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南宫一中高中语文《扬州慢》学案(共3课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河北省南宫一中高中语文《扬州慢》学案(共3课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扬州慢一、学习目标:1、了解姜夔及其词风。

2、培养学生自行阅读鉴赏中国古代作品的能力,体会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二、自主学习指导1、诗人介绍中国文学史上,宋词和前代的唐诗,后代的元曲,都分别是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样式。

宋词按时代分为北宋、南宋两个时期;按流派,习惯上又分为豪放、婉约两派。

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也称格律派)在北宋的代表是柳永,在南宋的代表,前期是女词人李清照,后期则推姜夔。

《扬州慢》便是姜夔的代表作。

姜夔(1155—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

擅长写词,尤精通音律,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

由于讲究音律和锤炼字句,其作品精工典雅,意韵谐婉,但也有用典过多,词意隐晦等特点。

同时他的词常有小序,提示写作缘由和主旨,大都语言精练,文笔优美,一散一韵,值得并读。

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词留下了十七首当时用于演奏的古乐谱,对研究唐宋音乐极有价值,留有《白石词》。

在姜夔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

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不思恢复。

在词人早期直至晚年的部分作品中,能针对这种情况,反映了一定的爱国精神和不满现实的思想,特别是晚年时,他那力主恢复,同情沦陷区人民的思想倾向较之早期作品有进一步的发展。

2、背景简介: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

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

扬州曾沿用过邗沟、广陵、江都、芜城、维扬等名称。

上古时期的扬州,有一个很大的自然区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

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时有“扬一益二”之称。

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

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

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扬州,自从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成为了南北运输的要道,商贾云集,珠帘十里。

而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为残破不堪。

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

虽已时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表露出对国家衰亡的悲痛。

虽然情调凄怆,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扬州慢》是姜夔早期的代表作,抒发作者路过扬州时对国事悲凉痛惜的情绪。

三、学习任务1.“清角吹寒”中“寒”字有何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废池乔木,犹厌言兵”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亮原本就“无声”,也无冷暖之别,姜夔为何要说“冷月无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数句营造出一个怎样的境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5.词前小序在词中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找出能够贯穿全篇的“词眼”,并说说表现在哪些景物上?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运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手法和表现手法?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组是( )A.暮霭(ǎi) 凝噎(yē) 夜雪初霁(jì) 戍角(shù)B.荠麦(jì) 豆蔻(kòu) 怆然(chuànɡ) 弥望(mí)C.姜夔(kuí) 萧条(xiāo) 留恋(liàn) 窥江(kuī)D.那堪(kān) 芍药(sháo) 俊赏(shǎnɡ) 黍离(sù)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荠麦弥望弥:满 B.自度此曲度:构思C.杜郎俊赏俊赏:出色的鉴赏能力D.难赋深情赋:写作解析: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B.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4.下列对文学常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古代诗歌的变式,称“长短句”,是按照一定的曲调填写的,根据词的字数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等。

B.词一般有两段,在词中叫“阕”。

“阕”就是“遍”,因此,词中的“遍”就是音乐乐曲的一段,上下两阕就是由两段乐曲组成的—个曲子。

C.词除了被称为“长短句”之外,还有“诗余”“乐府”“曲子词”等别名。

D.词“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所以后人的创作一般都是按调填词的,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5.名句名篇默写。

(1)____________,尽荠麦青青。

(2)渐黄昏、清角吹寒,____________。

(3)杜郎俊赏,____________。

(4)念桥边红药,____________?五、小结扬州慢学案(二)案编号:29 编写人:王佩林审核人:贾立恩张广胜一、学习目标1、明确怀古诗的类别及意义。

2、掌握怀古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二、考点讲解1、什么是怀古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2、怀古诗的类别㈠就史事论史事㈡借史事说今事㈢以史事言情志(一)、就史事论史事作者对历史作冷静的思考,并不置身其中,但在对历史和古人的评价中,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个人取向和感性认识。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可是对项羽战败自刎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杜牧在诗中写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对项羽自刎表现出无限惋惜;而王安石却从项羽穷兵黩武的行径入笔,道出“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意识到项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二)、借史事说今事这是咏史怀古诗创作的主流。

将史实与现实巧妙联系,采取一种婉曲的方式,或抒写对国事的忧虑,或唤醒和警策当朝统治集团。

借古讽今和借(怀)古伤今是这一类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1.借古讽今:以历史教训告诫统治者不应荒淫无度,以免重蹈覆辙。

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劝喻南宋当政者应该像项羽那样宁死也不要逃到江东,收复国土,恢复中原。

2.借(怀)古伤今:通过今昔对比,感叹昔盛今衰。

如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鸟儿空啼,不解世事;台柳无情,依旧笼堤。

作者凭吊古迹,借景抒情:六朝兴亡,犹如一梦;用以感伤唐王朝的衰微。

(三)、以史事言情志作者将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寄托于历史人物,借以抒情明志。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周郎的得志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怀古伤己)。

3.常用史料历代帝王“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英雄豪杰“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贤相佐臣“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隐士名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嫔妃美女“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扬州慢学案(三)案编号:30 编写人:王佩林审核人:贾立恩张广胜学习任务:(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过三闾庙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注释】三闾庙:即屈原祠。

屈原事楚仪王,曾任三闾大夫。

(1)诗歌是形象的艺术。

请结合诗句说说在一、二两句中作者是怎样将所咏之情形象化的。

答:(2)有些鉴赏家认为此诗的妙处在于以景语结尾,如李镁《诗法易简录》云:“三、四句但写眼前之景,不复加以品评,格力尤高。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二)山坡羊·长安怀古赵善庆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

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1.这首曲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景?从整首曲子来看,这种手法的运用有什么效果?答:2.“山,空自愁;河,空自流”该如何理解?答:(三)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⑴这首诗首句连用两个“笼”字,试体会其表达效果。

)答:⑵本诗第三四句是在批评歌女不知亡国之恨,一味沉迷于靡靡之音吗?谈谈你的理解。

答:(3)杜牧这首诗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四) 金陵图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本诗第一句所写景物有什么特点?为全诗奠定下什么样的基调?答:(2)作者笔下的鸟儿、台柳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答:(3)作者用意何在?答:(五)[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