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分子杂交技术ppt课件

第八章 分子杂交技术ppt课件

(1) 基因组DNA探针 (2) cDNA探针 (3) RNA探针 (4) 寡核苷酸探针
.
15
合成寡核苷酸探针注意原则
(1) 长度(10-50 bp); (2) G:C对含量40%-60%; (3) 探针内避免互补; (4) 避免同一碱基连续出现; (5) 与非靶序列有70%以上同源性或连续
8个以上碱基序列相同,最好不用。
第八章
分子杂交技术
.
1
第一节 分子杂交的原理
核酸分子杂交(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 指具有互补序列的两条核酸单链在一定条件下按
碱基配对原则形成双链的过程。
分子杂交是通过配对碱基对之间的非共价键(
主要是氢键)结合,从而形成稳定的双链区。
杂交分子的形成并不要求两条单链的碱基顺序
.
4
变性
复性
DNA-DNA 杂交双链分子
.
5
杂交过程是高度特异性的,可以根据所使
用的探针已知序列进行特异性的靶序列
检测。
.
6
一、DNA变性与复性
(一)DNA变性
1、定义:某些理化因素导致两条DNA链间 的氢链断裂变为单链的过程,称DNA变性
2、变性的方法: (1)热变性:温度升高到90~100℃时,双链
完全互补,所以不同来源的核酸单链只要彼此
之间有一定程度的互补顺序(即某种程度的同
源性)就可以形成杂交双链
.
2
不同来源的DNA或RNA单链在一定条件下 重新组成的新的双链分子——杂交分子
若所用的核酸探针的片段较长(几百个核苷 酸以上),可以得到很准确的鉴定结果。 但若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片段较短 (如20~30个核苷酸),则难免会出现 准确性差的假阳性现象。
.
19
按待测核酸是否固定在固相支持物上分: 固-液相杂交
膜上印迹杂交 原位杂交 液相杂交
RNA酶保护分析法 核酸酶S1保护分析法
.
20
一、Southern杂交
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检测的DNA样品固定在固相 载体上,与标记的核酸探针进行杂交,在与探 针有同源序列的固相DNA的位置上显示出杂交 信号。通过Southern杂交可以判断被检测的 DNA样品中是否有与探针同源的片段以及该片 段的长度。
注意:处理人类基因组DNA≤10分钟;处理植 物基因组DNA≤20分钟。
链重新解离
(3)局部双链周围的碱基如配对,则形成 中心序列
(4)形成完整的双链分子
.
10
二. 分子杂交的一般程序
待测核酸制备
电泳
制备探针核酸片段
滤膜上核酸固化
探针标记
杂交
加入标记核酸探针
去除未参与杂交的探针
检测杂交信号
.
11
制备DNA或RNA样品→与固定基质结合 →80℃真空固定→预杂交→加入标记探针杂交→ 洗涤→放射自显影或显色反应。
杂交的双方是待测核酸和已知核酸序列, 已知核酸序列称探针。
.
3
杂交的双方:探针和要检测的核酸。
将核酸分子固定在固相支持物上,然后用标记 的探针和被固定的分子杂交,经显影后显示出 目的DNA或RNA分子所处的位置。
被检测的核酸:
克隆化的基因组DNA 提纯的
细胞总DNA 细胞总RNA
细胞内杂交(细胞原位杂交)
.
12
三、 核酸探针的制备
探针(Probe)的概念:
一段带有检测标记的与目的基因或目 的DNA特异互补的已知核苷酸序列。
.
13
1.探针的制备方法
长度一般以50~300bp为宜,有时达1.5kb。 制备方法:
(1) DNA重组技术 (2) PCR扩增 (3) 化学合成
.
14
2. 探针的分类
据来源及性质不同可分为:
核酸 分子链间的氢键完全断裂。
(2)酸碱变性:pH值低于3或高于10时,双 链核酸分子链 间的氢键断裂。
(3)化学试剂变性:如尿素、甲酰胺、甲醛 等使 双链核酸分子链间的氢键断裂。
.
7
GC含量与Tm值之间的关系 (G+C)%=(Tm-69.3) ×2.44 Tm =(G+C)%×0.41+69.3
.
8
(二)复性
1、定义:变性的单链核酸分子在一
定条件下按碱基互补原则重新结合为双
链核酸的过程,称复性或杂交。
具有互补序列的两条单链核酸都可互补 形成双链:
DNA/DNA、RNA/DNA、RNA/RNA、 寡核苷酸/DNA和寡核苷酸/RNA。
.
9
2、复性过程 (1)单链分子间碰撞形成局部双链 (2)局部双链周围的碱基如不配对时,双
凝胶 滤膜
转膜
吸附有DNA 片段的膜
杂交、显影
Southern
.
印迹杂交的技术流程
23
(一)待测核酸样品的制备 1、裂解或破碎细胞 2、抽取纯化基因组DNA 3、限制酶消化DNA为大小不同的DNA片段
.
24
(二)待测DNA样品的电泳分离
所用分子量标准可用核素标记,杂交后的标准分子量 DNA也能显影出条带。
.
16
3 . 核酸探针的标记
为确定探针是否与相应基因组DNA杂交,有必要 对探针加以标记,以便在结合部位获得可识别的信 号。
.
17
标记的种类
同位素: 32P、35S、3H、125I等标记探针 非同位素: 生物素、地高辛配体、荧光素等作为标记物
.
18
第二节 核酸分子杂交的方法
按其分子种类划分 (1)Southern印迹杂交 (2)Northern印迹杂交 3) Western印迹杂交
.
25
(三)凝胶中核酸的变性(碱变性)
分子量超过10kb的较大的DNA片段,需要很长 的转移时间。必须将最长的DNA片段控制在大 约2kb以下。
如果靶序列>5kb,则需进行脱嘌呤处理( DNA 产生缺口将提高转移的质量)。
把凝胶浸在0.25mol/LHCl中,室温轻轻晃动, 直到溴酚蓝从蓝变黄。
(2) 将DNA片段转移到固体支持物(硝酸纤 维素滤膜或尼龙膜)上。
(3) 预杂交滤膜,掩盖滤膜上非特异性位点。 (4) 让探针与同源DNA片段杂交,然后漂 洗除去非特异性结合的探针。
(5) 通过显影检查目的DNA所在的位置。
.
22
限制性酶切割
限制片段
DNA分子
琼脂糖电泳
带有DNA片段的凝胶
用缓冲液转移DNA 至膜(尼龙膜或硝酸 纤维素滤膜)上
DNA经电泳后,从凝胶中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滤 膜或尼龙膜上,然后与探针杂交。被检对象为 DNA,探针为DNA或RNA。
利用这一技术可进行克隆基因DNA的酶切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谱分析,基因组中某一基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基因点突变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性等

.
21
步骤:
(1)酶切DNA, 凝胶电泳分离各酶切片段,然 后使DNA原位变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