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班组长培训资料全

煤矿班组长培训资料全

第一章煤矿安全生产方针及有关法律法规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制定本法。

第三条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它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第七条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运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第十五条国家对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参加抢险救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事件负有下列职责:(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第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但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第二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第二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第二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第二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第三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记录在案。

第三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的经费。

第四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从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第四十六条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生产经常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四十八条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享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第四十九条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第五十条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五十一条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第五十二条工会有权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进行监督提出意见。

第八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主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未按照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按照规定考核合格的;(三)未按照本决策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未按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如实告知从业人员有关安全生产事故的;(四)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的。

第2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部分条款第一条为了保障矿山生产安全,防止矿山事故,保护矿山职工人身安全,促进采矿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第三条矿山企业必须具有保障安全生产的设施,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职工劳动条件,加强矿山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安全生产。

第七条矿山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十条每个矿井必须有两个以上能行人的安全出口,出口之间的直线水平距离必须符合矿山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

第十七条矿山企业必须对作业场所中的有害有毒物质和井下空气含氧量进行检测,保证符合安全要求。

第十八条矿山企业必须对下列危害安全的事故隐患采取预防措施:(一)冒顶、片帮、边坡滑落和地表塌陷;(二)瓦斯爆炸、煤尘爆炸;(三)冲击地压、瓦斯突出、井喷;(四)地面和井下的火灾、水害;(五)爆破器材和爆破作业发生的危害;(六)粉尘、有毒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害物质引起的危害;(七)其他危害。

第二十条矿山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矿长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第二十二条矿山企业职工必须遵守有关矿山安全的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

矿山企业职工有权对危害安全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第二十六条矿山企业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未经安全教育、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

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的,方可上岗作业。

第四十六条矿山企业主管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事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矿山企业主管人员对矿山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3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部分条款(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自1996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三条煤炭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地表或者地下的煤炭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

第四条国家对煤炭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合利用的方针。

第五条国家依法保护煤炭资源,禁止任何乱采、滥挖破坏煤炭资源的行为。

第六条国家保护依法投资开发煤炭资源的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国家保障国有煤矿的健康发展。

国家对乡镇煤矿采取扶持、改造、整顿、联合、提高的方针,实行正规合理开发和有序发展。

第七条煤矿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和群防群治制度。

第十条国家维护煤矿矿区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保护煤矿企业设施。

第四十条煤矿企业应当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

煤矿企业职工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法规、煤炭行业规章、规程和企业规章制度。

第四十一条在煤矿井下作业中,出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并无法排除的紧急情况时,作业现场负责人或者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立即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并及时报告有关方面的负责人。

第七十八条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职工冒险作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九条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对煤矿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4节入井须知(一)所有入井人员班前不准饮酒。

(二)下井前要休息好,精力充沛,睡眠不少于七个小时。

(三)不准带烟火工具及点火工具入井。

(四)所有入井人员都要按照规定穿好工作服和胶靴,戴好安全帽、矿灯和自救器,不准穿化纤衣服,要衣帽整齐,否则不准入井。

(五)在通过斜巷时,一定要经上下把钩工和信号工同意,坚持“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原则,防止车辆事故的发生。

(六)不准进入无风盲巷和设有栅栏、禁止入内的巷道。

在行走和工作中注意风流和风量的变化,如果发现风量变小或无风要立即停止前进并撤到安全地点。

(七)在井下不准乱动电气设备和信号。

(八)无论是工作行走或是停留休息,都必须在支护完好齐全的地方,不准在无支护或支护不完好及断梁折柱下工作、休息和通过。

(九)要熟悉周围巷道井出口,了解避灾路线,掌握紧急避灾自救措施。

(十)养成随手关闭风门的好习惯。

爱护井下安全设备,不准通过风门后不关风门,不准同时打开两道风门。

(十一)随手携带的工具要妥善保管,尤其是较长较重的工具及带有尖刃等工器具,如钻杆、镐头、斧头等。

第二章矿井通风第1节矿井大气环境与矿井通风的任务一、矿山大气环境地面空气由氧(20.9%)、氮(78.13%)、二氧化碳(0.03%)和其它气体(0.94%)组成。

矿井大气环境是指井下对人体有影响的空气成份、温度、湿度、压力和风速等。

新鲜空气进入井下后会发生系列变化:含氧量减少;混入有了毒有害气体;混入了煤尘、岩尘和炮烟;温度、湿度和气压发生变化等。

二、矿井通风的任务矿井通风就是把地面空气不断送入井下,同时把污浊空气排出井外的过程。

基本任务:1.连续地供给井下作业点足够的新鲜空气,以满足人们生理和生产过程所需的氧气;2.把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稀释到允许浓度,并排出作业点或井外;3.通过对空气的温度、湿度、速度等进行调节管理,创造安全、良好、卫生的劳动生产环境。

第2节矿井有害气体的危害一、矿内空气的主要成份与地面空气成份近似或相同的矿内空气称为新鲜风流;流经采掘工作面或硐室后,受到粉尘、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的矿内空气称为污浊风流,也叫乏风。

相关主题