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苦与最乐(教案)

最苦与最乐(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教学观摩课教案课题:《最苦与最乐》
执教时间:2005年11月17日下午第二节
执教班级:安庆市外国语学校初二(4)班
执教老师:江浪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论证严密得特点,培养学生思维得严密性。

2、体会作者流畅灵活得语言,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她人、对社会、对自己得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观点,理清作者思路
2、体会本文流畅灵活得语言风格。

三、教学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说说苦与乐得话题。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说“人要高高兴兴地活着”。

高兴就就是快乐。

那么,在我们眼中什么就是最快乐得呢?(学生发言)不同人眼中人生快乐就是不相同得,下面我们来学习梁启超先生得《最苦与最乐》,让我们共同感受这位著名学者得苦乐观、人生观。

2、作者简介(多媒体展示)
【梁启超】(1873~1929)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幼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

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得宣传家。

戊戌变法前(1895年),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与上
海得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得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著有《饮冰室全集》)。

《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全集》
3、整体感知:
⑴课题就是《最苦与最乐》,浏览全文后回答:
a、梁启超先生认为人生什么就是最苦,什么就是最乐?用原文回答。

学生回答;最苦“我说人生最苦得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得责任”;最乐“自然责任完了,算就是人生第一乐事”(论点)。

b、文章观点鲜明,哪个部分写“最苦”,哪个部分写“最乐”?再读课文。

学生回答;1~2自然节写“最苦”,第3自然节写“最乐”。

⑵男女生分读两部分,提问:作者怎样论述“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乃人生最大快乐”得?分组讨论。

a、作者就是如何论述“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为什么?
学生代表回答,其她学生补充:对比论证: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论述“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

为什么就是最苦得事?因为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举例论证:明确了责任得范畴及责任未尽得痛苦程度。

作者从对个人得责任谈到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得责任,这就是层层推进得写法。

b、第一自然节与第二自然节就是什么关系?
提示:本段就是对第一段论述得补充。

c、作者怎样论述“尽责任乃人生最大快乐”得?
学生代表回答,其她学生补充:道理论证;阐述苦乐与责任之间得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就是文章“分析问题”部分。

⑸作者还写了什么内容?齐读4~5自然节。

学生回答:告诉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属于文章“解决问题”部分。

教师归结: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论证严密。

4、局部探究
⑴下面,我们读几个课文中得句子,评述本文得语言特色。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就是。

失意吗?不就是。

老吗?死吗?都不就是。

②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得钱没有还,受了人家得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
③凡属我受过她好处得人,我对于她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得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到得,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得一件事,便就是现在得自己与将来得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就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教师点拨,学生分析:善用排比修辞手法;语言流畅,句式灵活。

⑵梁启超先生就是位很有才气得学者,我截取了她得名作《少年中国说》一段,一起读一读,再次感受她得语言风格。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5、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作者得苦乐观,文章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论证严密、语言流畅灵活;下面,同学们瞧瞧还有什么地方有疑问得可以提出,也可以谈谈自己喜欢文中得哪些句子,为什么喜欢,就是语言本身,还就是因为它引起您得某些感悟?
附:板书
最苦与最乐
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 (1~2)尽责任乃人生最大快乐 (3)
阐述苦乐与责任之间
得关系(道理论证)
人生要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4 ~5)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小结: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论证严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