皂化油 粉、吸附油粉 7、加工殘渣:油渣、皂腳、蒸餾渣
——
12
磷脂的分類
(摘自 姚建國 2002.飼料工業)
粗磷脂:油廠油腳品,丙酮不溶物50%↑, 水分5%↓,AV32↓ 漂白磷脂:粗品經過氧化氫漂白、脫水,水 分1%↓,丙酮不溶物55%↑,AV33↓ 純磷脂粉:粗品經脫油後之粉狀磷脂,多供 食用 粉狀磷脂:液態磷脂加載體之磷脂粉 改性磷脂:粗磷脂經N-乙醯化處理產品,丙 酮不溶物55%↑,水分1%↓,AV33↓
——
43
豬油
功能
– 風味佳 – 必須脂肪酸含量介於 豆油與牛油間 – 能量高
問題
– 來源不一,品質難掌 握
——
44
牛油
功能
– 品質穩定,耐儲存 – 有利於屠體品質
問題
– 飽和度大,能量低 – 要加熱才能用
——
45
棕油
功能
– 品質穩定,耐儲存 – 取得容易 – 粗油中含高量維生素 E及胡蘿蔔素
問題
a.
b.
c.
物理特性:可由黏度、折光率、色澤、碘價、皂化 價、溶解性、比重、融點、沸點等鑑別油脂是否純 品。 動植物油之判別:動植物油脂之鑑別是基於其所含 特徵成分,如動物性油含膽固醇(Cholesterol)而植物 性油則為植物固醇(Phytosterol)。 魚油判別:魚油含有高度不飽和脂肪酸,經溴化反 應所生之乙醚不溶性溴化物通常不溶於熱苯,而亞 麻油酸所生成之乙醚不溶性多六溴化物則可溶於熱 苯。
——
28
2.氧化物的危害(二)
4. 5. 6.
屠體呈黃脂,不耐儲存 飼料之脂肪不能利用、消瘦、換肉率差 脫毛、蛋白及胺基酸利用率下降 7. 外表症狀:皮脂溢出(Seborrhea)及破壞營 養造成之維生素E缺乏症等 8. 破壞營養分造成二度傷害,主要的便是免疫 力降低
——
29
油與人類健康
氧化與老化 精製與天然寶物 油炸油與炒菜油 暗藏危機的氫化油(反式油脂)
飼料用油脂的 評估與利用
洪平 安佑科技公司
——
內 容
一、油脂的組成與作用 二、油脂的分類 三、油脂的規格與鑑別 四、油脂的氧化與危害 五、油脂的吸收 六、油脂的利用(營養及各論) 七、油脂的添加與儲存 八、結論
——
2
一、油脂的組成 與作用
——
油脂的組成
1. 油脂主要成分是三甘油脂,通常佔95%以 上,由一個甘油與三個脂肪酸脫水結合而 成,而油脂的特性與價值便由這些脂肪酸 的飽和度及碳鏈長度所決定。 2. 油脂中另含有少數雙甘油脂、單甘油脂、 游離脂肪酸、磷脂、脂溶性維生素、色素 及非甘油基油脂(如蠟、固醇、前列腺素)
– 規格變化大 – 飽和度大 – 要加熱才能用
——
46
魚油
功能
– 高量高不飽和脂肪酸 – 提供豐富的ω3脂肪 酸 – 對水產動物具誘引功 能
問題
– 規格變化大,穩定性 低 – 引起屠體異味及軟脂 – 容易變質
——
47
磷脂粉
功能
– – – – 乳化功能 抗氧化功能 提供必須脂肪酸 含肌醇、膽鹼,可節 省添加劑 – 使用方便 – 價格低廉
牛油 猪油 雞油 棕油 豆油 玉米油 氫化油 魚油
——
37
雞對各種脂肪酸、三酸甘油脂之吸收率
脂肪酸種類 脂 肪 酸 月桂酸 荳蔻酸 棕櫚酸 硬脂酸 油酸 亞麻油酸
C數 12:0 14:0 16:0 18:0 18:1 18:2
——
吸收率(%) 3~4週齡 8週齡以上 65 -25 29 2 12 0 4 88 94 91 95
腸內 ↑ 胃 ↑ 攝取 乳化 ↑ 膽汁 ↑ 肝臟
——
分解 ↑ 脂肪酶 ↑ 胰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