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邢台市三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河北省邢台市三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部编)考试范围:1—3单元(不包括《湖心亭看雪》)说明:1.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

2.请将所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1~6题共27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6分)切记不要互相妨碍..,因此不应当大声(xuān huá)。

听到吵闹声不必捂住耳朵——在许多场合未必能做到这一点。

比如说(①)吃饭的时候,切记避免吧嗒嘴,把汤匙..放在碟子上的时候不要弄出声响,喝汤时也不要有声音(②)嘴里嚼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免得坐在旁边的人担心;不要把勺子放在桌子上,免得给lín zuò(③)的人造成不便。

(1)给选文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妨碍..()汤.匙.()(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xuān huá)(lín zuò)(3)在选文的括号里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分)①②③2.根据提示或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7分)(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

(李白《行路难》)(2),,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3)登斯楼也,则有,,,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3.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农村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B.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不相同。

C.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知之明....,只有这样才能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

D.今天,在体育广场公开审判了近几年来持之以恒....的盗窃犯。

4.将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顺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河对岸绿水青山,分别映在圆洞里,正如五幅不同画面的山水彩屏。

②寨前田连阡陌,寨后绿树成荫,寨边有宽阔的石头河,河水清澈见底,常见游鱼成群,互相追逐。

③河上有30多米长、5米宽的五孔石桥,弧形石拱与倒影连成一个个圆的洞门。

④竹林、果树相间的岸边,石屋村寨在阳光辉映下,如片片白云,散落在青山绿水间,形成一派独特的山村美景。

⑤石头寨依山傍水,四周有秀丽挺拔的群山。

A.⑤②①③④B. ⑤②③①④C.④③①②⑤D.④⑤②③①5.下面的两个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4分〕(1)今年以来,教育行政部门明确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修改意见:(2)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是能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修改意见:6.阅读下面的文字、图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4分)近视率500名青少年当中,戴眼镜(近视)的青少年已经达到了194人,占比达近40%。

肥胖率调查显示,我市青少年的肥胖率达到23%,已经成为制约青少年身体健康最重要的问题。

(1)结合上面的文字和图表,写出你得到的信息。

(一条即可)(2分)(2)你们班的小明是个手机迷,每天晚上都要看很长时间的手机,视力越来越差。

作为他的同学,你将如何劝说他?(2分)第二部分(7~22题43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羊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B.“怀旧空吟闻笛斌,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D.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5分)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乙先生春祭扫墓,挈余同游。

墓在东岳,是乡多竹,坟丁掘未出土之毛笋,形如梨而尖,作羹供客。

余甘之,尽其两碗。

先生曰:”“噫!是虽味美而克心血,宜多食肉以解之。

”余素不贪屠门之嚼,至是饭量且因笋而减,归途觉烦躁,唇舌几裂。

过石屋洞,不甚可观。

水乐洞峭壁多藤萝,入洞如斗室有泉流甚急其声琅琅。

池广仅三尺,深五寸许,不溢亦不竭。

余俯流就饮,烦躁顿解。

洞外二小亭,坐其中可听泉声。

衲子请观万年缸。

缸在香积厨,形甚巨,以竹引泉灌其内,听其满溢,年久结苔厚尺许,冬日不冰,故不损也。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9.用“/”为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入洞如斗室有泉流甚急其声琅琅。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

(3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2)饮少辄.醉辄:(3)唇舌几.裂几:11.把下列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2)池广仅三尺,深五寸许,不溢亦不竭。

译文:12.请对甲文中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3分)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3.结合乙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归途觉烦躁,唇舌几裂”的原因是什么。

(3分)三、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0分)①学会遗忘,是因为我们的心灵需要遗忘。

②瑞典著名心理学家拉尔森说过这样一句话;“心理存在‘毒素’的人永远不会感觉到生活的美好,而排除'毒素,的最好方法就是学会遗忘。

”何为精神“毒素”呢?在生活中,人难免会遇到挫折、伤害、打击等不顺心的事,有人会把由此产生的负面情绪和心灵感受牢记下来,藏于心底,耿耿于怀。

这些负面情绪和令人痛苦的心灵感受就是心灵“毒素”。

它会毒害我们的心灵和生活,使人们丧失对自我的信心,对生活的希望,对人生的热情。

③对过去的记忆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如果那些记忆不能带给我们快乐,甚至会剥夺我们的快乐和幸福,就不如勇敢舍弃。

在这方面,“记忆”不好的人,永远觉得生活新鲜有趣,心情自然舒畅和美丽。

愚蠢的人才会把过去的失意和不快翻掘出来,有智慧的人,则让绿色的青草在“过去”的坟墓上生长,让新生的希望开花。

④每个人的经历中都有失意和伤痛,虽然那些灰暗的日子已经远逝,但是我们如果不学会遗忘,常常温习那些不快的往事,天长日久就会让自己的心灵有了愈来愈大的阴影。

这阴影如同一种病毒渐渐吞噬我们的快乐和热情,使人们变得自卑、脆弱、自闭、忧郁。

即使外面的世界是阳光灿烂,也会把自己禁锢在阴暗的心灵囚笼中,让痛苦的回忆慢慢地耗费生命,于是,本应朝气蓬勃的年代却如同死灰一般。

其实决定我们未来的不是那些所发生的事,而是我们的心灵看待那些事情的态度。

不顺心的事已经发生了,我们只能坦然接受并尽力让它的负面影响减到最低点。

牢记生命中那些不快的小插曲,是对自己心灵的残害。

对于一颗已经烂掉的牙齿,除了拔掉,又能怎样?遗忘就是要拔掉心灵中那颗“烂掉的牙齿”,祛除那些残害心灵的“毒⑤人生犹如一次旅行,在行囊里应该装什么不应该装什么一定要弄明白。

无助于我们旅行的、只会加重负担的东西应该统统抛弃,把更多的空间留出来,让自己的脚步变得轻松,眼晴才能阅尽旅途美丽的风景。

背负一大堆沉重的记忆,心灵也变得沉重,破坏了自由和快乐,举步维艰,错失了一路的美景。

该放下的就勇敢放下,下,才能将你本应拿起的东西更好得握着。

⑥学会遗忘,尘封往事,愿你轻松上路,阔步前行。

14.结合第②段内容说说什么是“心理‘毒素’”?(2分)15.第③段中的“‘记忆’不好的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2分)16.如何理解第④段中“决定我们未来的不是那些所发生的事,而是我们的心灵看待那些事情的态度”这句话的含义?(3分)17.第⑤段中,作者把人生比作旅行。

按照本文的观点,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认为在“行囊中”应该装什么?不应该装什么?(3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2分)懊悔①三年前的一个冬夜里。

我和几个朋友饭后散步,到河边的凉亭,等另一个朋友赶来。

②初冬天气,亭子里有点冷。

大家都没有坐,有人跺脚喊冷,有人在眺望朋友来的方向。

就在此时,我不经意发现角落的阴影里蜷缩着一个小小的身子。

正要细看,那个小小的身子坐了起来。

显然,是被我们惊醒了。

③是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背着书包,衣服上有许多污垢。

他警觉地打量了我们几眼,便倚着栏杆,目光漫无目的地盯着远处的霓虹灯。

④我判断这是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

⑤朋友们在闲聊,我在男孩身边坐了下来。

⑥那是一场很辛苦的谈话。

男孩流浪应该有一段时间了,经历了形形色色的人,也许还吃了不少苦头。

他非常警惕,基本不理会我。

以前给学生上古诗课,先用半节课交代作者情况和时代背景。

对那个孩子,自我介绍的时间更长。

我尽量使语气温柔亲切随意,谈起我家的孩子淘气,问他的老师同学,谈我的学生趣事。

终于他有了一点笑容,肯回答我的话,用简短含糊的几个字。

⑦朋友们汇合齐了,说去KTV。

我叫住了一个人,我需要帮手。

⑧从那几句含混的回答中,我连猜带听得到一些信息。

男孩的父母在外打工,跟着叔叔住。

上课的时候,他因顽皮被老师赶出教室。

回家怕叔叔打,于是逃出来,已经在外十来天。

他不想回去,怕老师,也怕叔叔。

这些天睡过屋檐下、桥洞、公园。

有人给他吃的,有时就翻垃圾桶寻找比较完整新鲜的食物。

他不惹事,不说话,遇到“坏人”尽量避远些。

最要紧的,他说出了学校和自己的名字。

那是邻县一所不远的小学。

⑨我叫留下的朋友去买个盒饭,河边的,馆子还没关门,看得出他饿坏了。

我伺机给邻县的学校打电话。

朋友买饭回来,他看着孩子吃,我退后儿步,电话打通了,是校长接的电话。

他听到男孩的名字,很激动,连连追问,,我告诉了老校长地址,叫学校火速派车来接。

⑩孩子吃了两口饭,忽然丢下饭盒冲出凉亭,一溜烟跑了。

我追出去喊了两声,他头也不回,消失在茫茫夜色里。

⑪许多日子后,我仍在懊悔。

我猜想他是听见了电话内容,深恐被送回学校,宁可继续流浪。

我在取得他的信任后,应该可以带他回家,住一段时间再送回去,并联系他的父母回来照顾他。

这是最妥当的办法。

⑫我再打老校长电话,抱歉说没有看好孩子。

他们的车已经出发,我提供了孩子可能活动的范围,不知道后来他们有没有来到这座城市寻找。

⑬直到今天我还在想那个男孩。

也不知道他继续流浪到哪里,怎么挨过室外的寒冬,会遇到什么样的人,是否受到伤害。

⑭春去秋来,眼看又一个冬天已经来临,不知冬夜里的小男孩是否还在继续流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